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论

xiàn xiàng lùn [xian xiang lun]

词语释义

现象论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学说。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一种宣扬不可知论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学说。它把现象和本质分割开,把感觉作为隔离意识和外部世界的墙壁,断言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到20世纪,类似伯克利的观点是所谓的现象论。
2、根据这个结构,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意识涌现的现象论。
3、反对唯心论和现象论,现实主义主张独立存在的物质对象和他们的素质。
4、构块语法力图解释语言中的所有现象,论元结构研究和有标记构块的研究是其成果最突出的两个领域。
5、本文试图从认识论与存有论的现象学观点探究「音乐意义」的议题。
6、他通过对此在生存论的现象学描述,揭示出人的日常生活世界是意义遮蔽的世界。
7、我通过康德和伽达默尔的比较表明康德的审美意识学说实际上也具有现象学、生存论和解释学三重维度。
8、本文的目的在于确定现代汉语中连动结构的范围并对连动结构中存在的论元共享现象进行研究,以确定共享论元在句子中的地位。
9、现象学的超越论的哲学揭示了这是主观性的悖论,又通过自我反思消除了这一悖论。
10、目前国内探讨文学空白论、文学意义论、阅读现象学的纯文论颇多,但把这些理论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的并不多。
11、有效地处理属性论的分级现象,后承式的推理方法被引入至计算中,结果形成属性论的一个新的计算框架。
12、管制寻租论认为寻租现象在金融监管中同样大量存在,这样会影响监管的效率和公平。
13、伊德的技术哲学主要包括技术现象学、工具实在论、技术文化观和赛博空间与体现现象学四个方面。
14、劳森的批判实在论用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结构来解释经济现象,从而为经济学方法论提供一个本体论基础。
15、屏蔽库仑势较适合计论原子的多体现象。
16、在进化综合论中,共生现象根本不作为一个进化的主要力量来讨论。
17、万物有灵论是把每一种现象都归咎于有一种精神居住在里面。
18、这种矛盾现象在数论、灵魂论、和谐论中都有所体现。
19、对情感现象的研究是舍勒现象学的一项基本工作,情感先天论则是其情感现象学的理论基础。
20、优生论是一个对古老现象的新术语,它断言印第安人应该被灭绝因为他们是次等民族。
21、本文从形式语言学的逻辑式、句法层、赋格论等角度对这一现象作了深入的解析。
22、本研究旨在运用语用学中的顺应论查找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23、近几年,相继出现的害怕浮动论、原罪论和美德两难论等,对于这种现象给出了新的解释。
24、巩讷认为他的进路,也就是寻找物理现象背后的数学,和弦论有本质上的差异。
25、鲍林认为共振是一个物理现象,但韦兰德认为共振论只是一个人为的概念。
26、而伽达默尔把他的艺术论建立在现象学之上并具有生存论和解释学的纬度,从而维护艺术中的真理。
27、笔者特在此就译者的不作为现象,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加以阐释。
28、该系统包括六个子系统:人机界面、内核、集合论、概率分布、随机现象和帮助子系统。
29、农村妇女的婚姻问题是民国时期妇女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大量存在的童养婚以及婚姻论财、买卖婚姻等现象。
30、论自然灾害,对这些现象的数学问题为重点。

现象论造句

根据这个结构,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意识涌现的现象论。
反对唯心论和现象论,现实主义主张独立存在的物质对象和他们的素质。
构块语法力图解释语言中的所有现象,论元结构研究和有标记构块的研究是其成果最突出的两个领域。
本文试图从认识论与存有论的现象学观点探究「音乐意义」的议题。
他通过对此在生存论的现象学描述,揭示出人的日常生活世界是意义遮蔽的世界。
我通过康德和伽达默尔的比较表明康德的审美意识学说实际上也具有现象学、生存论和解释学三重维度。
本文的目的在于确定现代汉语中连动结构的范围并对连动结构中存在的论元共享现象进行研究,以确定共享论元在句子中的地位。
现象学的超越论的哲学揭示了这是主观性的悖论,又通过自我反思消除了这一悖论。
目前国内探讨文学空白论、文学意义论、阅读现象学的纯文论颇多,但把这些理论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的并不多。
有效地处理属性论的分级现象,后承式的推理方法被引入至计算中,结果形成属性论的一个新的计算框架。
管制寻租论认为寻租现象在金融监管中同样大量存在,这样会影响监管的效率和公平。
伊德的技术哲学主要包括技术现象学、工具实在论、技术文化观和赛博空间与体现现象学四个方面。
劳森的批判实在论用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结构来解释经济现象,从而为经济学方法论提供一个本体论基础。
屏蔽库仑势较适合计论原子的多体现象。
在进化综合论中,共生现象根本不作为一个进化的主要力量来讨论。
万物有灵论是把每一种现象都归咎于有一种精神居住在里面。
这种矛盾现象在数论、灵魂论、和谐论中都有所体现。
对情感现象的研究是舍勒现象学的一项基本工作,情感先天论则是其情感现象学的理论基础。
优生论是一个对古老现象的新术语,它断言印第安人应该被灭绝因为他们是次等民族。
本文从形式语言学的逻辑式、句法层、赋格论等角度对这一现象作了深入的解析。

