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

yòng fǎ [ yong fa]
注音 ㄩㄥˋ ㄈㄚ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名)使用的方法:~简便|说明~。

词语解释

  1. 谓依法断罪。

    《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至于旬,乃弊之。读书则用灋。”灋,同“ 法 ”。 孙诒让 正义引《礼记·文王世子》 孔颖达 疏云:“用法谓明其法律,平断其罪。”

  2. 泛指运用刑法。

    《汉书·刑法志》:“间者吏用法,巧文寖深,是朕之不德也。” 金 元好问 《太中大夫刘公墓碑》:“用法详慎,多所平反。”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三》:“ 宣帝 虽 汉 英主,然而杀 赵 、 盖 、 韩 、 杨 皆不以罪,残于用法, 高 、 文 之泽始衰。”

  3. 指运用兵法,使用战略、战术。

    《孙子·计》“兵者诡道也” 唐 杜佑 注引 王子 曰:“善用法者,如狸之与鼠,力之与智,示之犹卑,静而下之。”

  4. 使用的方式、方法。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五:“你们已知道‘所’字的意义了,但‘所’字有几种用法,你们知道吗?” 邹韬奋 《经历》七:“在积极方面,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便须时常注意成语的用法。”

引证解释

⒈ 谓依法断罪。

《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至于旬,乃弊之。读书则用灋。”
灋,同“法”。 孙诒让正义引《礼记·文王世子》孔颖达疏云:“用法谓明其法律,平断其罪。”

⒉ 泛指运用刑法。

《汉书·刑法志》:“间者吏用法,巧文寖深,是朕之不德也。”
金元好问《太中大夫刘公墓碑》:“用法详慎,多所平反。”
清侯方域《南省试策三》:“宣帝虽汉英主,然而杀赵、盖、韩、杨皆不以罪,残于用法, 高、文之泽始衰。”

⒊ 指运用兵法,使用战略、战术。

《孙子·计》“兵者诡道也” 唐杜佑注引王子曰:“善用法者,如狸之与鼠,力之与智,示之犹卑,静而下之。”

⒋ 使用的方式、方法。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二五:“你们已知道‘所’字的意义了,但‘所’字有几种用法,你们知道吗?”
邹韬奋《经历》七:“在积极方面,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便须时常注意成语的用法。”

用法的国语词典

使用的方法。

如:「用法简单」。

用法的网络释义

用法

  • 用法是词语,简称使用的方式或方法,一般可以采用语言描述或图片表达的方式对事物的用法进行介绍。
  • 用法的翻译

    英语: usage
    德语: Anwendungsmöglichkeit (S)​, Gebrauch, Anwendung (S)​, Gebrauchsanweisung (S)​
    法语: usage, mode d'emploi

    用法造句

    我们不但要懂得词语的含义,更要懂得词语的用法。
    尽管老师讲解了多次,小芳仍不得要领,没有掌握这个词的用法。
    一般现在时态还有一些其它的内容,比如否定用法,疑问用法,第三人称单数等等,可以百度一下,介绍很多。
    不会,江苏高考英语试题所有文本全部原创,关键是掌握通性通法,多积累词汇的用法,注意是用法,以及关联词的区别。
    请你向大家说明一下这种产品的用法。
    除了频率词外,其他的语法或用法,也可用这种归纳总结法,这样学习起来轻松些,不易混淆。例子不一定很恰当,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所以我的建议是记住正确的用法,使用正确的用法,至少这样不会出错。
    司法公正的意义就在于不仅有公正的法律,而且有适用法律过程的公正,即司法公正。
    说明英语中的代词,为了更好的理解英汉翻译中的代词,将会讨论物主代词,反身代词和人称代词的用法。
    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当时,人们用法国棍子面包及烤牛肉边料和肉汁等剩菜制作成三明治,免费送给罢工工人,而这些工人被人同情地称作“那帮穷小子。”。
    用法天天洁面后,取少量匀匀抹上于全部面部,再以轻柔按压的方法协助吸取。
    学法知法以法育人,用法维法依法治企。
    土岗上有一群军人,可以听见参谋人员用法语谈话,看见库图佐夫戴着红箍白帽的、白发苍苍的脑袋和他那缩进两肩之间的满是白发的后脑勺。
    “从书里来”:刚读的时候,千万别太细扣,掌握大意,知道基本用法即可,大的使用原则和运用方式不能理解错;“到书里去”:通过自己的练习让自己能在各种前提条件下,用书上讲的东西解决问题。
    正字法根据已建立的用法改正拼写的艺术和研究。
    各螺旋轴之间采用法兰式联接,保证了联接轴的互换性,便于维修。
    然后介绍几个主要集成芯片的管脚功能和用法。
    用法源自彩绘工具包,依照工具包中有编号的布头选择与之相对应的颜色来作画。
    对造假者不光应当通过媒体将其曝光,还应当用法律手腕严加科罚。

    汉字详情

    yòng [yong]
    部首: 526
    笔画: 5
    五笔: ET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Q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2) 同本义

    用,可施行也。——《说文》

    用,以也。——《苍颉篇》

    利用为大作。——《易·益》

    五行五用哉。——《虞书》

    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书·微子》

    乘其财用出入。——《周礼·宰夫》

    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周礼·小司徒》

    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 管仲用之 齐, 子产用之 郑, 商君用之 秦, 仲长统言之 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宋· 王安石《上五事札子》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用水彩。——蔡元培《图画》

