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才品能

zhēn cái pǐn néng [zhen cai pin neng]
注音 ㄓㄣ ㄘㄞˊ ㄆ一ㄣˇ ㄋㄥ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甄:甄别。甄别才干,品评能力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南齐书·郁林王纪》:“东西二省府国,长屯所积,财单禄寡,良以矜怀。选部可甄才品能,推校年月,邦守邑示,随宜量处,以贫为先。”

成语用法

甄才品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甄才品能的国语词典

鉴别评量才能。

甄才品能的网络释义

甄才品能

  • 【词目】甄才品能
  • 【读音】zhēn cái pǐn néng
  • 【释义】指甄别、品评才能。
  • 【出处】《南齐书·郁林王纪》:“东西二省府国,长屯所积,财单禄寡,良以矜怀。选部可甄才品能,推校年月,邦守邑丞,随宜量处,以贫为先。”
  • 汉字详情

    zhēn [zhen]
    部首: 435
    笔画: 13
    五笔: SFG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GMVN
    四角: 111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瓦。从“瓦”与陶器有关。本义:制做陶器的转轮)

    (2) 同本义

    如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汉书·董仲舒传》

    若金受范,若埴(陶土)在甄。——晋· 潘尼《释奠颂》

    甄陶品类。——《后汉书》

    (3) 军了的左右两翼

    使将军李恒督左甄, 许朝督右甄。—— 房玄龄《晋书·周访传》

    (4) 姓

    动词

    (1) 制作陶器

    既陶既甄。——《文选·张华·女史箴》。

    甄工(甄者。制陶工人)

    甄土(揉捏泥土)

    甄冶(烧制陶器和熔炼金属。比喻造就人才)

    (2) 甄别,鉴别

    甄无名之士于草莱,指未剖之璞于丘园。——《抱朴子》。

    甄升(甄别提升、晋升)

    甄免(甄别。免除)

    甄采(鉴别采用,选择采用)

    (3) 审定,审察 。如

    甄正(犹审定)

    甄收(审核录用)

    甄访(查访)

    甄引(审察引用)

    甄事(审察事理)

    (4) 选拔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5) 又如:

    甄赏(选拔奖励)

    甄进(选拔任用)

    甄擢(选拔擢用)

    (6) 昭显;表彰

    甄勒勋绩,永昭于后。——《成皋令任君碑》。

    (7) 又如:

    甄沐(表彰赏赐)

    甄表(旌表,表彰)

    甄酬(表彰赏赐)

    (8) 造就,培养

    臣里闾孤贱,才无可甄。——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

    (9) 又如:

    甄育(培养)

    甄物(陶治百姓)

    甄陶(化育;培养造就)

    英文翻译

    to examine, discern; to grade; a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an1 zan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en1 zin1 [宝安腔] jen1 zin1 [客英字典] jen1 zhin1 [台湾四县腔] jen1 tsiin1 [海陆丰腔] ren1 zhin1
    ◎ 潮州话:zing1 ing1(ching ing) [揭阳]zêng1 êng1(cheng e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側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cjin/tjintɕĭĕn
    cái [cai]
    部首: 330
    笔画: 3
    五笔: FTE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H
    四角: 402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2) 同本义

    才,草木之初也。——《说文》

    (3) 有才能;有本领

    试使斗而才。——《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才郎(有才学的郎君);才哲(才智卓越的人);才雄(杰出的人才);才英(指才华杰出的文人);才杰(杰出的人才)

    名词

    (1) 才力;才能

    任人之才。——《淮南子·主术》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2) 又如:才伐(才力门望);才格(才能。一说指才能高低的程度);才望(才能与名望);才理(才力和思路);才笔(写作的才华);才义(才思和义理)

    (3) 人才。常写作“材”

    乐里多才。——《列子·仲尼》

    举贤才。——《论语》

    救时应仗出群才。——清· 秋瑾《黄海舟中》

    (4) 又如:唯才是举;干才;广开才路;栋梁之才;廊庙之才

    (5) 天赋的特殊才能 。如:诗才;才调(才情风格)

    (6)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国语·齐语》

    (7) 又如∶奴才;蠢才;天才;人才

    (8) 通“材”。材资;本能

    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孟子·告子上》

    才能不及中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西门豹治 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史记·滑稽列传》

    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后汉书·马融传》

    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财”,人有用叫做“才”。故“材”、“财”、“才”三字同源。——王力《同源字典》

    当今乏才,以尔为柱石之用,莫倾人栋梁。——《世说新语·规箴》

    (9) 姓

    副词

    (1) 刚刚

    才数月耳。——《汉书·贾才传》

    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汉书·晁错传》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刚才(刚要,刚刚);方才(才,刚刚)

    (3) 这样迟,这么迟 ——前面有问原因的疑问词语。如:你怎么才来?

    (4) 仅,只 ——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初极狭,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又如:一共才十个,不够分;才属(仅能连续)

    (6) 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

    惟正月才生魄。——《晋书·夏侯湛传昆弟诰》

    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晋书·谢混传》

    (7) 又如:要多练习,才能提高成绩;正因为有困难,才派我们去

    (8) 强调确定语气

    (9) 才+形+呢。主要强调程度高。如:这才好呢!

    (10) 才+…。含有“别的不是”的意味。如:这才是好样的!

    (11) 才+动+呢。肯定句少用。如:我才不去呢!

