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寳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原为佛经上所说转轮圣王的七种“王宝”之一,即神珠宝。
武则天 好佛,自称“金轮圣神皇帝”,亦置“珠宝”等于宫廷。见《翻译名义集》卷三。《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号 金轮圣神皇帝 ,置七寳于廷:曰金轮寳,曰白象寳,曰女寳,曰马寳,曰珠寳,曰主兵臣寳,曰主藏臣寳,率大朝会则陈之。”
珍珠宝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女以鱼革为囊,实以珠寳。”《孽海花》第十二回:“原来这匣内,并非珠寳、也非财帛。”
喻指珠子菊。
宋 苏轼 《小圃五咏·甘菊》:“无人送酒壶,空腹嚼珠宝,香风入牙颊, 楚 些发天藻。” 王文诰 辑注:“《本草》注:菊有一种开小花,瓣下如小珠子,谓之珠子菊。”
喻指高贵的事物,高尚的思想。
魏钢焰 《宝地--宝人--宝事》:“我多么想就像一个勘探队员似的踏遍千山万水,访遍英雄豪杰,深入到他们那充满珠宝的心胸,开发出亿万吨诗的矿藏!”
引证解释
⒈ 原为佛经上所说转轮圣王的七种“王宝”之一,即神珠宝。 武则天好佛,自称“金轮圣神皇帝”,亦置“珠宝”等于宫廷。见《翻译名义集》卷三。
引《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号金轮圣神皇帝,置七寳于廷:曰金轮寳,曰白象寳,曰女寳,曰马寳,曰珠寳,曰主兵臣寳,曰主藏臣寳,率大朝会则陈之。”
⒉ 珍珠宝石。
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女以鱼革为囊,实以珠寳。”
《孽海花》第十二回:“原来这匣内,并非珠寳、也非财帛。”
⒊ 喻指珠子菊。
引宋苏轼《小圃五咏·甘菊》:“无人送酒壶,空腹嚼珠宝,香风入牙颊, 楚些发天藻。”
王文诰辑注:“《本草》注:菊有一种开小花,瓣下如小珠子,谓之珠子菊。”
⒋ 喻指高贵的事物,高尚的思想。
引魏钢焰《宝地--宝人--宝事》:“我多么想就像一个勘探队员似的踏遍千山万水,访遍英雄豪杰,深入到他们那充满珠宝的心胸,开发出亿万吨诗的矿藏!”
珠寳的网络释义
珠寳
珠寳,原为佛经上所说转轮圣王的七种"王宝"之一,即神珠宝。武则天好佛,自称"金轮圣神皇帝",亦置"珠宝"等于宫廷。见《翻译名义集》卷三。其它释义:1.珍珠宝石。 2.喻指珠子菊。 3.喻指高贵的事物,高尚的思想。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2) 同本义
珠,蚌之阴精。——《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
珠足以御火灾。——《国语·楚语》
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尸子》
渊生珠而岸不枯。——《淮南子·说山》
珠盘玉敦。——《周礼·玉府》
大珠四枚。——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
所货西洋珠。
(4) 又
公受珠。
(5) 又
出珠授之。
(6) 又如:珠户(采珠的民户;珠饰的门户);珠履(以珍珠为饰的鞋子);珠碧(珍珠与碧玉);珠英(美如珍珠的花);珠翠(珍珠与翠玉);珠市(买卖珍珠的集市)
(7) 珠玉
琴号珠柱,书名《玉杯》。——庾信《小园赋》
(8) 又如:珠椟(盛放珠宝的匣子);珠丸(用珠玉做的弹丸);珠箔(用珠子缀成的帘子)
(9) ∶形容事物的华美、光泽
珠林余露气,乳宝滴香泉。——陈吉疾《忆山中诗》
(10) 又如:珠林(美好的树林);珠泽(比喻文彩荟萃之处)
(11) 装饰用的有光的带孔小圆体 。如:珠履;珠帘
(12) 以球形或椭球形体滴下的液体
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 又如:泪珠;汗珠;露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海陆丰腔] zhu1 [东莞腔] zu1 [沙头角腔] zu1 [客英字典] zhu1 [陆丰腔] zhu1 [梅县腔] zu1 [台湾四县腔] z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朱 | 章俱 | 章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cjyo/tju | tɕĭ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