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shēng dāng zuò rén jié,sǐ yì wéi guǐ xióng [sheng dang zuo ren jie,si yi wei gui xiong]
注音 ㄕㄥ ㄉㄤ ㄗㄨㄛˋ ㄖㄣˊ ㄐ一ㄝˊ,ㄙˇ 一ˋ ㄨㄟˊ ㄍㄨㄟˇ ㄒㄩㄥˊ

词语释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汉字详情

shēng [sheng]
部首: 516
笔画: 5
五笔: TG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QM
四角: 251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 同本义

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说文》

生,出也。——《广雅》

生,生长也。——《广韵》

自无出有曰生。——刘巘《易义》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

生好物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生于道左。——《诗·唐风·有杕之杜》

生我百谷。——《诗·小雅·信南山》

种之,生且蕃。——徐光启《甘薯疏序》

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生盛(生长繁茂);生化(生长化育);生骨(主骨骼的生长);生落(生长与凋落);生遂(生长);生荣(生长繁荣);生处(生长的地方);生肌(长出新肉);生条(长出枝条)

(4) 生育;养育

父母生我。——《诗·小雅·正月》

郑武公娶于 申,曰 武姜,生 庄公及 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

生以驭其福。——《周礼·太宰》。注:“犹养也。”

孔子生 鲁昌平乡陬邑。——《史记·孔子世家》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生聚(繁殖人口,积聚财物);生落(出生);生育率(反映生育年龄妇女生育频度的指标);生遂(生育);生月(出生的月份);生年(出身;出身以来);生身(出生);生时(出生的年、月、日、时);生岁(出生之年支);生诞(出生)

(6) 生存;活。与“死”相对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颜渊》

陷之死地而后生。——《孙子·九地》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今赵亡。——《史记·魏公子列传》

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7) 又如:生得(生获,活捉);生寇(活的敌人);生犀(活犀牛;活杀犀牛而取得的犀角);生间(能活着回报敌情的间谍);生割(活活宰割);生魂(活人的魂魄);生博(生取;活捉);生抢(生取;活捉);生碑(为活人立的碑);生传(为活人作的传记)

(8) 滋生;产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明· 刘基《苦斋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9) 又如:生火(产生焦躁的情绪。产生火气、热气);生心(怀有图谋不轨的异心);生嗔(对别人的行为不满,生气);生忿(发怒;忤逆,不孝);生风(产生风;比喻产生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生隙(产生嫌隙或事端);生怜(产生怜爱之情)

(10) 转世 。如:生处(佛教谓转世轮回之处);生缘(受生转世的因缘);生死海(佛教语。谓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

(11) 〈方〉∶安装

在太岁头上动了土,把棺材生好牛头杠,八抬八绰的扛出门去。——《何典》

(12) 救活,使活

幸先生生我。——马中锡《中山狼传》

(13) 燃着,点燃 。如:生炉子;生火

(14) 制造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宋· 苏轼《教战守》

(15) 生产;制作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富何得不蹶?——汉· 贾谊《论积贮疏》

(16) 又如:生货(指制造业以外的生产部门如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的产品);生众食寡(生产的多,消费的少)

名词

(1) 生命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者。——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生力(生命力;气力);生本(生命的根本);生全(保全生命,全身);生次(生命的存在);生聚(生命财产);生类(泛指一切有生命之物)

(3) 人的一生

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生世(一生;一生一世);生禄(指人的寿限)

(5) 生活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6) 又如:生资(赖以生活的资财);生赖(赖以生活之资,生计);生生(养生;生活)

(7) 指生日 。如:生申(申伯诞生之日。后为生日之祝辞);生甲(生辰);生朝(生辰);生期(生日)

(8) 后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9) 生物 。如:生活力(生物体维持其生存延续的能力);生植(指生物);生品(生物的品类)

(10) 生计,谋生手段 。如:谋生;生路

(11) 老师称弟子,或弟子自称;学生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2) 又如:新型师生关系

