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尤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缺点、过失。
唐 韩愈 《与崔群书》:“考之言行,而无瑕尤;窥之閫奥,而不见畛域。”
犹怨尤,指摘。
清 赵翼 《子才过访草堂》诗:“文人例相轻,反脣互瑕尤。”
引证解释
⒈ 缺点、过失。
引唐韩愈《与崔群书》:“考之言行,而无瑕尤;窥之閫奥,而不见畛域。”
⒉ 犹怨尤,指摘。
引清赵翼《子才过访草堂》诗:“文人例相轻,反脣互瑕尤。”
瑕尤的网络释义
瑕尤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叚(
)声。本义:玉上的斑点)(2) 同本义
瑕,玉小赤也。——《说文》
赤瑕驳榮。——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
江珠瑕英。——左思《蜀都赋》
深瑕而泽。——《考工记·弓人》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瑕不掩瑜。——《礼记·聘义》
(3) 又如:瑕适(玉上的斑痕。比喻缺失)
(4) 比喻人或事物显露出来的缺陷、缺点或小毛病
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左传·闵公元年》
善言无瑕讁。——《老子》
德音不瑕。——《诗·豳风·狼跋》
弃瑕录用。——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5) 又如:瑕瑜(比喻人的短处和长处)
(6) 裂缝;罅隙
凡相胶…深瑕而泽,紾而博廉。——《周礼》
(7) 又如:瑕缝(裂缝;裂隙)
(8) 引申为空虚、空子
攻坚则韧,乘瑕则神。——《管子》
(9) 又如:瑕隙(可乘的间隙,嫌隙)?
(10) 带红色的玉
于近则有瑕英菌芝,玉石江珠。——扬雄《蜀都赋》
动词
(1) 指出缺点、毛病。引申为怪罪
惟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左传》
(2) 又如:瑕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a2 [客英字典] ha2 [海陆丰腔] ha2 [东莞腔] ha2 [宝安腔] ha2 [梅县腔] ha2 [陆丰腔] ha3 [客语拼音字汇] ha2
◎ 潮州话:hia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遐 | 胡加 | 匣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假 | 麻 | ɣa | ghra/hea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乙,又声。乙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受到阻碍,则显示出它的优异。本义:最优异)
(2) 同本义
尤,异也。——《说文》。朱骏声曰:此字当之猶之古文,犬子也。
尤,怪也。——《小尔雅》
尤,异也。——《广雅》
夫有尤物。——《左传·昭公八年》。注:“异也。”
而视之尤。——《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服注:“甚也。”
然有知强弱之所尤。——《管子·侈靡》。注:“殊绝也。”
夫子,物之尤也。——《庄子》
(3) 又如:尤功(功绩最卓著。亦指功绩最卓著的人)
(4) 惊异
公饮之酒,厚酬之,赐及从者。司马亦如之。张丐尤之。——《左传》
动词
(1) 责备;怪罪
尤其室。——《左传·襄公十五年》。注:“责过也。”
畜君何尤。——《孟子》。注:“何尤,无过也。”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2) 又如:尤苦(苛责;污蔑);尤恶(谴责和憎恶);尤怨(埋怨;怨恨)
(3) 缠绵;爱昵 。如:尤殢(尤云殢雨;也指放娇撒赖,纠缠不清);尤红殢翠(比喻男女间的缠绵亲昵);尤云殢雨(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名词
(1) 过失,罪过
废为残贼,莫知其尤。——《诗·小雅·四月》
(2) 又如:尤诟(过失和羞辱);尤违(过失;过错);尤累(过失)
(3) 姓
副词
(1) 尤其,更加
义兴人谓三横,而 处尤剧。——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尤甚;尤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jiu2 [梅县腔] ju2 [台湾四县腔] j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海陆丰腔] riu2 [客英字典] ju2 [陆丰腔] jiu3 [沙头角腔] jeu2 [宝安腔] ju2 (j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尤 | 羽求 | 云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iu/hiou | 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