汉字详情

xiàn [xian]
部首: 416
笔画: 8
五笔: GMQN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GBHU
四角: 17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玉,见声。本义:出现)

(2) 同本义(明显看得见)

现,俗见字。——《广韵》

东坡现右足。—— 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现弄(在人面前炫示自己);现化(佛教所称佛或菩萨在人间显现的化身);现示(显示)

(4) 见

帝宣,三人借袍现帝。——《三国志平话》

名词

(1) 玉光

现,玉光。——《集韵》

(2) 次于玉的石

现,石之次玉者。——《集韵》

形容词

(1) 现在,眼前

那世里造的孽,这会子现世现报。——《红楼梦》

(2) 又如:现时报(现世报);现世生苗(眼前就有效益);现打不赊(犹言立即惩处)

(3) 眼前实有的;当时可以拿出的 。如:现消开割(现钱交易,银货两清);现钟弗打,倒去炼铜(现钟不打,倒去敛铜。谓舍近求远)

(4) 〈方〉∶陈旧的 。如:炒现饭;说现话

英文翻译

appear, manifest, become visible

方言集汇

◎ 粤语:jin6
◎ 潮州话:hing7(hīng) [揭阳]hêng1(heng) [潮阳]hiang7(hiāng)

宋本广韵

xiàng [xiang]
部首: 711
笔画: 11
五笔: QJE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APO
四角: 27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2)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 Elephas )和非洲象属( Loxodonta )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说文》

祷过之山多象。——《山海经·南山经》

穷奇象犀。——《汉书·司马相如传》

其民乘象以战。——《汉书·张骞传》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象有齿以焚其身。——《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3) 又如:象口(象状香炉口);象王(象中最大者,佛家喻佛)

(4) 象牙的省称

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尔雅》。注:“象牙骨。”

佩其象揥。——《诗·狂风·葛屦》。传:“象揥所以为饰。”

用两象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以象骨饰尊。”

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做的笏。笏,封建时代臣子上朝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象床(象牙装饰的床);象路(以象牙为饰的车);象管(以象牙为饰的笔);象箸(象牙筷子)

(6) 现象 。如:象纬(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亦泛指天体);旱象;天象;险象;景象;假象

(7) 人的外貌

象恭滔天。——《书·尧典》

(8) 又如:丑象

(9) 肖像,用水墨画、油画、素描或其他绘画手法描绘的人面部的像

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潘岳《寡妇赋》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晋书·顾恺之传》

往往留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绘象祀之。——清· 张廷玉《明史》

(10) 又如:象教(佛教的别称。释加牟尼去世后,佛门弟子刻木为佛、教化众生,故名);象设(原指佛像。泛指遗像)

(11) 象征

白者西方之色,刑戮之象也。——韩愈《为宰相贺白龟状》

(12) 又如:征象;象表(征象);象兆(征兆)

(13) 形状;样子;景象

杌陧之象。——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14) 又如: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15) 法,法令

象以典刑。——《虞书》。传:“法也。”

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国语》

(16) 道理

执大象,天下往。——《老子》

(17) ∶脏腑健康与否显现于人颜面上的气色

五藏之象,可以类推。——《素问》

(18) 又如:脉象;病象

动词

(1) 假借为“像”。类似;好像

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系辞》

象者,各辨一及之义者也。——《易·略例》

物生而后有象。——《左传·僖公十五年》

天象盖笠。——《周髀算经》

女必象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象意(如意);活象;极象;象恭(貌似恭敬);象肖(德业与先人相似);象貌(像事物的容貌);象龚(貌似恭敬)

(3) 摹拟

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鲁灵光殿赋》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赫赫可象。——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象体(量体);象生(纸、棉糊扎成的人物形象,用于祭祀或作为玩具);象模象样(认真地);象眼块(菱形)

(5) 描绘

公在荆州,或象其义,白须红颜,谓公方壮。——《王荆州画像赞》

(6) 又如:象物(描摹物象);象说(描摹,解说)

(7) 效法

人君为饮食为此,故左右象之。——《墨子》

(8) 又如:象贤(效法先人的贤德)

(9) 想像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韩非子》

(10) 又如:象事(想像事情)

英文翻译

elephant; ivory; figure, image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ong5 siong3 [梅县腔] siong5 [海陆丰腔] siong6 siong3 [客英字典] siong5 [沙头角腔] siong5 [陆丰腔] siong6 [东莞腔] siong3 [宝安腔] siong3 | s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徐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zĭaŋzsiangx/sziank
lùn,lún [lun]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OP
四角: 38712

详细解释

lún

名词

(1) 《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lùn

动词

(1) (形声。从言,仑( 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已而论河套。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

又不可论。

(19)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20) 按照,依照 。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1) 研究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2)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3) 通“抡”。选择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4) 通“纶”。治理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名词

(1) 主张;学说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 lún

英文翻译

debate; discuss; discourse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