(13) 戏剧角色名 。如:老生;武生;小生。元杂剧中也称末

(14) 妓女

呼妓为生,未知始于何时。——徐士銮《宋艳》

(15) 俘虏

每捉生踏伏,沔必在数。——段成式《酉阳杂俎·喜兆》

(16) 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先生”的省称

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 鲁高堂生。——《史记》

(17) 儒生;读书人的通称

侯生遂为上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8) 通“性”。资质;禀赋

惟民生厚,因物有迁。——《书·君陈》。孔颖达疏: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见所习之物有迁变之道,故必慎所以示之。

文王蹶厥生。——《诗·大雅·緜》

辨五地之物生。——《周礼·地官·大司徒》

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荀子·富国》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19) 姓

形容词

(1) 天生,生来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2) 又如:生巧(天生巧慧);生来(天生。从小时候起;从来);生才(天才;英才)

(3) 生的,未煮熟的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生菜;生鱼,生肉;生吞(未经煮熟即吞下去)。又指未加工或未锻炼过的。如:生铁;生石膏;生金(未经冶炼的丹砂、金砂);生眼布(未染的细布)

(5) 新鲜的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新唐书·后妃传》

(6) 又如:生鲜(鲜活);生卉(鲜草);生肉(鲜肉);生花(鲜花)

(7) 未开垦种植的(土地) 。如:生田(未开垦的荒地)

(8) 生疏

自别城中礼数生。——王建《村居即事》

(9) 又如:生人;生手;生帐子货(陌生人);生客(陌生的客人)

(10) 具有活力的

金添生兵二十万来。——《宋史》

副词

(1) 机械地,无意识地 。如:生凑;生搬硬套;生是(硬是);生各支(生各扎,生扢扎。活活地,硬是);生擦擦(生察察。平白地,活生生地);生可擦(生磕擦、生扢察。生生地,硬硬地)

(2) 很、甚、极其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窦娥冤》

(3) 又如:生恐(方言。很怕;很担心);生疼(很疼,特别疼)

英文翻译

life, living, lifetime; birth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g1 sang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ang1 sen1 [海陆丰腔] sen1 sang1 sien1 [梅县腔] sang1 sen1 sien1 [沙头角腔] sang1 sie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g1 sen1 [陆丰腔] sang1 sen1 [东莞腔] sang1 [台湾四县腔] sen1 sang1 sien1 [宝安腔] sang1 | sen1
◎ 潮州话:思楹1 徐楹1 思英1 ,sên1(seⁿ) cên1(chheⁿ) sêng1(se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庚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ʃɐŋsrvng/shang
dāng,dàng [dang]
部首: 316
笔画: 6
五笔: IVF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FSM
四角: 90177

详细解释

dāng

动词

(1) (形声。从田,尚声。本义:两块田相当、相等)

(2) 对等;相当于

当,田相值也。——《说文》

必当其位。——《吕氏春秋·孟夏纪》

蔽贤者当之。——《孟子·离娄下》

朱也当御。——《国语·晋语》

当之者戕焉。——《国语·晋语一》

(3) 又如:旗鼓相当;门当户对;当才(才能与所任之事相当);当匹(匹敌;对等);实力相当

(4) 面对着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5) 又如:当户(对着门户);当风(正对着风);当着矮人,别说短话(面对着某种有缺陷的人,不要说有关他短处的话,以避影射之嫌);当头对面(面对面)

(6) 担任;充当 。如:当辕(驾辕);当槽的(店房伙计、酒保一类的人);当值(值班);当御省禁(值班于官禁之内)

(7) 承担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衍。—— 元· 关汉卿《窦娥冤》

(8) 又如:当不起(谦词。表示担当不起他人的夸奖或款待);当不得(奈何不得);当不过(受不住;受不了)

