甩手

shuǎi shǒu [ shuai shou]
注音 ㄕㄨㄞˇ ㄕㄡ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甩手 shuǎishǒu

(1) 手前后甩动,也比喻扔下不管

甩手而去
他一赌气甩手不干了
swing one's arms

词语解释

  1. 手向前后摆动。行走时的一种自然动作。常指把事情或别人扔下不管。

    《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就算我是个冒失鬼,闹了个烟雾尘天,一概不管,甩手走了……难道炕上那个黄布包袱我就这等含含糊糊的丢下不成?”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啊!以后出去,言语一声!别这么大咧咧的甩手一走!”

引证解释

⒈ 手向前后摆动。行走时的一种自然动作。常指把事情或别人扔下不管。

《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就算我是个冒失鬼,闹了个烟雾尘天,一概不管,甩手走了……难道炕上那个黄布包袱我就这等含含糊糊的丢下不成?”
老舍《骆驼祥子》十五:“啊!以后出去,言语一声!别这么大咧咧的甩手一走!”

甩手的国语词典

甩动手臂。

甩手的网络释义

甩手

  • 甩手,指手向前后摆动。行走时的一种自然动作。常指把事情或别人扔下不管。
  • 甩手的翻译

    英语: to swing one's arms, to wash one's hands of sth
    德语: seine Arme schwenken, eine Sache oder Arbeit hinwerfen und sich nicht mehr darum kümmern (V)​
    法语: balancer les bras, se laver les mains de qch

    甩手造句

    老人们又甩手又顿足,锻炼四肢的灵活性。
    连输了三局棋,他就老羞成怒,连招呼都不打甩手就走。
    喜欢在你亲吻我额头的时候,用力踩你的脚,然后甩手跑开笑得很大声。
    两位创始人经常讨论甩手不干了,甚至在去年还讨论过。
    你可把我坑苦了!这时,那大汉见他的大棍被折断了,他一甩手,他就把他手中的另一半大棍向道安扔过去了。
    随着驴脸工头的吆喊,不远处的几个监工一甩手中的长鞭,满脸狰狞的围拢上来。
    十人众为首的一个人低声吩咐,然后自己甩手丢出了一大把忍者镖,劈头盖脸地飞向那陈才。
    做什么事都讲究扬长避短,我们只好当甩手掌柜了,你们多多费心喽!客人们开出的价码比军预料的要低八十五万,没有理由不同意。
    祝:所有的女士三围魔鬼化,收入白领化、家务甩手化,快乐日常化,爱情持久化,情调小资化,购物疯狂化,情人规模化,老公奴隶化。
    值此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谨代表全体男同胞,向长期战斗在试衣间,厨房,商场,麻将桌一线的广大女同胞致以节日的问候!祝所有美女们:面容天使化,身材魔鬼化,收入白领化,家政甩手化,情调小资化,购物疯狂化,好运持久化,幸福日常化!三八妇女节快乐!
    只要你知道如何甩手、扭腰、或说话,就可以立刻和朋友一起体验纳塔尔计划的魅力。
    赵铁伟成了甩手掌柜子,养殖业上的事基本上都是吕东这个乡畜牧办主任说了算,吕东也很满意,他愿意有职有权,说话算话。
    对烦恼做个鬼脸,把它吓跑;把忧愁绑在靶心,甩手飞镖;将抑郁塞进鞭炮,点燃炸爆;让失落钻进足球,飞起一脚。就快儿童节,看谁不爽就使出绝招!
    张逍背对着云若雪,双眸打量着脚下已经淹淹一息的黑山老妖,伸出一只脚在黑山老妖脸上抹了两下,一甩手中的拂尘,一阵狂笑道。
    园田美惠甩手狠狠的给了木成雪一耳光,打的他耳朵嗡嗡作响,另一只手好不留情的对着木成雪还在淌血的伤口抓去。
    程仁被打飞本来还要三步落地,程仁强忍着胸腑之间乱窜的真气,一个甩手,就把剑给扔了出去。
    这件事做了一半,你不能甩手不管。
    闪过照着脑袋而来的木棍,杜凡甩手就抽在了一个小混混的腿关节上,顿时那个小混混捂着腿腕子就倒在地上死死的哀嚎。
    就在这时,一直没有动静的狼啸天掏出三支金镖甩手而出,一支打昆仑子的眉心,一支打哽嗓咽喉,一支打胸口。
    三人面色如土,他们感觉杨尘的笑容是那么讽刺,岂料杨尘狠狠地一甩手中的青藤,将其当做鞭子呼地一声抽了下来,三人连抽。

    汉字详情

    shuǎi [shuai]
    部首: 526
    笔画: 5
    五笔: ENV
    五行:
    仓颉: BQU
    四角: 77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扔;抛开

    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红楼梦》

    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噔噔地自个儿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甩下几丈远。——《百合花》

    (2) 脱,脱掉 。如:甩脱;甩手榴弹

    (3) 摆动 。如:小女孩一跑,辫子就来回甩动;甩胳膊

    (4) 遗弃或放弃 。如:把朋友甩了

    (5) 虫类产卵 。如:蚕蛾甩子儿

    英文翻译

    throw away, discard

    方言集汇

    ◎ 粤语:lat1
    ◎ 客家话:[宝安腔] lot7 sut7 [客语拼音字汇] soi3
    ◎ 潮州话:suai2 suk4

    宋本广韵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