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绶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
《汉书·高帝纪下》:“使 陆贾 即授璽綬, 它 稽首称臣。”《晋书·琅邪王伷传》:“平 吴 之役,率众数万出 涂中 , 孙晧 奉笺送璽綬,诣 伷 请降。”《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 王宗弼 ﹞劫迁 蜀 主及太后后宫诸王于西宫,收其璽綬。”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
引《汉书·高帝纪下》:“使陆贾即授璽綬, 它稽首称臣。”
《晋书·琅邪王伷传》:“平吴之役,率众数万出涂中,孙晧奉笺送璽綬,诣伷请降。”
《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王宗弼﹞劫迁蜀主及太后后宫诸王于西宫,收其璽綬。”
玺绶的国语词典
天子的印章及组绶。借指印玺。
玺绶的网络释义
玺绶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尔声。本义:印章。古时尊卑通用。自秦以后,多指帝王印玺)同本义
璽,王者印也。所以主土。从土,爾声。籀文从玉。——《说文》
货贿用玺节。——《周礼·掌节》
玺书追而与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始皇九年四月,缪毐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作乱。——《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太子妃玺,以黄金,方一寸,龟钮。——《隋书·礼仪》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李商隐《隋宫》
(2) 又如:玺册(玺策。玉玺和册命文书);玺封(盖上玺印的文书封口)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受声。本义:丝带。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绶带的颜色常用以标志不同的身分与等级) 同本义绶,绂维也。——《说文》
绂谓之绶。——《小尔雅》。按,绶者,组带之大名。
掌帷幕幄帟绶之事。——《周礼·幕人》。司农注:“组绶所以系帷也。”
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礼记·玉藻》
古者君佩玉,尊卑有序。及秦,以采组连结于繸,谓之绶。——《董巴舆服志》
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汉书·朱买臣传》
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2) 又如:绶带(系印信用的佩带);绶笥(盛印绶的箱箧);绶囊(古代官吏系在腰间盛绶的口袋);绶花(花名。蔓生如绶,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