    英文翻译

    talent, ability; just, only

    方言集汇

    ◎ 粤语:co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oi2 [台湾四县腔] coi2 [客语拼音字汇] coi2 [海陆丰腔] coi2 [梅县腔] coi2 [陆丰腔] coi3 [东莞腔] coi2 [沙头角腔] coi2 [宝安腔] coi2
    ◎ 潮州话:cai5 z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哉平聲開口一等dzʰɒizai/dzoi
    pǐn [pin]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K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RRR
    四角: 60660

    详细解释

    (1) (会意,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本义:众多)

    (2) 同本义

    品,众庶也。——《说文》

    (3) 又如:品人(众多的人);品事(诸多事项);品物(各类特定范围之物);品供(各种供品);品象(众人);品庶(众人百姓);品极(众多)

    (4) 颜色淡 。如:品绿

    (5) 齐一,相同

    品,齐也。——《广雅》

    品其百笾。——《国语·周语中》

    名词

    (1) 事物的种类

    五品不逊。——《虞书》。传,谓五常。郑注:父母兄弟子也。

    厥贡惟金三品。——《书·禹贡》

    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货品(货物或货物的品种);品汇(事物的品种类别);品搭(按品类等级搭配);品流(品类;流别);品例(种类);品件(花色品种);用品(应用的物品);珍品(珍贵的物品);品物(物品;东西)

    (3) 品性;品格 。如:人品(人的品质);品诣(品行);品概(品格;气节);品地(品质;本色;官职);品格儿(相貌;形体);品极(人品的高低)

    (4) 等级

    (5) 又如:品从(等级);上品

    (6) 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官阶、爵阶

    皇上超擢品卿衔军机章京。——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7) 又如:品子(品官之子弟);品次(位列;品级);品制(等级制度);品命(官阶;品位);品著(指不同品位的服饰);品从(正从。指古代官吏的正品与从品);品爵(品级爵位);品令(选拔官吏的格令)

    (8) 格调

    诗之品有九。——《沧浪诗话》

    (9) 标准, 基准 。如:品式(标准;法式); 品度(标准, 法度)

    (10) 法式, 法则

    乡有俗, 国有法。…品有所成, 故曰人不一事。——《管子》

    (11) 乐器构件名。指月琴、琵琶等乐器上的弦枕木

    (12) 古地名 。唐宋皆有品州, 约在今四川省宜宾地区境内

    (13) 姓

    (1) 演奏乐器 。如:品竹(吹奏管乐器);品竹弹丝(吹拉弹唱);品弄(吹奏);品统法(弦乐曲调的弹奏技法);品箫弄笛(吹奏洞箫和笛子)

    (2) 评价,衡量

    于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世说新语·文学》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3) 又如:品度(品评打量);品择(品评选择);品藻(品评;评论);品酌(衡量,斟酌);品选(评选);品头题足(亦作“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

    (4) 品尝 。如:品茶,品月

    英文翻译

    article, product, commodity

    方言集汇

    ◎ 粤语:ban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n3 [东莞腔] pin3 [梅县腔] pin3 [陆丰腔] pin3 [客英字典] pin3 [宝安腔] pin3 [客语拼音字汇] pin3 [台湾四县腔] pin3 [海陆丰腔] pin3
    ◎ 潮州话:bing2(píng) [饶平]ping2(phí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七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丕飲侵B上聲開口三等侵Bpʰĭĕmphimx/phyym
    néng,nài [neng,nai]
    部首: 444
    笔画: 10
    五笔: CEXX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BPP
    四角: 22212

    详细解释

    néng

    名词

    (1)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2)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能,熊属。足似鹿。——《说文》

    梦黄能入于寝门。——《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

    (3) 才能,能力

    各奏尔能。——《诗·小雅·宾之初筵》

    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募有能捕之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有千里之能。——唐· 韩愈《杂说》

    表恶其能。——《资治通鉴》

    (4) 又如:能处(本事;能耐);无能(没有能力);低能(能力低下);逞能(显示自己能干);各尽所能;能解(犹能耐,才能)

    (5) 有才能的人

    将能而君不能御。——《孙子·谋攻》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

    智能之士。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嫉贤妒能

    (8) ∶作功的本领

    (9) 能量的简称 。如: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10) 通“熊”(态)。形状

    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动词

    (1) 能够,主、客条件具备,会作,会做,会完成

    孔子不能决。——《列子·汤问》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安能辨我雄与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壮士,能复饮乎?——《史记·项羽本纪》

    夏礼,吾能言之。——《论语·八佾》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能以足音辨人。——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能使人欢咍(hāijué)矣。(欢咍,欢快。咍,喜悦。嗢噱,大笑不止。)——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富者不能致。——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能臣(能尽为臣之道者);能迩(能安抚邻国而与之和睦相处);能胜任(有做某事所需的能力或资源)

    (3) 会;善于

    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 又如:能军(擅长治军);能因(善于因势成事);能言(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能法(善于执行法令);能书(善于抄写;擅长书法);能群(谓善于组织人力和物力)

    (5) 有才能,有才干 。如:能廉耿介(富有才干而且廉洁正直);能士,能仕(有才能之士);能称(谓有才干而被称誉);能贤(有才能而又有道德者);能绩(以有才能而取得的治绩);能鄙(能者与无能者)

    (6) 友好,亲善;和睦

    下不能其上。——《韩非子》

    (7) 通“耐”。忍受

    食水者善游能寒。——《淮南子·地形》

    代词

    (1) 表示指示或程度,相当于“如此”、“这样”

    忍能对面为盗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能格(怎么这样;为何如此);能概(怎么这样;为何发此);能亨(如此;这样)

    nà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to be able; can, permitted to; ability

    方言集汇

    ◎ 粤语:na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en2 [陆丰腔] nen3 [海陆丰腔] nen2 [东莞腔] len2 [沙头角腔] lien2 [客英字典] nen2 [梅县腔] nen2 [客语拼音字汇] nen2 [宝安腔] len2
    ◎ 潮州话:lêng5 [揭阳、潮阳]n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奴來平聲開口一等nɒinai/n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