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

zhū suàn [ zhu suan]
注音 ㄓㄨ ㄙㄨㄢ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珠算 zhūsuàn

(1) 以算盘计数运算

reckoning by the abacus;calculation with an abacus

词语解释

  1. 运用算盘进行计算的方法。其名初见于旧题 汉 徐岳 著、 六朝 甄鸾 校的《数术记遗》。但与今之算盘运算法有别。今之算盘运算法至 明 代已盛行。后来流传至国外。

    邹韬奋 《经历》二:“我的弟弟看见家里用的厨子记账的时候打着算盘,就……立刻去买了一本《珠算歌诀》,独自一人学起什么‘九归’来了。”

引证解释

⒈ 运用算盘进行计算的方法。其名初见于旧题汉徐岳著、 六朝甄鸾校的《数术记遗》。但与今之算盘运算法有别。今之算盘运算法至明代已盛行。后来流传至国外。

邹韬奋《经历》二:“我的弟弟看见家里用的厨子记账的时候打着算盘,就……立刻去买了一本《珠算歌诀》,独自一人学起什么‘九归’来了。”

珠算的国语词典

用算盘计数的方法。

珠算的网络释义

珠算

  •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刘洪(约公元129~210),字元卓,东汉泰山郡蒙阴县(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东汉鲁王刘兴后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珠算发明者和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理论发现者,被后世尊为“算圣”。
  • 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 2008年6月14日,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申报的珠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中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 珠算的翻译

    英语: calculation using abacus
    德语: das Rechnen mit einem Abakus
    法语: calcul sur boulier

    珠算造句

    我通过了珠算和速记的商业技能考试。
    她们必须去补各种课程,或者是奥数课、英语课,或者是语文、珠算课。
    明治时代,日本小学生在上珠算课。
    这小王爷也倒没有过度勉强,只是希望日后张浚再有佳作务必送他一观,再有如珠算与阿拉伯数字一样发明,却也尽管找他,当奏明当今圣上,推广开来。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夏大地迅猛发展。珠算教育在高职教育中至关重要。
    掌握好珠算这种便捷的运算方法,对培养思维和提高运算能力大有好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福州有些中小学还有珠算课,但没多少孩子会打算盘了。
    “什么是珠算?”在罗城学校门口,面对笔者提出的“学校有没有珠算课”的问题,一名叫刘礼毅的五年级小学生满脸疑惑。
    没有音乐课没有体育课更没有美术课,珠算只会教学生背九九歌,从没见过算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除商贸、财务等大中专院校外,小学还开设珠算课,教学生打算盘。
    过去学堂上每到珠算课,噼噼啪啪拨打算盘的场面,已经成为记忆中的一道风景。
    儿童思维训练班珠算、英语、文学启智、英语口语。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开始学珠算课。
    珠算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友预言校园要刮起“珠算风”商报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者认为没必要开珠算课。
    记得三年级时,我们增加了珠算课。
    本报讯今天上午,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立信会计学院里传来了“噼噼啪啪”清脆的打算盘声,原来这是该校第二届会计文化节中的珠算大赛环节。
    中国珠算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珠算三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从业资格证,英语三级,英语四级。
    祖先是“筹子”,多的时候能摆几丈长口诀只是珠算的方法,珠算的起源更早。
    父亲张效民放弃了原来的高薪工作,承担起了三个班的教学和全校的珠算课。

    汉字详情

    zhū [zhu]
    部首: 436
    笔画: 10
    五笔: GRI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GHJD
    四角: 151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2) 同本义

    珠,蚌之阴精。——《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

    珠足以御火灾。——《国语·楚语》

    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尸子》

    渊生珠而岸不枯。——《淮南子·说山》

    珠盘玉敦。——《周礼·玉府》

    大珠四枚。——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

    所货西洋珠。

    (4) 又

    公受珠。

    (5) 又

    出珠授之。

    (6) 又如:珠户(采珠的民户;珠饰的门户);珠履(以珍珠为饰的鞋子);珠碧(珍珠与碧玉);珠英(美如珍珠的花);珠翠(珍珠与翠玉);珠市(买卖珍珠的集市)

