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釜

wǎ fǔ [ wa fu]
注音 ㄨㄚˇ ㄈㄨˇ

词语释义

陶制的炊器。

古代用作简单的乐器。后以指粗俗的音乐或平庸的事物。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陶制的炊器。《墨子·号令》:“葆宫之墙必三重,墙之垣,守者皆累瓦釜墙上。” 岑仲勉 注:“今世乡间防偷盗爬越墙上,常嵌瓦砾碎片以防阻之,亦有置盆、罋者,即本文之‘累瓦釜墙上’也。”《后汉书·礼仪志下》:“瓦灶二,瓦釜二。” 宋 戴复古 《谭俊明雪中见访从而乞米》诗:“地炉烧榾柮,瓦釜煮犁祈。”

引证解释

⒈ 陶制的炊器。

《墨子·号令》:“葆宫之墙必三重,墙之垣,守者皆累瓦釜墙上。”
岑仲勉注:“今世乡间防偷盗爬越墙上,常嵌瓦砾碎片以防阻之,亦有置盆、罋者,即本文之‘累瓦釜墙上’也。”
《后汉书·礼仪志下》:“瓦灶二,瓦釜二。”
宋戴复古《谭俊明雪中见访从而乞米》诗:“地炉烧榾柮,瓦釜煮犁祈。”

⒉ 古代用作简单的乐器。后以指粗俗的音乐或平庸的事物。参见“瓦釜雷鸣”。

唐柳宗元《代人进瓷器状》:“且无瓦釜之鸣,是称土硎之德。”
明袁宏道《虎丘游记》:“﹝唱者﹞竞以歌喉相鬭,雅俗既陈,妍媸自别……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题记》:“大器晚成,瓦釜以久。”
刘半农《瓦釜集·自叙》:“集名叫做‘瓦釜’,是因为我觉得中国的‘黄钟’,实在太多了。”

瓦釜的网络释义

瓦釜

  • 瓦釜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wǎ fǔ,意思是陶制的炊器。
  • 瓦釜造句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侍者眺望着天际,远处乌云压城,振聋发聩的瓦釜雷鸣贯彻云表,不时从云端流窜出的蓝白色电光提醒着侍者,他已然远去。
    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加快发展的思想顿如黄钟大吕,压过瓦釜之鸣。
    贤能之士未见重用,只见瓦釜雷鸣。
    那时鄂城的市民差不多都是日食两餐,学生们破晓起床枵腹度时直到十二点才放学,肚皮里经常是瓦釜雷鸣。
    声音有如瓦釜雷鸣在房舍地面之间循环往复,经久不息。
    用人唯才唯德,必不致发生黄鐘毁弃,瓦釜雷鸣的情事。
    你这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用人作法,员工哪能心服呢?
    老板放着好好的工程师不用,却偏偏相重用这个只会溜须拍马的人,真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啊!
    瓦釜雷鸣,让有志之士不能畅所欲言。
    奸臣当道,朝野上下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民不聊生。
    上级如果堵塞言路,让有识者无法顺利提出建言,就会造成瓦釜雷鸣的局面。
    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那瓦釜雷鸣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节目还需要有一个引导、提升的作用,所以会有甘雨随车、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样不常见的成语。
    人民有话不能言,言者无责可自负。其结果必然成为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的世界。
    当今文坛裡,许多鄙俗的文章四处风行,瓦釜雷鸣,真是令人感嘆!
    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短短时间内,出拳速度快如闪电,每一次的撞击,都引发出一阵瓦釜雷鸣的金属巨响,就好像空中交手的不是两具肉身,而是两架钢铁怪兽。
    自己常与这些牛鬼蛇神并提,常五哥不禁有瓦釜雷鸣的怅恨。

    汉字详情

    wǎ,wà [wa]
    部首: 435
    笔画: 4
    五笔: GNY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MVNI
    四角: 10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象屋瓦俯仰相承的样子。“瓦”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已烧土器的总称)