(9) 主持

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管子·五行》

北邀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张居正当国。——《明史·海瑞传》

(10) 又如:当室(主持家事。今称当家);当家之事(理家立业);当家三年狗也嫌(主持家政的容易得罪人,讨人嫌弃)

(11) 阻挡  的通路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人间世》

(12) 又如:螳臂当车;别当道站着;当拦(阻拦)

(13) 看待 。如:他把我的话当耳旁风

(14) 用武力抵敌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资治通鉴》

(15) 又如:万夫不当之勇;当关(守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6) 应当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 扶苏。——《史记·陈涉世家》

(17) 又如:当用的还得用;当立之年(指三十岁);当断不断(该做出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18) 判决罪人,断狱

臣知欺大王罪当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名词

(1) 过去的某一时间;以往 。如:当天(指过去);当时(指过去);当下(此时);当口(事情发生或进行的时候)

(2) 空;空当 。如:插当;这里还留着一个当子

介词

(1) 在

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当堂(当场,在现场);当出(当初);当来(向来;当初);当便(即便;即就)

代词

(1) 本,这

病卒, 豹取急,亲送柩还乡,悲痛伤惜,以为丧当家之宝。—— 唐· 李延寿《北史·房豹传》

(2) 又如:当家(本家);当晚;当夜;当境(本境);当坊(当方。本地);当港(此港,本港)


铿锵声 。如:每座教堂的尖塔开始欢快地发出当当响声


(1) 假使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 秦相较,或未易量。—— 宋· 苏洵《六国论》

(2) 另见 dàng

dàng

动词

(1) 主领;典领

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扬雄《甘泉赋》

(2)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左传·哀公八年》

虞所赍赏,典当胡夷。——《后汉书·刘虞传》

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唐· 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

(3) 又如: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4) 当作;算是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5) 又如:当三钱(一个钱当三个钱用。这是宋朝的一种制钱);当十钱(币值以一当十);当甚(算什么);当耳边风

(6) 抵得上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一个当俩;以一当十;当抵(抵挡)

(8) 顶替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形容词

(1) 适合,适当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只要措施得当就没问题;用词不当;当家子(同一家族中的人)

(3) 指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或地方。相当于“本”、“此”

当夜调度已定。——《三国演义》

(4) 又如:当下(那个时候);当年;当天

名词

(1) 当铺(用于字号) 。如:当馆(即当铺);当水(骗局)

(2) 另见 dāng

英文翻译

bear, accept, undertake; just

方言集汇

◎ 粤语:dong1
◎ 潮州话:多秧1 多安3 多秧3 ,deng1(tng) dang3(tàng) deng3(tg)

zuò,zuō [zuo,zuo]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TH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OS
四角: 28211

详细解释

zuō

名词

(1) 作坊,手工业工场

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合,…而 礼径至所作,不复重奏,称诏罢民。——《三国志·魏志》

(2) 又如:作房(作坊);作分(作坊);木工作;油漆作;洗衣作

(3) 另见 zuò(除作坊外,其余都读 zuò)

zuò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2) 同本义

作,起也。——《说文》

明两作。——《易·离》

作其即位。——《书·无逸》

与子偕作。——《诗·秦风·无衣》

或作而行之。——《考工记》

凡作民。——《周礼·士师》

三献作止爵。——《仪礼·特牲礼》

后圣有作。——《礼记·礼运》

而后作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舍瑟而作。——《论语·先进》

客作而辞。——《礼记·少仪》

如日出时,眠者皆作。——宋· 苏轼《画佛赞》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作止(作息;起居)

(4) 起来;开始工作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乐府诗集》

蚤作而夜思。——唐· 柳宗元《送董邵南序》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唐·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5) 又如:作力(出力;使力);作本(务农);作苦(耕作辛苦);作一(劳动专一);作牧(畜牧,放牧);作剧(劳作勤苦);作劳(劳作,劳动);作甚(做什么)

(6) 产生,兴起

包牺氏没, 神农氏作。——《易·系辞下》

周秦之际,诸子并作。——《论衡》

由汤至于 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孟子·公孙丑下》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

