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材林

yòng cái lín [yong cai lin]
注音 ㄩㄥˋ ㄘㄞˊ ㄌ一ㄣ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以生产木材或竹材为主要目的所经营的森林。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截止2007年4月,本项目营造的用材林和经济林造林面积分别达到了15.4万公顷和6.7万公顷,而且树苗成活率很高。
2、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是符合福建省西北部当地的地租水平的,可方便、快捷地对用材林林地资产进行评定估。
3、作为用材林资产的主要经营者-林场,其经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林业的发展。
4、但另一方面,我国用材林面积和单位面积上森林蓄积量都在锐减,这就在客观上增加了伐区区划和主伐调查设计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
5、因此,樟子松在辽东山区只适宜在较差立地上营造生态公益林,不宜作为培育用材林的树种。
6、在定级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用材林林地估价方法,即基准地价修正法和地价模型法。
7、提出处于培育中的人工用材林的营林产值应分立木蓄积产值和可育性产值两大部分,并提出划分立地类别进行产值统计的办法。
8、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9、本文主要探讨以用材林为主的森林采伐更新效益综合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
10、在没有薪炭林的海口市,薪柴主要来源于防护林和用材林。
11、川西山区是四川最大的用材林基地,也是我国主要木材产区之一。
12、成熟的用材林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伐方式。
13、杉木人工林是浙江省主要用材林资源。
14、本文对用材林林木资产评估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并实现了评估实务、数据管理、报表打印等功能。
15、说明这三个品种材质较优,适宜发展胶合板、造纸等工业用材林。
16、用材林资源是重点林区财政及农户收入的主要支柱。
17、银杏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多用途经济树种,目前已经作为叶用林、用材林和果用林被广泛栽培。
18、杨树是我国重要的防护林和用材林树种,但病虫害的迅猛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
19、红皮云杉用材林的培育是增加木材产量、恢复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20、讨论分析了黑龙江森工林区作为国家用材林基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1、大力发展人工用材林是世界各国历来采取的缓解木材不足的重要措施。
22、通过对速生丰产用材林木材和沙生灌木的开发利用实例,阐明了木材工业与林业跨越式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关系。
23、必须加强用材林林分抚育使其达到合理的林分结构以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
24、培育一般用材林,栽植后10年即可主伐;
25、第二十九条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
26、林农是否有意愿投入用材林,是决定今后木材供需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用材林造句

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是符合福建省西北部当地的地租水平的,可方便、快捷地对用材林林地资产进行评定估。
作为用材林资产的主要经营者-林场,其经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林业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我国用材林面积和单位面积上森林蓄积量都在锐减,这就在客观上增加了伐区区划和主伐调查设计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
因此,樟子松在辽东山区只适宜在较差立地上营造生态公益林,不宜作为培育用材林的树种。
在定级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用材林林地估价方法,即基准地价修正法和地价模型法。
提出处于培育中的人工用材林的营林产值应分立木蓄积产值和可育性产值两大部分,并提出划分立地类别进行产值统计的办法。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本文主要探讨以用材林为主的森林采伐更新效益综合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
在没有薪炭林的海口市,薪柴主要来源于防护林和用材林。
川西山区是四川最大的用材林基地,也是我国主要木材产区之一。
成熟的用材林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伐方式。
杉木人工林是浙江省主要用材林资源。
本文对用材林林木资产评估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并实现了评估实务、数据管理、报表打印等功能。
说明这三个品种材质较优,适宜发展胶合板、造纸等工业用材林。
银杏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多用途经济树种,目前已经作为叶用林、用材林和果用林被广泛栽培。
杨树是我国重要的防护林和用材林树种,但病虫害的迅猛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
红皮云杉用材林的培育是增加木材产量、恢复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讨论分析了黑龙江森工林区作为国家用材林基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大力发展人工用材林是世界各国历来采取的缓解木材不足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速生丰产用材林木材和沙生灌木的开发利用实例,阐明了木材工业与林业跨越式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关系。

汉字详情

yòng [yong]
部首: 526
笔画: 5
五笔: ET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Q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2) 同本义

用,可施行也。——《说文》

用,以也。——《苍颉篇》

利用为大作。——《易·益》

五行五用哉。——《虞书》

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书·微子》

乘其财用出入。——《周礼·宰夫》

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周礼·小司徒》

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 管仲用之 齐, 子产用之 郑, 商君用之 秦, 仲长统言之 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宋· 王安石《上五事札子》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用水彩。——蔡元培《图画》

兼用激刺。

又用篆章。——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用不着(没办法);备用(准备着供随时使用);实用(实际使用);拆用(拆开使用);用功(使用功力);用长(使用长武器);用板(使用诏书);用计(使用计谋);用天因地(利用天时,顺应地利);用钱(使用钱币);用药(使用药物)

(4) 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

不用尚书郎。——《乐府诗集·木兰诗》

用于昔日。——诸葛亮《出师表》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能用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大材小用(用人不当);重用(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叙用(任用);起用(重新起用已退职或已免职的人员);用才(任用人才);用臣(可任用之臣);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用贤(任用贤人)