    (2) 同本义

    瓦,土器已烧之总名。——《说文》

    神农作瓦器。——《周书》

    夏时 昆吾作瓦。——《礼记·有虞上陶世本云》

    载弄之瓦。——《诗·小雅·斯干》。传:“纺砖也。”

    (3) 又如:瓦大(瓦制的酒器);瓦缶(口小腹大的瓦器);瓦器(用泥土烧制的器皿);瓦伶(陶瓦制的偶像);瓦卮(陶制的盛酒器);瓦豆(古代陶制的一种礼器);瓦兆(瓦卜。古代占卜法之一。击瓦定吉凶);瓦池(墨盆);瓦盎(瓦制的盆器);瓦窑(烧制砖瓦陶瓷器的灶。戏称生女孩较多的妇女,因为旧时生女叫“弄瓦”);瓦木作(泥瓦工和木工);瓦灶绳床(形容生活贫困);瓦楞帽子(明代平民便帽);瓦注(以瓦器为赌注。后喻贱物轻掷)

    (4) 屋瓦

    瓦缝参差。——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铜瓦;石绵瓦;木瓦;琉璃瓦;瓦衣(生长在屋瓦阴处的苔藓类植物);瓦沼(瓦盆般的水池);瓦沟(瓦楞之间的泄水沟);瓦甃(屋檐)

    (6) 功率单位,瓦特的简称

    (7) 盾脊,盾背拱起如覆瓦的部分

    齐子渊捷从 泄声子,射之,中楯瓦。——《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8) 宋、元时都市中的游乐、贸易场所。也称“瓦子”、“瓦舍”、“瓦肆”或“瓦市”

    临安中瓦在御街中,士大夫心游之地,天下术士皆聚焉。——《贵耳集·下》

    (9) 〈方〉∶旧式车轮上的铁护板 。如:车瓦;瓦盖

    (10) 古八音中“土”的别称

    匏以宣之,瓦以赞之。——《国语》

    (11) 地名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省滑县南

    公会 晋师于 瓦。——《春秋·定公八年》

    (12) 姓

    (13) 另见

    动词

    (1) 用瓦覆盖;铺瓦

    瓦屋梁。——《急就篇》

    (2) 另见

    英文翻译

    tile; earthenware pottery; girl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a3 [客英字典] nga3 ngwa3 [台湾四县腔] nga3 [梅县腔] nga3 [海陆丰腔] nga3 [东莞腔] nga3 [陆丰腔] ngua3 [宝安腔] nga3 [客语拼音字汇] nga3
    ◎ 潮州话:hia6 hia7 u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寡麻二合上聲合口二等ngruax/ngoaaŋwa
    [fu]
    部首: 805
    笔画: 10
    五笔: WQF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CKMGC
    四角: 801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省,父声。本义:古炊器。敛口圜底,或有二耳。其用于鬲,置于灶,上置甑以蒸煮。盛行于汉代。有铁制的,也有铜或陶制的)

    (2) 同本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曹植《七步诗》

    (3) 又如:釜中生鱼(釜鱼甑尘,釜中已生出鱼来。谓生活清贫,断炊已久);釜鱼假息(比喻不能久存);釜底游魂(比喻行将灭亡、苟延残喘的人);釜鬲(陶制炊器)

    (4) 古量器。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齐国。现有战国时的禾子釜和陈纯釜,都作坛形,小口大腹,有两耳 。如:釜庾(釜和庾,均古量器名。引申指数量不多);釜鼓(釜和鼓。古代量器名);釜钟(釜和钟,皆古量器名。亦指数量不多)

    英文翻译

    cauldron, pot, kettle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5 [客英字典] fu3 [海陆丰腔] fu5 [陆丰腔] fu1 [台湾四县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bu3 fu3 fu3 [梅县腔] pu3 [东莞腔] fu5 [宝安腔] fu3 b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扶雨上聲合口三等byox/biuu

    瓦釜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