天油然作云。——《孟子》

坚冰作于履霜,寻木起于蘖栽。——汉· 张衡《东京赋》

浓雾半作半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作兴(兴起);作师(兴兴);作病(发生疾病,致病);作见(出现;显现);作逆(作乱,造反);作贼(造反);作缘(发生瓜葛、联系)

(8) 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后汉书·张衡传》

作结绳而为罔罟。——《易·系辞下》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吾为楚王作剑。

汝父为楚王作剑。

作二铁板。——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9) 又如:作茶(制茶);作治(制作。亦指制造的成品);作黍(做黍米饭);作烦(制造麻烦,添麻烦);作衅(制造事端);作景(为难,作梗);作对头(与人为敌、为难)

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生人作死别。

故作不浪计。

作推敲之势。——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10) 写作,创作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史记·屈原列传》

仲尼卮而作《春秋》。—— 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唐· 王勃《滕王阁序》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唐· 白居易

(11) 《与元九书》

作敲字佳矣。——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令作诗。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2) 又如:作古作故(不依旧规,自创先例);作述(创作传述)

(13) 振作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告子下》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14) 又如:作气(振作勇气);作强(产生强劲之力)

(15) 假装,装出 。如:作面子(装点面子);作乔(装假,装模做样);作筏子(做样子);作张作致(装模作样);作轨(作为规范);作喜(变作笑脸,露出喜色)

(16) 充当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论语》

(17) 又如:做冰(做媒人);作霖(充作救旱之雨。后指降甘霖或下雨);作小(做小。与人为妾);作眼(做眼线);作甘(做救旱甘霖)

(18) 当作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老大嫁作商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9) 又如:作傍(当作靠山;作依托);作外(当作外文,见外);作做(当作,算作)

(20) 建筑

将有作。——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作亭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1) 又如:作邑(建筑都城);作洛(另建新都);作土(积土堆垒以御敌)

(22) 发出音响,演奏

乐将作。——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23) 又如:作倡(演奏音乐或表演歌舞);作健(成为强者。谓奋发称雄)

(24) 生出,长出来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小雅·采薇》

(25) 又如:作花(长出花蕾;开花);作谷(田里生长着的谷物);作肉(方言。长肉)

(26) 培育,造就

亦惟助宅天命,作新民。——《书·康诰》

(27) 又如:作育(造就培养);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作养(培养,培育);作诲(教诲,训导)

(28) 担任

伯禹作司空。——《书·舜典》

(29) 又如:作县(当县官);作吏(担任官职);作宾(担任太子宾客职务);作游(谓游幕。指到各地做幕僚);作邑(当县令)

(30) 发生,发作

冻风时作。——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作则飞沙走砾。

此疫作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31) 发出,放射

泠泠作响。——吴均《与朱元思书》

振奋作声。——《聊斋志异·促织》

有作其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百千齐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2) 发动

一夫作难而匕庙隳。——汉· 贾谊《过秦论》

(33) 像;似(唐宋时期出现的)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4) 通“诅”( )。咒诅

侯作侯祝。——《诗·大雅·荡》

下作之地,上作之天。——《管子·轻重己》。俞樾云:“两作字读为诅,古字通用。”

名词

(1) 作品;文章

临摹旧作。——蔡元培《图画》

理想派之作。

(2) 又如:遗作;译作;新作

(3) 事情,事业

利用为大作。——《易·益》

毋以小谋败大作。——《礼记·缁衣》

(4) 措施;办法

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后汉书》

(5) 另见 zuō

英文翻译

make; work; compose, write; act, perform

方言集汇

◎ 粤语:zo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k7 zo5 [宝安腔] zok7 [沙头角腔] zok7 [陆丰腔] zok7 [梅县腔] zok7 [台湾四县腔] zok7 zo5 [客英字典] zok7 [东莞腔] zok7 [客语拼音字汇] zog5
◎ 潮州话:zag4(tsak) zoh4(tso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臧祚去聲開口一等coh/zuh
rén [ren]
部首: 220
笔画: 2
五笔: WWW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
jié [jie]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F
四角: 4033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桀( jié)声。杰为傑的俗字。本义:才智出众的人)

