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检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玉制的书籍封套。亦指珍贵的书籍。
唐 李峤 《为何舍人贺御书杂文表》:“跪发珍藏,肃承瑶检。” 唐 罗隐 《感别元帅尚父》诗:“玉函瑶检下台司,记得当年捧领时。” 宋 柳永 《巫山一段云》词:“令齎瑶检降彤霞,重到 汉 皇家。”
引证解释
⒈ 玉制的书籍封套。亦指珍贵的书籍。
引唐李峤《为何舍人贺御书杂文表》:“跪发珍藏,肃承瑶检。”
唐罗隐《感别元帅尚父》诗:“玉函瑶检下台司,记得当年捧领时。”
宋柳永《巫山一段云》词:“令齎瑶检降彤霞,重到汉皇家。”
瑶检的网络释义
瑶检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本义:似玉的美石)
(2) 同本义。亦泛指美玉
瑶,石之美者。——《说文》
赂以瑶瓮。——《左传·昭公七年》
瑶爵。——《周礼·内宰》
厥贡惟金三品,瑶琨、——《书·禹贡》。孔传:“瑶、琨皆美玉。”
何以舟之, 维玉及瑶。——《诗·大雅·公刘》
(3) 又如:瑶琴(用美玉装饰的琴,泛指精美贵重的乐器);瑶佩(美玉制成的佩饰);瑶华(美玉)
(4) 瑶族 的简称。主要居住在中国西南部、泰国北部、老挝和北部湾等地山区的一个民族
形容词
(1) 形容珍贵美好,常用作称美之辞 。如:瑶宫贝阙(海中宫殿;泛指华美的房屋);瑶花琪草(奇异鲜艳的花草);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2) 尊敬的,珍贵的 。如:瑶章花札(对别人书信文章的赞美之辞);瑶篇(对别人文章的美称;佳作);瑶函(对他人书信的美称;又指帝王的诏令;玉制的书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ja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遙 | 餘昭 | 以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宵A | 效 | jeu | jĭɛ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佥(
)声。本义:书匣上的标签)(2) 同本义
检,书署也。——《说文》。按,今字作签。
辄皂囊施检。——《后汉书·公孙瓒传》
(3) 又如:检封(缄封,封藏);检素(封好的信,书信)
(4) 法式,法度
检,法度也。——《苍颉篇》
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文心雕龙·物色》
(5) 又如:检式(法式;制度);检押(也作“检柙”,“检狎”。规矩,法度;或匡正)
(6) 品行;节操
初,朗少时虽涉猎文学,然不治素检,以吏能见称。——《三国志》
动词
(1) 约束,限制
德亡首褒不检。——《汉书·王莽传》。注:“局之。”
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司徒空《退栖》
(2) 又如:检束(整顿好行装);检勑(检点,整饬);检邪(制止邪气);检勒(检点约束);检局(约束,节制)
(3) 考查,察验
骠骑执法以检下。——《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传》。注:“犹察也。”
(4) 又如:检还(查点清楚后归还);抄检(搜查,查抄);检尸(验尸);检视(检查,料理);检详(审查考核)
(5) 拣选,挑出 。如:检举(选拔;举荐)
(6) 翻阅,查阅 。如:检卷(检阅文书案卷);检书(翻阅书籍);检量(查阅斟酌)
(7) 收拾,整理 。如:检场(收拾场地;收拾场地的人);检幅(修整边幅);检饬(整治);检晒(整理翻晒)
(8) 通“敛”。收敛,约束言行;收聚
检身若不及。——《书·伊训》。《正义》云:检,谓自摄敛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孟子·梁惠王上》
此数检百里之地也。——《管子·山权数》
形容词
(1) 端正的 。如:检正(端正的操行);检著(正大精辟);检才(坏蛋;滑头)
(2) 有法度的 。如:检检(有法度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