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函

zhēn hán [ zhen han]
注音 ㄓㄣ ㄏㄢˊ

词语释义

1.珍贵的匣子。 2.对人书信的美称。 3.书册的美称。

词语解释

  1. 珍贵的匣子。

    南朝 梁 刘潜 《雍州金像寺无量寿佛像碑》:“犹有香杖叠衣,红爪紺髮,可得崇以妙利,显用珍函。”

  2. 对人书信的美称。

    宋 赵抃 《游雁荡将抵温州寄太守石牧之》诗:“多谢贤侯见招意,数貽嘉咏与珍函。”

  3. 书册的美称。

    宋 苏轼 《谢吕龙图书》之二:“珍函已捧受讫,谨藏之於家以为子孙之美观。”

引证解释

⒈ 珍贵的匣子。

南朝梁刘潜《雍州金像寺无量寿佛像碑》:“犹有香杖叠衣,红爪紺髮,可得崇以妙利,显用珍函。”

⒉ 对人书信的美称。

宋赵抃《游雁荡将抵温州寄太守石牧之》诗:“多谢贤侯见招意,数貽嘉咏与珍函。”

⒊ 书册的美称。

宋苏轼《谢吕龙图书》之二:“珍函已捧受讫,谨藏之於家以为子孙之美观。”

汉字详情

zhēn [zhen]
部首: 436
笔画: 9
五笔: GWE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OHH
四角: 181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义:珠玉等宝物)

(2) 同本义

珍,宝也。——《说文》

珍圭。——《周礼·典瑞》。注:“王使之瑞节。”

多珍怪些。——《楚辞·招魂》。注:“金玉为珍。”

珍怪奇物。——《淮南子·主术》

远方莫致其珍。——《荀子·解蔽》

希世之珍。——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堂有炼珍。——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珍积(积蓄的财宝);珍翰(墨宝);珍币(珍宝财物);珍赂(珍赀。珍宝财物);珍瑰(珍玮。珍宝)

(4) 比喻难得的人才

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墨子》

(5) 精美的食品

交广市鲑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食必珍美。——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6) 又如:珍杂(珍错,山珍海味);珍鲑(山珍海味);珍滋(美味);珍异(珍贵奇特的食物);山珍海味

形容词

(1) 珍贵的,宝贵的

珍器重宝。——汉· 贾谊《过秦论》

奇草珍木。——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珍惠(赐予珍贵的恩惠);珍贶(珍贵的礼品);珍木(珍贵的树木);珍卉(珍贵的花卉);珍甘(珍贵甘美的食品)

(3) 珍美,珍奇美丽 。如:珍符(罕有的符瑞);珍具(珍美的器物)

(4) 贵重 。如:珍投(贵重的赠物);珍贵(贵重,宝物)

(5) 精美 。如:珍草(仙草;药草的美称);珍祥(祥瑞,吉兆);珍象(华美的景象)

动词

(1) 珍爱,珍视

书曰:公子遂,珍之也。——《左传·文公八年》。注:“珍,贵也。”

(2) 又如:珍袭(珍藏);珍宠(珍惜宠爱);珍练(珍重、保重);珍调(保重调养)

英文翻译

precious, valuable, rare

方言集汇

◎ 粤语:zan1
◎ 客家话:[陆丰腔] zh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海陆丰腔] zhin1 [梅县腔] zhin1 [台湾四县腔] tsiin1 [客英字典] zhin1 [沙头角腔] zin1 [东莞腔] zin3 zin1 [宝安腔] z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陟鄰眞B開平聲開口三等眞Bţĭĕntrin/tyn
hán [han]
部首: 219
笔画: 8
五笔: BIBK
五行:
仓颉: UNE
四角: 1777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2) 同本义

圅,舌也。——《说文》

若合而函吾中。——《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

口上曰臄,口下曰圅。——《通俗文》

噱,圅舌也。——《广雅·释亲》

(3) 盛物的匣子、套子

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函封。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又如:剑函;镜函

(5) 传达消息或指示的信件(古代寄信用木函) 。如:函仪(信件礼物);函章(信件公文);函片(信件);函札(书信)

(6) 邮政 。如:函购

(7) 信封

发函伸纸,…。——《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

(8) 铠甲

函,铠也。——《广雅》

(9) 又如:函人(制造铠甲的工人)

动词

(1) 包含;容纳

席间函丈。——《礼记·曲礼》。注:“容也。”

夫函牛之鼎沸。——《淮南子·诠言》。注:“受一牛之鼎也。”

以函夏之大汉兮。——《汉书·扬雄传》。注:“包容也。”

函之如海。——《汉书·叙传》。注:“读与含同。”

臣蜯函珠。——张衡《南都赋》

(2) 又如:函夏(包函诸夏。意指中国全部);函括(包含,包括);函盖(包含;概括)

(3) 容纳 。如:函牛(谓能容纳一头牛,指大鼎);函受(犹容纳;包容);函育(容纳化育);函席(谓能容一席的小地方)

(4) 用匣子或封套装盛

函梁君臣之首。——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5) 又如:函匣(谓置物于匣中);函封(用匣子盛而封之);函首(用匣子装盛人头)

(6) 致函;去信 。如:函请(用书信请求或邀请);函调(通过书信方式进行调动;用书信方式进行调查);函邀(用书信方式进行邀请)

(7) 陷入

若合而函吾中,吾上下必败其左右。——《国语·楚语上》

形容词

(1) 宽阔

伊兹都之函宏。——左思《吴都赋》。注:“宽大也。”

(2) 又如:函弘(广大。弘,或作宏)

英文翻译

correspondence; a case; a box

方言集汇

◎ 粤语:haam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am2 [梅县腔] ham2 [东莞腔] ham2 [客英字典] ham2 [台湾四县腔] ham2 [海陆丰腔] ham2 [宝安腔] ham2 [陆丰腔] ham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二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男平聲開口一等ɣɒmghom/h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