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奇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军事上运用出人意料的策略。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宋书·张兴世传赞》:“兵固诡道,胜在用奇。” 宋 陈亮 《酌古论·李靖》:“兵有正有奇,善审敌者,然后识正奇之用,敌坚则用正,敌脆则用奇。”
引证解释
⒈ 指军事上运用出人意料的策略。
引《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
《宋书·张兴世传赞》:“兵固诡道,胜在用奇。”
宋陈亮《酌古论·李靖》:“兵有正有奇,善审敌者,然后识正奇之用,敌坚则用正,敌脆则用奇。”
用奇的网络释义
用奇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2) 同本义
用,可施行也。——《说文》
用,以也。——《苍颉篇》
利用为大作。——《易·益》
五行五用哉。——《虞书》
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书·微子》
乘其财用出入。——《周礼·宰夫》
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周礼·小司徒》
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 管仲用之 齐, 子产用之 郑, 商君用之 秦, 仲长统言之 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宋· 王安石《上五事札子》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用水彩。——蔡元培《图画》
兼用激刺。
又用篆章。——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用不着(没办法);备用(准备着供随时使用);实用(实际使用);拆用(拆开使用);用功(使用功力);用长(使用长武器);用板(使用诏书);用计(使用计谋);用天因地(利用天时,顺应地利);用钱(使用钱币);用药(使用药物)
(4) 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
不用尚书郎。——《乐府诗集·木兰诗》
用于昔日。——诸葛亮《出师表》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能用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大材小用(用人不当);重用(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叙用(任用);起用(重新起用已退职或已免职的人员);用才(任用人才);用臣(可任用之臣);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用贤(任用贤人)
(6) 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孙子·用间》
(7) 又如:用间(运用间谍);用计铺谋(安排计谋;出谋划策);用长(运用其所长);用奇(指军事上运用出人意料的策略);用思(运用心思);用智(运用智谋)
(8) 治理;管理
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荀子》
(9) 又如:用民(治理和役使民众)
(10) 出力;效命
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商君书》
(11) 又如:用精(专心一意)
(12) 需要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李白《与韩荆州书》
(13) 又如:不用
(14) 吃;饮 。如:用茶(饮茶,喝茶);用膳(吃饭);用餐(吃饭);用烟(吸烟,抽烟)
(15) 执政;当权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史记》
(16) 行事;行动
经称鹏之用,其将飞也必待海之运,其飞也必以怒。——明· 徐渭《赡张君序》
名词
(1) 功用;功能
小礼无所用。——《史记·魏公子列传》
彼虽善事,其用不足称也。——唐· 韩愈《原毁》
其用不足称。——唐· 韩愈《原毁》
灵用不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用有二。——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用头(用途)
(3) 器用;物质
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4) 又如:用器(器物;使用器物)
(5) 费用,资财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多求妄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兵精足用。——《资治通鉴》
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家常之用。
介词
(1) 因;由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论衡》
(2) 又如:用逸待劳(以逸待劳);用情(以真实的感情相待)
(3) 凭,拿
何用识夫婿。——《乐府诗集·陌上桑》
高蝉正用一枝鸣。——宋· 洪迈《容斋续笔》
(4) 因,因为
必用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用甲第为国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用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1) 表示结果,相当于“因而”、“于是”
明淫于家,用殄厥也。——《书·益稷》
(2) 又如:用是(因此)
(3) 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为的是”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书·盘庚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ung5 [客英字典] jung5 [海陆丰腔] rung6 [客语拼音字汇] yung4 [台湾四县腔] jung5 [宝安腔] jung3 [陆丰腔] jung6 [梅县腔] jung5 [东莞腔] ju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用 | 余頌 | 以 | 鍾 | 去聲 | 宋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jyungh/jvnq | jĭwoŋ |
详细解释
jī
形容词
(1) (字源见奇(
)。本义:奇特,奇异)(2) 单数,偶之对
奇,一曰不耦。——《说文》
阳数奇。——《白虎通·嫁娶》
一算为奇。——《仪礼·乡射礼》
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山海经·海外西经》
每奇日,未尝不视朝。——《资治通鉴》
(3) 又如:奇日(奇数之日。即单日);奇左(仅有左臂);奇肱(仅有一臂。又指古代神话中的国名);奇偏(偏于一方面,片面)
(4) 非法的 。如:奇车(不合制度的车);奇请它比(于法律正文以外,另行请示或比附他例判案)
(5) 不顺当的
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 王维《老将行》
(6) 又如:奇人(坎坷不遇之人);数奇(命运不好);奇薄(数奇命薄。命运不好);奇蹇(命运不好)
(7) ∶药味合于单数或单味药的 。如:奇方
名词
(1) 余数,零头,不足整数者
时有奇羡。——《史记·货殖列传》。索隐:“余衍也。”
操其奇赢。——《汉书·食货志》。注:“谓有余财。”
旁入奇利。——《管子·禁藏》。注:“余也。”
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七万五千有奇。——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奇得(多余的利益);奇羡(商贾买卖的赢利);奇零(不满整数的数目);奇赢(以余财蓄积奇异的货物)
(3) 姓
(4) 另见
qí
形容词
(1) (会意。从大,从可,可亦声。本义:奇异,怪异)
(2) 同本义
奇,异也。——《说文》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
国君不乘奇车。——《礼记·曲礼》
奇生怪。——《国语·晋语》
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荀子·非相》。注:“奇伟誇大也。”
余幼好此奇服兮。——《楚辞·屈原·涉江》
有奇字素无备者。——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邑人奇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奇已。——清· 周容《芋老人传》
奇花初胎。——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奇挺(奇异挺拔;奇异超群);奇怀(奇异的想法);奇缘(奇特的缘分);奇古(奇特古朴);奇辟(奇特异常);奇节(奇特的节操);奇险(奇特险怪)
(4) 珍奇;稀奇
此奇货可居。——《史记·吕不韦传》
(5) 又如:奇稀(奇希。希奇);奇货(珍奇少见的物品或货物);奇珍(奇异珍贵之物);奇花异卉(稀奇少见的花草)
(6) 出人意外,诡变莫测
以奇用兵。——《老子》。注:“诈也。”
(7) 又如:奇咳(奇祕);奇正(兵法术语。设计邀截袭击为奇,对阵交锋为正);奇病(奇怪的病)
(8) 新奇 。如:奇靡(新奇华丽);奇纵(新奇豪放);奇律(新奇的乐律)
(9) 非凡;佳;妙 。如:奇优(出类拔萃的优伶);奇度(非凡的气度);奇相(非凡的相貌);奇笔(奇妙的书法);奇方(奇妙的丹方)
副词
极端,极其,非常,异常 。如:奇大;价钱奇贵;奇效的药水
动词
(1) 引起惊讶;感到惊异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2) 又如:不足为奇;奇诧(惊奇,诧异);奇骇(非常惊异;奇特惊人)
名词
(1) 泛指一切奇特的、异乎寻常的人或事物 。如:奇门(一种迷信术数。认为可依此推算预测人的吉凶祸福)
(2) 姓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1 ki2 [梅县腔] ki2 [东莞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宝安腔] ki2 [沙头角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海陆丰腔] ki2 [陆丰腔] ki3
◎ 潮州话:k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羈 | 居宜 | 見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支B | gʰĭe | kie/ky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