(2) 同本义

五人曰茂,十人曰选,百人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贤,万人曰杰,万杰曰圣。——《白虎通圣人引辨名记》

命太尉赞杰俊。——《礼记·月令》

俊杰在位。——《孟子》

小国英杰之士。——《战国策·齐策》

英杰化之。——《荀子·儒效》

子房、 萧何、 韩信,三者皆人杰也。——《汉书·高祖纪》

(3) 又如:人杰(才智超群的人);英杰(豪杰。才能出众的人);杰士(才智特出的人;杰出的人)

(4) 通“楬”。作标志用的小木椿

吏卒民各自大书于杰。——《墨子·号令》

形容词

(1) 卓异的;出色的

雄姿杰出。——《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杰立(卓绝出众);杰句(佳句);杰表(不凡的仪表);杰思(出色的构思);杰笔(杰出的文笔)

(3) 高大;高耸

杰屋大像无时止,安得疲民免饥死。——陆游《僧庐》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杰然(高大的样子);杰阁(高耸的楼阁);杰观(高大的楼阁);杰秀(高峻秀美);杰屈(指高大的楼房)

(5) 通“桀”。凶暴

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北史·韩褒传》

(6) 又如:杰黠(凶猛而狡黠);杰滑(凶猛狡诈);杰暴(强悍凶暴)

英文翻译

hero; heroic, outstan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git6
◎ 客家话:[梅县腔] kiet8 [海陆丰腔] kiet8 [东莞腔] ket8 [宝安腔] ket8 [客英字典] ket8 [台湾四县腔] kiet8 [客语拼音字汇] kiad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七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渠列薛B開入聲開口三等仙Bgiet/gyetgʰĭɛt
[si]
部首: 406
笔画: 6
五笔: GQXB
五行:
仓颉: MNP
四角: 10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 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 同本义

死,民之卒事也。——《说文》

死者,人之终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礼记·曲礼》

沁人曰死。——《礼记·檀弓》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左传·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亡何国变,宁南死。——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过(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寿命的期限);死却(死去;死掉);死不残(半死不活;不中用);死去还魂(死去活来);死费尽残(半死不活);死数里算帐(离死期不远);死耗(死亡的消息);死君(死去的国君)

(4) 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死义(为信守节义而死);死难;死节(以一死保全节操);死士(誓死效劳之士)

(6) 穷,尽

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常建《吊王将军墓》

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

(7) 拼死,拼命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战国策·秦策》

上欲陵死战,召 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汉书·李广传》

(8) 又如:死战:死守;死杀(死命拼杀)

(9) 固守;抱着不放 。如:心还没死;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形容词

(1) 死板,不灵活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白居易《画竹歌》

(2) 又如:死水;死法(固定、死板的方法);死心眼;死画(呆板而不具灵性的画);死规矩;死教条;死口(不可改变的话);死格(死板的格式);死办法;死临侵(亦作“死淋侵。”死呆呆毫无生气的样子)

(3) 不可调和的 。如:死对头;死敌;死雠仇(死对头)

(4) 不能通过的 。如:把漏洞堵死;死胡同;死角;死路

(5) 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与顿丘 李奖一面,便定死交。——《北齐书·宋游道传》

(6) 又如:死扣儿;窗子钉死了;死结;死心搭地(死心落地。不作他想,实心实意);死桩(死木头;木头疙瘩)