    (7) 珠玉

    琴号珠柱,书名《玉杯》。——庾信《小园赋》

    (8) 又如:珠椟(盛放珠宝的匣子);珠丸(用珠玉做的弹丸);珠箔(用珠子缀成的帘子)

    (9) ∶形容事物的华美、光泽

    珠林余露气,乳宝滴香泉。——陈吉疾《忆山中诗》

    (10) 又如:珠林(美好的树林);珠泽(比喻文彩荟萃之处)

    (11) 装饰用的有光的带孔小圆体 。如:珠履;珠帘

    (12) 以球形或椭球形体滴下的液体

    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 又如:泪珠;汗珠;露珠

    英文翻译

    precious stone, gem, jewel, pearl

    方言集汇

    ◎ 粤语:zyu1
    ◎ 客家话:[宝安腔] z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海陆丰腔] zhu1 [东莞腔] zu1 [沙头角腔] zu1 [客英字典] zhu1 [陆丰腔] zhu1 [梅县腔] zu1 [台湾四县腔] 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章俱平聲合口三等cjyo/tjutɕĭu
    suàn [suan]
    部首: 624
    笔画: 14
    五笔: THA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BUT
    四角: 8844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竹,从具。“竹”跟算筹有关,“具”表示齐备。本义:计算)

    (2) 同本义

    算,数也。——《说文》

    无算爵。——《仪礼·乡饮酒礼》

    亲则月算如邦人。——《仪礼·丧服记》

    明衣不在算。——《仪礼·士丧礼》

    有算为之节文也。——《礼记·檀弓下》

    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只恐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帐上来。——《儒林外史》

    (3) 又如:算还(结算支付);算尽镏铢(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算来(计算起来);算刻(犹计算);算定(经过计算而确定或断定);算程(计算路程)

    (4) 推测;料想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宋· 姜夔《扬州慢》

    我算你今天一定会来

    (5) 又如:算来(推测起来);算应(算定;料定)

    (6) 作数,承认其有效力

    你算是个甚么东西?——《儒林外史》

    (7) 又如:说了算

    (8) 归;属于;当作;认作

    你也算贫贱之交了。——《红楼梦》

    (9) 又如:功劳算你的;算作(当作);算事(应作的头等大事)

    (10) 征税。亦指征税计钱多少的单位 。如:算事(丁赋及徭役);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算商(向商人征税)

    (11) 算命;算卦 。如:算五行(算命。将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按天干、地支依次排成八个字,再用本干支的五行生克来推一生的命运)

    名词

    (1) 计谋;谋划

    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算之所亡,若何?——《列子·力命》

    荐勋祖庙,享号 中宗。算计见效,优于 孝文。——《后汉书· 崔骃传》附崔寔《政论》

    (2) 又如:算计弗通(考虑不周;谋划失误);算度(分析,判断);算略(谋略);算划(计划,谋划);算部(指寿命);算发(年龄不大而白发多)

    (3) 数目;数额

    人畜无算。——《交史·崔浩传》

    (4) 又如:算子(算筹。常用以计数或占卜);算子般(如同算筹丢在桌上一般);算筹(旧时计算数目所用器物之一种,其制甚古,以竹木或厚纸等为之,上记数字,用以布算);算禄(寿数和禄位)

    (5) 通“筭”。计算用的筹码

    一人执算以从之。——《仪礼·乡射礼》

    算,长尺二寸。——《礼记·投壷》

    (6) 又如:算子(竹制的筹);算囊,算袋(旧时百官贮放笔砚等的袋子);算器(贮放算筹的器皿;竹器)

    英文翻译

    count, calculate, figure; plan

    方言集汇

    ◎ 粤语:syun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on5 [客语拼音字汇] son4 [陆丰腔] son5 [客英字典] son5 [海陆丰腔] son5 [宝安腔] son5 [沙头角腔] son5 [东莞腔] son5 [梅县腔] so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四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管上聲合口一等suɑnsuanx/su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