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瑕瑜互见
(1) 比喻优缺点并存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升庵论文,瑕瑜互见。”
成语辨析
见“瑕不掩瑜”(1038页)。
成语用法
瑕瑜互见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客观的评价。
引证解释
⒈ 比喻优点和特点同时存在。
引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升庵论文》:“升菴论文,瑕瑜互见。”
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二:“端木子畴前辈评《麝尘集》曰:‘天分甚高,下笔有鐫鑱造物之致,而瑕瑜互见。’”
瑕瑜互见的国语词典
语本《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比喻缺点与优点自然并存。
瑕瑜互见的网络释义
瑕瑜互见
瑕瑜互见的翻译
瑕瑜互见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叚(
)声。本义:玉上的斑点)(2) 同本义
瑕,玉小赤也。——《说文》
赤瑕驳榮。——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
江珠瑕英。——左思《蜀都赋》
深瑕而泽。——《考工记·弓人》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瑕不掩瑜。——《礼记·聘义》
(3) 又如:瑕适(玉上的斑痕。比喻缺失)
(4) 比喻人或事物显露出来的缺陷、缺点或小毛病
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左传·闵公元年》
善言无瑕讁。——《老子》
德音不瑕。——《诗·豳风·狼跋》
弃瑕录用。——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5) 又如:瑕瑜(比喻人的短处和长处)
(6) 裂缝;罅隙
凡相胶…深瑕而泽,紾而博廉。——《周礼》
(7) 又如:瑕缝(裂缝;裂隙)
(8) 引申为空虚、空子
攻坚则韧,乘瑕则神。——《管子》
(9) 又如:瑕隙(可乘的间隙,嫌隙)?
(10) 带红色的玉
于近则有瑕英菌芝,玉石江珠。——扬雄《蜀都赋》
动词
(1) 指出缺点、毛病。引申为怪罪
惟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左传》
(2) 又如:瑕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a2 [客英字典] ha2 [海陆丰腔] ha2 [东莞腔] ha2 [宝安腔] ha2 [梅县腔] ha2 [陆丰腔] ha3 [客语拼音字汇] ha2
◎ 潮州话:hia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遐 | 胡加 | 匣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假 | 麻 | ɣa | ghra/hea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俞声。本义:美玉)
(2) 同本义
瑾瑜,美玉也。——《说文》
世子佩瑜玉。——《礼记·玉藻》
无所用之,碧瑜粪土也。——《淮南子·缪称》
(3) 又如:瑜玉(美玉);瑜珉(瑜,美玉;珉,似玉之石。比喻真伪、优劣);瑜珥(女子耳上的装饰品);瑜佩(玉佩。亦借指戴玉佩的人)
(4) 玉的光彩。比喻优点。亦形容美好
象载瑜。——《汉书·礼乐志》。注:“美貌也。”
(5) 又如:瑜百瑕一(比喻优点多而缺点少);瑜瑕(比喻优劣好坏);瑜璟(玉的光采)
(6) ∶瑜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海陆丰腔] r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逾 | 羊朱 | 以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jyo/ju | jĭ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是一种绞绳用的工具。本义:绞绳用的工具)
(2) 同本义
段玉裁注:“今绞绳者尚有此器。从竹,象形,谓其物象工字;中象人手推握也。”
(3) 差错
各有乘互。——陆法言《切韵序》
(4) 古代挂肉的木架
共其牛牲之互。——《周礼·牛人》。郑玄注:“互,若今屠家县肉格。”
置互摆牲。——《文选·张衡·西京赋》
(5) 门,巷门 。如:闾互(闾里巷门)
(6) 甲壳动物的总称 。如:互物(指有甲壳动物的总称)
副词
(1) 交替;相互
互,交互。——《字汇》
胡笳互动。——李陵《答苏武书》
以参互考日成。——《周礼·司会》
宗族盘互。——《汉书·刘向传》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互芬齿颊。——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体面互见。——蔡元培《图画》
更互用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2) 又如:互易(法律名词。即当事人双方约定互相移转金钱以外财产权的契约。古代以物易物,便是互易);互保(互相保证);互训(两个同义词彼此互相解释);互结(人民对官署,须具两个人或两家以上的店铺互相保证的信约)
动词
交接
春夏相与交,秋冬相与互。——《书·尧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u1 [东莞腔] fu5 [客英字典] fu1 [海陆丰腔] fu5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4 [台湾四县腔] fu5 fu1 [沙头角腔] fu1 [宝安腔] fu1
◎ 潮州话:hu5 hu6 (hû hũ)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護 | 胡誤 | 匣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ghoh/huh | ɣu |
详细解释
jiàn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 同本义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 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又如:见雌雄(看到结果);见人(见证人);见喜(出痘疹的忌讳说法);见不过(看不惯;见不得);见头知尾(比喻聪明透顶)
(4) 进见;会见
往见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
扁鹊复见。
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见驾(参见皇帝);见面挂脚(古时风俗新娘拜见公婆和诸姑姊妹时,所奉上作为见面礼的刺绣鞋面);见礼(朝见之礼)
(6) 遇到;碰见
宋华父 督见 孔父之妻于路。——《左传·桓公元年》
(7) 又如:这种药怕见光;见齿(露齿而笑);见顾(光顾);见难(遇到危难);见礼(受到礼遇)
(8) 指死——主要用于口语中 。如:见阎王
(9) 听到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东揖 山东隆准公。—— 李白《梁甫吟》
(10) 又如:见说(听说);见话(听说,听讲)
(11) 观察;知道;了解
道在不可见。——《韩非子·主道》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官。——李贺《感讽》
(12) 又如:见几(明察事物细微的倾向);见知(知道);见便(识相;知趣)
(13) 比试;较量 。如:见高低;见阵(交战,对阵);见仗(交战)
名词
(1) 看法,见解
敢陈愚见。——《晋书·王浑传》
(2) 又如:依我之见;政见;我见;各抒己见;各执己见;固执己见;主见
(3) 见识 。如:浅见;偏见;见趣(见识情趣);见短(见识短浅)
助词
(1)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不见保。——《孟子·梁惠王上》
见犯乃死。——《汉书·李广苏建传》
诚恐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悲独见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见笑于人;见笑于人;见重于当时;见执(被捉拿);见罔(被诬陷枉屈);见害(被害);见款(承蒙款待)
(3)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辱问于长者。——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见告;见示;见教
(5) 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如:碰见;闻见;听见
形容词
(1) 现有的 。如:见力(现有的兵力);见子(现有的儿子);见兵(现有的士兵);见卒(现有的士卒)
(2) 明显的 。如:见证;见人(证人)
(3) 〈方〉∶每
贤弟若如此,见常也显你的好处。——《水浒传》
(4) 又如:见常(平常);见年(每年);见天见地(每天);见天见晚(每日每夜)
(5) 另见
xiàn
动词
(1)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见,示也。——《广雅》
见龙在田。——《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
情见力屈。——《汉书·韩信传》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上》
见于孔子——《论语·季氏》
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有虹见于玉堂。——《三国演义》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见影(现形;发觉);见得(显得)
(3) 介绍,推荐
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论语·微子》
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形容词
(1) (“现”的古字)
(2) 现有;现成
军无见粮。——《史记》
(3) 又如:见采(可以立即拿出来的赌注);见钱(现钱)
(4) 现在
况且见赌着利物哩,他如何肯让?——《二刻拍案惊奇》
供状人刘玉娘,见年三十五岁。—— 元· 孟汉卿《魔合罗》
(5) 又如:见前(眼前);见年(当年);见世报(当世就受到报应)
(6)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