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

pí pa [pi pa]
注音 ㄆ一ˊ ㄆㄚ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琵琶 pípa

(1)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pi-pa,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

词语解释

  1. 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 波斯 、 阿拉伯 等地, 汉 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一说,我国 秦 末,百姓苦 长城 之役,弦鼗而鼓之,琵琶即始于此。(见 晋 傅玄 《〈琵琶赋〉序》。) 南北朝 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

    唐 宋 以来经不断改进,柱位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现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独奏乐器。

  2. 指弹奏琵琶的指法。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王蝺 ﹞又见 康崑崙 弹琵琶云:‘琵声多,琶声少,亦未可弹五十四丝大弦也。’自下而上谓之琵,自上而下谓之琶。”《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怎的推手向外为琵,合手向内为琶,怎的为挑,为弄,为勾,为拨:--指使的他按谱徵歌都学得心手相应。”

  3. 鱼名。

    《文选·左思<吴都赋>》:“於是乎长鲸吞航,修鯢吐浪,跃龙腾蛇,鮫鯔琵琶。” 刘逵 注:“琵琶鱼,无鳞,其形似琵琶,东海有之。”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海鱼千岁为剑鱼,一名琵琶,形似琵琶而善鸣,因以名焉。”

引证解释

⒈ 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 汉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一说,我国秦末,百姓苦长城之役,弦鼗而鼓之,琵琶即始于此。(见晋傅玄《〈琵琶赋〉序》。) 南北朝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 唐宋以来经不断改进,柱位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现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独奏乐器。

⒉ 指弹奏琵琶的指法。

宋王谠《唐语林·识鉴》:“﹝王蝺﹞又见康崑崙弹琵琶云:‘琵声多,琶声少,亦未可弹五十四丝大弦也。’自下而上谓之琵,自上而下谓之琶。”
《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怎的推手向外为琵,合手向内为琶,怎的为挑,为弄,为勾,为拨:--指使的他按谱徵歌都学得心手相应。”

⒊ 鱼名。

《文选·左思<吴都赋>》:“於是乎长鲸吞航,修鯢吐浪,跃龙腾蛇,鮫鯔琵琶。”
刘逵注:“琵琶鱼,无鳞,其形似琵琶,东海有之。”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海鱼千岁为剑鱼,一名琵琶,形似琵琶而善鸣,因以名焉。”

琵琶的国语词典

乐器名。秦代人民根据鼗的形式创出直柄、圆形音箱的弹拨乐器,至秦汉不断改进,定型为四弦十二品位,用手弹拨的乐器。西元四世纪,西域文化交流,致使半梨形音箱,四弦四柱的琵琶传入内地。唐、宋以来在这两种琵琶基础上不断改进,逐渐形成现今半梨形音箱,以桐木板蒙面,琴颈向后弯曲,琴杆与琴面上设四相九至十三品、四弦的琵琶。除用于歌唱、曲艺、戏曲和歌舞伴奏外,也用于乐器的合奏、伴奏和独奏。

琵琶的网络释义

琵琶 (乐器)

  •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
  • 中国近代民族音乐史上有“海派”(浦东派)琵琶和“浙派”(平湖派)琵琶两大流派。平湖派琵琶艺术对研究民族音乐史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 琵琶的翻译

    英语: pipa, Chinese lute, with 4 strings, a large pear-shaped body and a fretted fingerboard
    德语: Pipa (Mus)​, Laute (S, Mus)​
    法语: pipa (instrument de musique)​

    琵琶造句

    她的琵琶弹得不仅心闲手敏,而且感情充沛,使人听了之后心动神摇,不能自己。
    再见他时,歌舞缭绕,一把琵琶,一抹瑰丽绯色,那一回首,端的是勾人魂魄,美得是潋滟旖旎。
    眼镱蛇的又长又灵活,身子像一条麻绳,头像琵琶。
    溪水冲击着山石,叮咚作响,如同一个白衣少女,在拨着琵琶。
    女孩在经历了一次次迷茫与鼓励之后,重新树立起人生的目标。她开始和同龄人一样背起书包上学。课本中的知识使她暂时忘记了病痛,重新点燃了对生命的渴望。她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还能弹得一手好琵琶。在大家的帮助下,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又开始了一段崭新的生活。
    我国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独辟蹊径,改造乐器,创作新曲,订定指法,使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大放异彩。
    诗人将琵琶比作自己。
    在旧社会,妇女一旦琵琶别抱,就会为人们所轻视。
    心中有难以平抚的跳动,极强烈的又是极平缓的,极快速的又是极柔慢的,像石子在海中起伏,像轰雷在长空击打,像琵琶在轻拨,像手鼓在重捶。
    只听到琵琶声音越来越弱,突然石破天惊来个平地拔起,戛然而止。
    江南是一只琵琶,让我悠悠地弹唱,唱得那长堤烟柳迷蒙,丝弦上漾出嫩绿鹅黄。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琵琶弦响,沉沉混混,古曲本雅,却生生被我搅浊。雅到极致才落俗套,标榜梅菊的真能脱了泥味吗?不过摘花插枝自诩袜白如雪,笑酸我牙。
    心存明月,月照九州,可知人生本无常?菊花正香,今夕昨昔相聚相离,琴瑟琵琶丝竹管弦,遍插茱萸,花中行乐月中眠,半醉半醒,谱写重阳喜庆的乐章。
    归路难求且在月明的夜里,含泪为你斟上一杯葡萄美酒,然后再急拨琵琶催你上马,知道再相遇又已是一世,那时候曾经水草丰美的世界,早已进入神话只剩下,枯萎的红柳和白杨万里黄沙。
    一点朱砂,两方罗帕,三五鸿雁,乱了四季扬花。六弦绿漪,七星当挂,八九分相思,懒了十年琵琶。
    不过虽然看上去好像他长出了腿,其实这条琵琶鱼的“四肢”只是它用来在海床上保持自身平衡的鳍罢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能喝几杯喝几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人生难得几回醉;醉卧沙场君莫笑,甜言蜜语美人抱;古人征战几人回,开心快乐永陶醉;春光无限好,尽情乐逍遥。
    配器:琵琶,民谣钢弦吉他,钢琴,电钢琴,民族打击乐器。
    佘诗苑冷若冰霜,武功高强,武器为手中的琵琶。

    汉字详情

    [pi]
    部首: 402
    笔画: 12
    五笔: GGXX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MGPP
    四角: 11712

    英文翻译

    guitar-like instru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pe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i2 [客英字典] pi2 [陆丰腔] pi3 [东莞腔] pi2 [海陆丰腔] pi2 [梅县腔]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宝安腔] pi2
    ◎ 潮州话:b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pa]
    部首: 436
    笔画: 12
    五笔: GGC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MGAU
    四角: 11717

    详细解释

    (形声。《说文新附》:“琵琶也。”)——见“琵琶”( pípa)

    英文翻译

    guitar-like instru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paa4
    ◎ 客家话:[陆丰腔] pa3 [客英字典] pa2 [海陆丰腔] pa2 [梅县腔] pa2 [台湾四县腔] pa2 [东莞腔] pa2 [宝安腔] pa2 [客语拼音字汇] pa2
    ◎ 潮州话:bê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蒲巴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bra/beabʰa

    琵琶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