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

fà láng [ fa lang]
繁体 琺琅
注音 ㄈㄚˋ ㄌㄤˊ

词语释义

珐琅 fàláng

(1) 涂料名。又称“搪瓷”。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上,经过烧制,能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

enamel

词语解释

  1. 见“ 珐瑯 ”。

  2. 亦作“ 珐琅 ”。亦作“珐琅”。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的像釉子的物质。用它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上,经过烧制,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既可防锈,又可作为装饰。如搪瓷、景泰蓝等均为珐琅制品。

    《红楼梦》第五三回:“这荷叶乃是鏨珐琅的,活信可以扭转。”珐琅,一本作“ 珐琅 ”。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时始禁止珐瑯作坊,内府珐瑯器,亦有付钱局者。”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上:“如宴客 缀锦阁 下,携十锦珐瑯杯,宣牙牌令。”

引证解释

⒈ 见“珐瑯”。亦作“珐琅”。亦作“珐琅”。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的像釉子的物质。用它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上,经过烧制,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既可防锈,又可作为装饰。如搪瓷、景泰蓝等均为珐琅制品。

《红楼梦》第五三回:“这荷叶乃是鏨珐琅的,活信可以扭转。”
珐琅,一本作“珐琅”。 清沉初《西清笔记·纪庶品》:“时始禁止珐瑯作坊,内府珐瑯器,亦有付钱局者。”
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上:“如宴客缀锦阁下,携十锦珐瑯杯,宣牙牌令。”

珐琅的网络释义

珐琅

  •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景泰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 珐琅造句

    含氟配方,能强化牙齿珐琅质,有效降低口中因酸性物质引致蛀牙的机会。
    昨日荔枝湾何香凝艺术中心门口也摆开小摊,分别展示“西关五宝”及剪纸、押花,广州榄雕、广州珐琅等类别的工艺品。
    金嵌珐琅花饰化妆盒金嵌钻石手袋。
    乌贼骨磨粉刷牙饭后吃一点芝士可预防牙齿腐化,并促进珐琅质再生。
    张小白前后左右找了个遍,最后目光落在自鸣钟的珐琅指针上,指针的形状与普通的自鸣钟迥然有异,弯曲的指针正像一把钥匙。
    文件上是这么记载的,“所有四颗犬齿必须健在,不能有缺口,珐琅质异常增生或过度,磨损过度等等问题。”。
    这对珐琅彩扁壶现藏张川县博物馆。
    在彩瓷方面,康熙年间的素三彩、五彩和雍正、乾隆年间的粉彩、珐琅彩等,都是闻名中外的。
    但悬崖下边,地势崎岖不平,上面累积得很好看,堆着许多火山喷出的大块石头和巨大的火山浮石。所有这些大堆石头分解了,受地下火的力量,上面浮起一层光滑的珐琅质,一经探照灯的照射,发出辉煌的光彩。
    当河狸咀嚼时,后面柔软的牙质比前面坚硬的珐琅质,磨损速度要快得多。
    古代铜器上的羊纹样,大多以浮雕或立雕形式出现。图为明朝景泰掐丝珐琅三羊尊。
    有些玻璃花是用彩色玻璃做的,有的颜色则是通过上珐琅彩的办法,在将溶有彩色玻璃或金属氧化物的液体薄薄地涂在玻璃花上之后,加热融合而成的。
    如今,日本的七宝烧和西洋画珐琅中都能找到景泰蓝艺术的影迹。
    斯达高珐琅彩瓷将让中国陶瓷再次享誉世界。
    下门牙很容易呈现出黄色,这是因为珐琅质较薄而露出了黄色的组织,也就是牙本质的“真面目”,而这样以外便使得下门牙异常的坚硬。
    铑镀雪人明确的水晶珠和黑色珐琅顶帽子;连接链;龙虾环。
    白色颜色真正珐琅拨号盘。
    宝珀向来以其精工雕刻和珐琅彩绘的独立顶级制表工坊闻名于世,如今,品牌再谱辉煌篇章,呈现东瀛赤铜的灿烂之美。
    珐琅彩圆碗,相明石瓢壶,蓝釉灯,合卺杯,三千古玩,十方字画。
    青花瓷系列以金属中最白的银为基底,以蓝色的珐琅取代钴蓝釉料,模拟出青花的蓝色。

    汉字详情

    [fa]
    部首: 436
    笔画: 9
    五笔: GFCY
    五行:
    吉凶:
    仓颉: MGGI
    四角: 14132

    英文翻译

    enamel, cloissoné

    方言集汇

    ◎ 粤语:faat3
    ◎ 客家话:[宝安腔] fap7
    ◎ 潮州话:huap

    宋本广韵

    láng [lang]
    部首: 436
    笔画: 11
    五笔: GYVE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IAV
    四角: 13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良声。本义:似玉的美石或青色的珊瑚)

    (2) 同本义

    琅,琅玕似珠者。——《说文》

    厥贡惟球琳琅玕。——《书·禹贡》。传:“石似玉。”

    (3) 又如:琳琅(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琅花(琅华。琅玕树所开之花,常以美称白花)

    (4) 门环

    木门仓琅根,谓宫门铜锾,言将尊贵也。——《汉书》

    (5) 姓

    (6) 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如:琅玕(用铁链锁人。又指象声词);琅然(声音清朗的样子);琅诵(朗诵)

    形容词

    洁白、华美如玉

    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皮日休《奉和鲁望白菊诗》

    英文翻译

    a variety of white carnelian; pure

    方言集汇

    ◎ 粤语:lo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ong2 [海陆丰腔] long2 [梅县腔] long2 [台湾四县腔] long2 [宝安腔] long2 [客语拼音字汇] long1 l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魯當唐開平聲開口一等lɑŋlang

    珐琅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