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明
词语释义
辨明;明察。
通晓。
显明。
词语解释
辨明;明察。
《后汉书·鲁丕传》:“论难於前,无所甄明。” 李贤 注:“甄,别也。”《晋书·崔洪传》:“选吏部尚书,举用甄明,门无私謁。” 唐 王勃 《上吏部裴侍郎启》:“甄明大义,矫正末流。”
通晓。
《晋书·儒林传·崔游》:“少好学,儒术甄明。”《北齐书·儒林传·孙灵晖》:“后以儒术甄明,擢授太学博士。”
显明。
《北史·艺术传上·信都芳》:“又私撰历书,名曰《灵宪历》,算月频大频小,食必以朔,证据甚甄明。” 唐 元稹 《邵常政内侍省内谒者监》:“其或久更事任、绩効甄明者,必择其良能而分命焉。”
引证解释
⒈ 辨明;明察。
引《后汉书·鲁丕传》:“论难於前,无所甄明。”
李贤注:“甄,别也。”
《晋书·崔洪传》:“选吏部尚书,举用甄明,门无私謁。”
唐王勃《上吏部裴侍郎启》:“甄明大义,矫正末流。”
⒉ 通晓。
引《晋书·儒林传·崔游》:“少好学,儒术甄明。”
《北齐书·儒林传·孙灵晖》:“后以儒术甄明,擢授太学博士。”
⒊ 显明。
引《北史·艺术传上·信都芳》:“又私撰历书,名曰《灵宪历》,算月频大频小,食必以朔,证据甚甄明。”
唐元稹《邵常政内侍省内谒者监》:“其或久更事任、绩効甄明者,必择其良能而分命焉。”
甄明的网络释义
甄明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瓦。从“瓦”与陶器有关。本义:制做陶器的转轮)
(2) 同本义
如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汉书·董仲舒传》
若金受范,若埴(陶土)在甄。——晋· 潘尼《释奠颂》
甄陶品类。——《后汉书》
(3) 军了的左右两翼
使将军李恒督左甄, 许朝督右甄。—— 房玄龄《晋书·周访传》
(4) 姓
动词
(1) 制作陶器
既陶既甄。——《文选·张华·女史箴》。
甄工(甄者。制陶工人)
甄土(揉捏泥土)
甄冶(烧制陶器和熔炼金属。比喻造就人才)
(2) 甄别,鉴别
甄无名之士于草莱,指未剖之璞于丘园。——《抱朴子》。
甄升(甄别提升、晋升)
甄免(甄别。免除)
甄采(鉴别采用,选择采用)
(3) 审定,审察 。如
甄正(犹审定)
甄收(审核录用)
甄访(查访)
甄引(审察引用)
甄事(审察事理)
(4) 选拔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5) 又如:
甄赏(选拔奖励)
甄进(选拔任用)
甄擢(选拔擢用)
(6) 昭显;表彰
甄勒勋绩,永昭于后。——《成皋令任君碑》。
(7) 又如:
甄沐(表彰赏赐)
甄表(旌表,表彰)
甄酬(表彰赏赐)
(8) 造就,培养
臣里闾孤贱,才无可甄。——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
(9) 又如:
甄育(培养)
甄物(陶治百姓)
甄陶(化育;培养造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en1 zin1 [宝安腔] jen1 zin1 [客英字典] jen1 zhin1 [台湾四县腔] jen1 tsiin1 [海陆丰腔] ren1 zhin1
◎ 潮州话:zing1 ing1(ching ing) [揭阳]zêng1 êng1(cheng e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眞 | 側鄰 | 章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cjin/tjin | tɕĭĕn |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iang2 min2 [海陆丰腔] min2 mang2 miang2 [东莞腔] min2 [宝安腔] min2 [客英字典] miang2 min2 [沙头角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ang2 miang2 min2 [陆丰腔] miang3 min3 [台湾四县腔] min2 mang2 mia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明 | 武兵 | 明 | 庚三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庚 | 梗 | mieng/myang | mĭɐ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