(7) 表示爱怜的 。如:死丫头,你快过来

(8) 无用的。詈词 。如:死狗;死公;死货(无用的人);死老头子

副词

(1) 甚;极

这添添小哥哥,今年十三岁,天生的甚是聪明,父亲欢喜死他。—— 杨文奎《儿女团圆》

(2) 又如:死急(极其急迫);死要面子;高兴死了;累得要死;累死了;死沉;高兴死了

名词

(1) 死刑

君子以议狱缓死。——《易·中孚》

(2) 尸体

生拘白乞而问 白公之死焉。——《左传·哀公十六年》

汉遣使三辈至 唐居,求 谷吉等死。——《汉书·陈汤传》

安所求子死?——《汉书·尹赏传》

(3) 主,主管

一爱相若,其类在死也。——《墨子》

英文翻译

die; dead; death

方言集汇

◎ 粤语:sei2 si2
◎ 客家话:[东莞腔] si3 [宝安腔] si3 [客英字典] si3 [陆丰腔] si3 shi1 [梅县腔] si3 [海陆丰腔] si3 [客语拼音字汇] xi3 [台湾四县腔] si3 [沙头角腔] si3
◎ 潮州话:s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姊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sisiix/syy
[yi]
部首: 225
笔画: 6
五笔: Y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LNC
四角: 00230

详细解释

名词

(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 同本义

亦,人之臂亦也。——《说文》。字俗作腋

胳谓之腋。——《广雅》

腋在肘后。——《埤苍》

副词

(1) 也;也是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战国策·魏策》

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亦许(也许);亦然(也是这样)

(3) 又

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左传·文公七年》

(4) 又如:亦且(又,而且);亦复(又)

(5) 也…也…;又…又… ——连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前面,强调两种动作、行为、状态、事物彼此并列或互相对待。如:亦真亦假

(6) 不过;仅仅;只是

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左传》

英文翻译

also, too; likewise

方言集汇

◎ 粤语:jik6
◎ 客家话:[梅县腔] jit8 [东莞腔] jit8 [客语拼音字汇] ya4 yid6 [陆丰腔] jit8 [沙头角腔] jit8 [宝安腔] jit8 [客英字典] jit8 [海陆丰腔] rit8 [台湾四县腔] jit8
◎ 潮州话:i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羊益昔開入聲開口三等jekjĭɛk
wéi,wèi [wei,wei]
部首: 108
笔画: 4
五笔: YL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KSI
四角: 34027

详细解释

wéi

动词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如:为乐(奏乐;作乐)

名词

介词

(1) 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1) 和 ——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助词

(1) 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wèi

动词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介词

(1) 因为,由于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wéi

英文翻译

do, handle, govern, act; b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wai6

宋本广韵

guǐ [gui]
部首: 903
笔画: 9
五笔: RQC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UI
四角: 26513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2) 同本义

鬼,人所归为鬼。——《说文》

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礼记·祭义》

载鬼一车。——《易·睽》

为鬼为蜮。——《诗·小雅·何人斯》

苍颉作书鬼夜哭。——《淮南子·本经》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屈原·国殇》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鬼伯(鬼王);鬼雄(鬼中的强者);鬼物(鬼怪,鬼魅。有别于生人,故称鬼物);鬼教(说阴间鬼神之事)

(4) 万物的精怪

鬼者,老物之精也。——《论衡·订鬼》

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礼记·祭法》

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唐· 杜甫《移居公安山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5) 又如:鬼王(群鬼的首领);鬼车(传说中长有九头的妖鸟);鬼名(神灵统率之兵。即神兵);鬼卒(即鬼兵、神兵)

(6) 沉迷于不良嗜好或患病已深的人 ——通常用于骂人语。如:酒鬼;色鬼;烟鬼;鸦片鬼;懒鬼

(7) 不可告人的打算或计谋 。如:捣鬼;心里有鬼

(8) 用于对小孩等表示爱昵的称呼 。如∶小鬼;机灵鬼

(9) 对人表示轻蔑的称呼。如∶小气鬼,吝啬鬼

(10) 蠢人,莽汉—— 用于骂人话 。如:死鬼;老鬼

(11) 姓

形容词

(1) 隐密不测

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韩非子·八经》

(2) 又如:鬼促促(鬼鬼祟祟);鬼诨(应酬;应付);鬼慌(暗里着急;心慌)

