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àn [zhuan]
部首 王部(王部)
笔画 13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王部(王部),总笔画13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9
统一码 7451
仓颉 MGVNO
郑码 CZGQ
四角号码 17132
电码 3849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GXEY
注音 ㄓㄨㄢ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1121551353334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常见搭配

该字在姓名中的常见搭配:

瑑璧、瑑饰、瑑刻、瑑削、琱瑑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从玉,彖声。本义:玉器上隆起的雕刻花纹)同本义

    瑑,圭璧上起兆琢也。——《说文》

    瑑圭璋璧琮。——《周礼·典瑞》。注:“有圻鄂瑑起。”

    瑑圭璋八寸。——《考工记·玉人》。注:“文饰也。”

  2. 又如:瑑饰(雕在玉器上的纹饰);瑑璧(雕有纹饰的璧玉);瑑琮(有雕纹的琮玉)

〈动〉

  1. 指雕刻瑑纹或文字

    大圭不瑑。——《礼记·礼器》

    雕瑑复朴。——《列子·黄帝》

    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汉书·董仲舒传》

  2. 又如:瑑刻(雕刻);瑑削(雕刻。引申为精心推敲文字)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彖声。本义:玉器上隆起的雕刻花纹) 同本义

瑑,圭璧上起兆琢也。——《说文》

瑑圭璋璧琮。——《周礼·典瑞》。注:“有圻鄂瑑起。”

瑑圭璋八寸。——《考工记·玉人》。注:“文饰也。”

(2) 又如:瑑饰(雕在玉器上的纹饰);瑑璧(雕有纹饰的璧玉);瑑琮(有雕纹的琮玉)

动词

(1) 指雕刻瑑纹或文字

大圭不瑑。——《礼记·礼器》

雕瑑复朴。——《列子·黄帝》

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汉书·董仲舒传》

(2) 又如:瑑刻(雕刻);瑑削(雕刻。引申为精心推敲文字)

英语翻译

carve, engrave, cut out, sculpt

方言集汇

◎ 粤语:syun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on5 [客英字典] chon5 [海陆丰腔] chon5 [梅县腔] chon5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二十八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持兖仙B合上聲合口三等仙Bɖʰĭwɛndryenx/dween

百度释义

(名)〈文〉玉器上的雕刻的凸起的花纹。

现代汉语词典

瑑zhuàn
(名)〈文〉玉器上的雕刻的凸起的花纹。

康熙字典

瑑【午集上】【玉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直戀切《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𠀤音傳。《說文》圭璧上起兆瑑也。《徐曰》瑑,謂起爲攏,若篆文之形。《周禮·春官·典瑞》瑑圭璋璧琮。《註》瑑有圻鄂瑑起。《前漢·董仲舒傳》良玉不瑑。《註》謂瑑琢刻爲文也。

《廣韻》持兗切《集韻》《韻會》《正韻》柱兗切,𠀤音篆。

《集韻》柱允切,音蜳。

𨻰尼切,音墀。義𠀤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瑑【卷一】【玉部】

圭璧上起兆瑑也。从玉,篆省聲。《周禮》曰:“瑑圭璧。”直戀切

说文解字注

(瑑)圭璧上起兆瑑也。周禮先鄭注云。瑑、有圻鄂瑑起也。後鄭云。瑑、文飾也。許云。起兆瑑。與先鄭說合。兆者、垗也。營域之象。先鄭所謂垠堮也。大圭不瑑者。以素爲貴也。从王。彖聲。彖聲、依韻會所引鍇本。今鍇本亦作篆省聲。又淺人改之也。直戀切。十四部。周禮曰。瑑圭璧。典瑞曰。瑑圭璋璧琮。疑此有脫誤。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