(6) 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孙子·用间》

(7) 又如:用间(运用间谍);用计铺谋(安排计谋;出谋划策);用长(运用其所长);用奇(指军事上运用出人意料的策略);用思(运用心思);用智(运用智谋)

(8) 治理;管理

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荀子》

(9) 又如:用民(治理和役使民众)

(10) 出力;效命

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商君书》

(11) 又如:用精(专心一意)

(12) 需要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李白《与韩荆州书》

(13) 又如:不用

(14) 吃;饮 。如:用茶(饮茶,喝茶);用膳(吃饭);用餐(吃饭);用烟(吸烟,抽烟)

(15) 执政;当权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史记》

(16) 行事;行动

经称鹏之用,其将飞也必待海之运,其飞也必以怒。——明· 徐渭《赡张君序》

名词

(1) 功用;功能

小礼无所用。——《史记·魏公子列传》

彼虽善事,其用不足称也。——唐· 韩愈《原毁》

其用不足称。——唐· 韩愈《原毁》

灵用不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用有二。——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用头(用途)

(3) 器用;物质

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4) 又如:用器(器物;使用器物)

(5) 费用,资财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多求妄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兵精足用。——《资治通鉴》

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家常之用。

介词

(1) 因;由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论衡》

(2) 又如:用逸待劳(以逸待劳);用情(以真实的感情相待)

(3) 凭,拿

何用识夫婿。——《乐府诗集·陌上桑》

高蝉正用一枝鸣。——宋· 洪迈《容斋续笔》

(4) 因,因为

必用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用甲第为国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用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1) 表示结果,相当于“因而”、“于是”

明淫于家,用殄厥也。——《书·益稷》

(2) 又如:用是(因此)

(3) 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为的是”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书·盘庚下

英文翻译

use, employ, apply, operate; use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ung5 [客英字典] jung5 [海陆丰腔] rung6 [客语拼音字汇] yung4 [台湾四县腔] jung5 [宝安腔] jung3 [陆丰腔] jung6 [梅县腔] jung5 [东莞腔] j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余頌去聲開口三等jyungh/jvnqjĭwoŋ
cái [cai]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SFT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DDH
四角: 44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2) 同本义

材,木梃也。——《说文》

五曰材贡。——《周礼·太宰》

驾而乘材。——《国语·晋语》。注:“横木也。”

无所取材。——《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

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庄子·人间世》

材朴委积兮。——《楚辞·九章·怀沙》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木材;材器(材木与器物)

(4) 泛指原料、材料

饬化八材。——《周礼·太宰》。注:“珠、象、玉、石、木、金、革、羽也。”

其材足以备器用。——《左传·隐公五年》

献材于殡门外。——《仪礼·士丧礼》。注:“明器之材。”

(5) 又如:钢材;器材;木材;就地取材

(6) 资料 。如:教材;题材;素材

(7) 人的体貌 。如:身材(身体的高矮和胖瘦)

(8) 资质;本能 。如:蠢材(笨家伙);因材施教

(9) 棺木 。如:寿材;材铺(棺材店)

(10) 通“才”。才能,能力

任官惟材,左右惟其人。——《书·咸有一德》

士脩身功材。——《管子·五辅》。注:“材谓艺能。”

(11) 通“财”。财物

广辟土地,著税伪材。——《墨子·公孟》

知务本禁末之为多材也。——《荀子·君道》

材伎之士。——《荀子·王制》

英文翻译

material, stuff; timber; talent

方言集汇

◎ 粤语:coi4
◎ 客家话:[梅县腔] coi2 [沙头角腔] coi2 [客英字典] coi2 cai2 [海陆丰腔] coi2 cai2 [东莞腔] coi2 [宝安腔] coi2 [客语拼音字汇] coi2 coi4 [陆丰腔] coi3 [台湾四县腔] coi2 cai2
◎ 潮州话:c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昨哉平聲開口一等zai/dzoidzʰɒi
lín [lin]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S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D
四角: 449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2) 同本义

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

野外谓之林。——《尔雅·释地》

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

每大林麓。——《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晋· 陶潜《桃花源记》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3) 又如:竹木林;山林(有山有树林的地方);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树林,丛林);林浪(林琅、琳琅、林郎。丛林);林麓(森林与山脚);林泉(林木与泉石);林错(林中树木交错,形容众多)

(4) 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

富贵还乡国,光辉满旧林。——张说《和魏仆射还乡》

(5) 又如:林木(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林下人(退隐之人。林,指退隐之地);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6) 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汇集处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林府(事物众多之处);林薮(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

(8) 郊外,野外 。如:林坰(郊野。野外称林,林外称垌)

(9) 林业 。如: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

(10) 姓

形容词

(1) 众多的样子

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也。——《白虎通》

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柳宗元《贞符》

(2) 又如:林戈(如林之多。极言其多);林立(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形容数量很多)

英文翻译

forest, grov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lam4
◎ 客家话:[东莞腔] lim2 [台湾四县腔] lim2 [梅县腔] lim2 [宝安腔] lim2 [客英字典] lim2 [沙头角腔] lim2 [客语拼音字汇] lim2 [陆丰腔] lim3 [海陆丰腔] lim2
◎ 潮州话:lim5(lîm) [澄海]ning5(nî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尋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lĭĕml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