琱瑑

diāo zhuàn [ diao zhuan]
繁体 雕瑑
注音 ㄉ一ㄠ ㄓㄨㄢˋ

词语释义

1.镂刻花纹。亦指刻有花纹之物。 2.引申为修饰文字。

词语解释

  1. 镂刻花纹。亦指刻有花纹之物。

    《汉书·东方朔传》:“二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阴奉琱瑑刻鏤之好以纳其心。” 颜师古 注:“琱与彫同,画也。瑑谓刻为文也,音篆。”《汉书·王吉传》:“古者工不造琱瑑,商不通侈靡,非工商之独贤,政教使之然也。”

  2. 引申为修饰文字。

引证解释

⒈ 镂刻花纹。亦指刻有花纹之物。

《汉书·东方朔传》:“二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阴奉琱瑑刻鏤之好以纳其心。”
颜师古注:“琱与彫同,画也。瑑谓刻为文也,音篆。”
《汉书·王吉传》:“古者工不造琱瑑,商不通侈靡,非工商之独贤,政教使之然也。”

⒉ 引申为修饰文字。

琱瑑的国语词典

雕琢文饰。《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巧言利口以进其身;阴奉雕瑑刻镂之好以纳其心。」也作「雕瑑」。

琱瑑的网络释义

琱瑑

  • diāo zhuàn ㄉㄧㄠ ㄓㄨㄢˋ 琱瑑
  • (1).镂刻花纹。亦指刻有花纹之物。《汉书·东方朔传》:“二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阴奉琱瑑刻镂之好以纳其心。” 颜师古 注:“琱与雕同,画也。瑑谓刻为文也,音篆。”《汉书·王吉传》:“古者工不造琱瑑,商不通侈靡,非工商之独贤,政教使之然也。”
  • (2).引申为修饰文字。
  • 汉字详情

    diāo [diao]
    部首: 436
    笔画: 12
    五笔: GMFK
    仓颉: MGBGR
    四角: 171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雕的异体字)

    (2) 治玉,引申为雕刻,刻镂 。如:琱舆(玉饰之车);琱戈(刻镂过的戈)

    (3) 通“彫”。用彩画装饰

    古者工不造琱琢,商不通侈靡。——《汉书·王吉传》

    琢琱狎猎,金银琳琅。——《文选·张衡·南都赋》

    素又发泄东宫服玩似加琱饰者,悉陈于庭,以示文帝。——《北史·隋宗室诸王传》

    (4) 又如:琱文(刻画的花纹);琱履(绣花鞋);琱丽(装饰华丽)

    (5) 琢磨,推敲文字

    光来不办琱新句,报答风光且一篇。——宋· 杨万里《寒食雨作》

    英文翻译

    engrave, inlay, carve; exhaust

    方言集汇

    ◎ 粤语:di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iau1 [客英字典] diau1 [海陆丰腔] diau1 [梅县腔] di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聊平聲開口四等tieuteu
    zhuàn [zhuan]
    部首: 436
    笔画: 13
    五笔: GXEY
    仓颉: MGVNO
    四角: 17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彖声。本义:玉器上隆起的雕刻花纹) 同本义

    瑑,圭璧上起兆琢也。——《说文》

    瑑圭璋璧琮。——《周礼·典瑞》。注:“有圻鄂瑑起。”

    瑑圭璋八寸。——《考工记·玉人》。注:“文饰也。”

    (2) 又如:瑑饰(雕在玉器上的纹饰);瑑璧(雕有纹饰的璧玉);瑑琮(有雕纹的琮玉)

    动词

    (1) 指雕刻瑑纹或文字

    大圭不瑑。——《礼记·礼器》

    雕瑑复朴。——《列子·黄帝》

    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汉书·董仲舒传》

    (2) 又如:瑑刻(雕刻);瑑削(雕刻。引申为精心推敲文字)

    英文翻译

    carve, engrave, cut out, sculpt

    方言集汇

    ◎ 粤语:syun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on5 [客英字典] chon5 [海陆丰腔] chon5 [梅县腔] cho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八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持兖仙B合上聲合口三等仙Bɖʰĭwɛndryenx/dw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