    兼用激刺。

    又用篆章。——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用不着(没办法);备用(准备着供随时使用);实用(实际使用);拆用(拆开使用);用功(使用功力);用长(使用长武器);用板(使用诏书);用计(使用计谋);用天因地(利用天时,顺应地利);用钱(使用钱币);用药(使用药物)

    (4) 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

    不用尚书郎。——《乐府诗集·木兰诗》

    用于昔日。——诸葛亮《出师表》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能用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大材小用(用人不当);重用(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叙用(任用);起用(重新起用已退职或已免职的人员);用才(任用人才);用臣(可任用之臣);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用贤(任用贤人)

    (6) 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孙子·用间》

    (7) 又如:用间(运用间谍);用计铺谋(安排计谋;出谋划策);用长(运用其所长);用奇(指军事上运用出人意料的策略);用思(运用心思);用智(运用智谋)

    (8) 治理;管理

    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荀子》

    (9) 又如:用民(治理和役使民众)

    (10) 出力;效命

    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商君书》

    (11) 又如:用精(专心一意)

    (12) 需要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李白《与韩荆州书》

    (13) 又如:不用

    (14) 吃;饮 。如:用茶(饮茶,喝茶);用膳(吃饭);用餐(吃饭);用烟(吸烟,抽烟)

    (15) 执政;当权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史记》

    (16) 行事;行动

    经称鹏之用,其将飞也必待海之运,其飞也必以怒。——明· 徐渭《赡张君序》

    名词

    (1) 功用;功能

    小礼无所用。——《史记·魏公子列传》

    彼虽善事,其用不足称也。——唐· 韩愈《原毁》

    其用不足称。——唐· 韩愈《原毁》

    灵用不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用有二。——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用头(用途)

    (3) 器用;物质

    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4) 又如:用器(器物;使用器物)

    (5) 费用,资财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多求妄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兵精足用。——《资治通鉴》

    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家常之用。

    介词

    (1) 因;由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论衡》

    (2) 又如:用逸待劳(以逸待劳);用情(以真实的感情相待)

    (3) 凭,拿

    何用识夫婿。——《乐府诗集·陌上桑》

    高蝉正用一枝鸣。——宋· 洪迈《容斋续笔》

    (4) 因,因为

    必用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用甲第为国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用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1) 表示结果,相当于“因而”、“于是”

    明淫于家,用殄厥也。——《书·益稷》

    (2) 又如:用是(因此)

    (3) 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为的是”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书·盘庚下

    英文翻译

    use, employ, apply, operate; use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ung5 [客英字典] jung5 [海陆丰腔] rung6 [客语拼音字汇] yung4 [台湾四县腔] jung5 [宝安腔] jung3 [陆丰腔] jung6 [梅县腔] jung5 [东莞腔] j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余頌去聲開口三等jyungh/jvnqjĭwoŋ
    [fa]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F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GI
    四角: 34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 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2) 同基本义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说文》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易·蒙》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书·吕刑》

    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盐铁论·诏圣》

    杀戮禁诛谓之法。——《管子·心术》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礼记》

    失期,法当斩。——《史记·陈涉世家》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3) 又

    法虽今而在。

    (4) 又如:合法;犯法;法禁(刑法和禁令)

    (5) 法令;规章;制度

    汉法令非行也。——汉· 贾谊《治安策》

    (6) 又如:法日(制度规定的日子)

    (7) 标准;模式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8) 又如:法戒(楷式和监戒)

    (9) 方法;办法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孙子·九变》

    其法,用胶泥刻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梦溪笔谈·采草药》

    (10) 又如:用法;分类法;法套(办法);法儿(法子;办法)

    (11) 法拉,电容的MKS制实用单位,等于电容器极板上充以1库仑电量后两板间的电压为1伏特时的电容

    (12) 尊称佛家的事物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3) 又如:法施(以佛法度人);法嗣(佛教称继承衣钵的弟子为法嗣。后亦泛指继承人);法界(佛教指整个现象界);法华(佛经名。《妙法莲华经》的简称。佛教主要经典之一)

    (14) 中国战国时期一重要学派名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汉书》

    (15) 法术,即用念咒、画符等胜敌或驱邪的迷信手法 。如:仗剑作法

    (16) 法国的简称

    余闻法人好胜。——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7) 姓

    动词

    (1) 合法

    其于诸侯之求索也,法则听之,不法则距之。——《韩非子·八奸》

    (2) 效法

    则文王不足法与?——《孟子·公孙丑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法其所以为法。——《吕氏春秋·察今》

    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唐· 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法常可(效法通常的做法。常可,指旧制度);法天(效法自然和天道);法古(效法古代);法循(效法遵循)

    (4) 守法

    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柳宗元《封建论》

    (5) 依法处治

    将法太子。——《史记·商君列传》

    英文翻译

    law, rule, regulation, statute; France, French

    方言集汇

    ◎ 粤语:faat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ap7 [梅县腔] fap7 [台湾四县腔] fap7 [客英字典] fap7 [陆丰腔] fap7 [客语拼音字汇] fab5 [沙头角腔] fap7 [东莞腔] fap7 [宝安腔] fap7
    ◎ 潮州话:huap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四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乏入聲合口三等pĭwɐppyap/pvap

    用法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