(3) 慧黠,机警

这孩子真鬼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唐· 岑参《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

(4) 又如:鬼工(形容制作的精巧,非人力所能及);鬼才(才情怪谲,资质出众的人);鬼幻(似鬼神般变化莫测);鬼出电入(比喻出没迅速而难测)

英文翻译

ghost; spirit of dead; devil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i3 [客英字典] kwui3 [海陆丰腔] gui3 [客语拼音字汇] gui3 [梅县腔] gwi3 [陆丰腔] gui3 [台湾四县腔] gui3 [东莞腔] gui3 [宝安腔] g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偉微合上聲合口三等kyoix/kvojkĭwəi
xióng [xiong]
部首: 811
笔画: 12
五笔: DC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IOG
四角: 407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隹( zhuī),厷( gōng)声。从隹,与鸟有关。本义:公鸟)

(2) 同本义

雄,鸟父也。——《说文》

谁知鸟之雌雄。——《诗·小雅·正月》

雄雉于飞。——《诗·邶风·雄雉》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雄父(公鸡)

(4) 泛指动植物能产生精细胞的

雄狐绥绥。——《诗·齐风·南山》

走亦曰雄。——《周礼·庖人》注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剑有雄雌。——晋· 干宝《搜神记》

一雄一雌

(5) 又如:雄鸟;雄蕊;雄花;雄孤;雄猿;雄竹

(6) 指男子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 明· 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7) 指为首者,居前列者

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左传·襄公十年》

(8) 杰出的人物

刘备,天下枭雄。——《资治通鉴》

(9) 又如:雄长(称雄,称霸);雄豪

(10) 强有力的国家

今数雄已灭。——《资治通鉴》

绝世之雄。——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1) 又如:战国七雄

(12) 比喻高强、胜利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史记》

(13) 姓

形容词

(1) 雄壮;雄伟

雄词惊四座,压倒群英。——明· 朱鼎《玉镜台记·开场》

(2) 又如:雄烈(雄伟的功业);雄尊(雄伟庄严);雄词(气势雄壮的词句);雄远(宏伟远大);雄盛(雄壮强盛);雄奇(雄伟奇特)

(3) 威武

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英雄》

(4) 又如:雄悍(勇武强悍);雄毅(勇武刚毅);雄姿;雄雄(形容威势盛大的样子);雄骏(威武英俊,才智出众的人)

(5) 雄健,刚健;豪放

吾用兵三十年,未见以少击众,有雄捷如马将军者。——《旧唐书·马璘传》

(6) 又如:雄爽(雄健豪爽);雄捷(雄健矫捷);雄艳(雄健美丽);雄古(雄健古朴);雄势(勇猛威风);雄儿(健儿)

(7) 强有力;杰出

少年雄于地球。——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国雄于地球。

(8) 又如:雄才(杰出的才能);雄英(出类拔萃);雄宗(杰出的宗匠);雄异(杰出卓异);雄略(非凡的谋略);雄强(强劲有力)

动词

(1) 傲慢地威吓、威胁、恐吓或盛气凌人 。如:拿话雄人

(2) 优胜;称雄

当 孝惠高后时,以财雄边。——《汉书》。 颜师古注:“ 班氏以多财而为边地之雄豪。”

米元章、 赵子昂、 董元宰各以书雄一代。—— 清· 汪中《述学·别录》

英文翻译

male of species; hero; manly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iung2 [台湾四县腔] hiung2 [海陆丰腔] hiung2 [客英字典] hiung2 [宝安腔] hiung2 [陆丰腔] hiung3 [梅县腔] hiak7 hiung2 [东莞腔] hiung2 [客语拼音字汇] hi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弓東三平聲開口三等iung/hiungĭu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