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

wán jù [ wan ju]
注音 ㄨㄢˊ ㄐㄨ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玩具 wánjù

(1) 儿童游戏时用的物品

toy;plaything

(2) 做游戏用的器械

孩子们过圣诞节要买些什么玩具?
game

词语解释

  1. 供玩耍游戏的器物。

    明 唐顺之 《重修泾县儒学记》:“ 周 衰,王道废缺……《易》象、《春秋》,十六国之乐,徒以夸於诸侯宾客,为古物玩具,而未尝以教诸弟子。”《孽海花》第二一回:“最奇怪的,竟有人到 上海 采办东西洋奇巧玩具运进京来。”

  2. 今指专供儿童玩的东西。

    老舍 《女店员》第一幕:“﹝小竹竿﹞上围有稻草,上插 宋爷爷 自制的简单玩具--小风车、鸡毛和秫秆作的小雄鸡等。” 冰心 《离家的一年》:“﹝ 徐真 ﹞带着许多玩具,几个小朋友便玩起来,惹得许多大学生都围着看。”

引证解释

⒈ 供玩耍游戏的器物。

明唐顺之《重修泾县儒学记》:“周衰,王道废缺……《易》象、《春秋》,十六国之乐,徒以夸於诸侯宾客,为古物玩具,而未尝以教诸弟子。”
《孽海花》第二一回:“最奇怪的,竟有人到上海采办东西洋奇巧玩具运进京来。”

⒉ 今指专供儿童玩的东西。

老舍《女店员》第一幕:“﹝小竹竿﹞上围有稻草,上插宋爷爷自制的简单玩具--小风车、鸡毛和秫秆作的小雄鸡等。”
冰心《离家的一年》:“﹝徐真﹞带着许多玩具,几个小朋友便玩起来,惹得许多大学生都围着看。”

玩具的国语词典

可供游戏玩弄的东西。

如:「玩具手枪」、「玩具店」。

玩具的网络释义

玩具 (汉语词语)

  • 玩具,泛指可用来玩的物品,玩玩具在人类社会中常常被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
  • 玩具也可以是自然物体,即是沙、石、泥、树枝等等的非人工东西,对玩具应作广义理解,它不是只限于街上卖的供人玩的东西,凡是可以玩的、看的、听的和触摸的东西,都可以叫玩具。
  • 玩具适合儿童,更适合青年和中老年人。它是打开智慧天窗的工具,让人们机智聪明。
  • 玩具的翻译

    英语: plaything, toy
    德语: Spielsachen (S)​, Spielwaren (S)​, Spielzeug (S)​
    法语: jouet

    玩具造句

    娃娃说:玩具重要;学生说:学习重要;妈妈说:感情重要;爷爷说:身体重要。
    由于经营不善,新星玩具厂陷入了绝境。
    我心甘情愿把心爱的钢铁侠玩具送给了同学。
    那个孩子撒娇的要妈妈给她买玩具。
    偷袭他一下,他吓得措手不及,玩具全掉在地上了。
    由于上课不专心,小杰的玩具被老师没收了。
    店里摆满了花花绿绿的玩具,听说都是一个民间艺人用手工做成的。
    他抱着妈妈为他买的大熊猫玩具,兴奋得手舞足蹈。
    小妹妹的房间里杂乱地堆放着各种玩具。
    我用新买的玩具和小杨交换了一本故事书。
    你觉得这件木偶玩具没什么了不起,他却认为敝帚千金,因为这玩具是他精心制作的。
    这些玩具虽然造型简单,但十分有趣。
    李伟不小心弄坏了弟弟的玩具,弟弟哭喊着要他赔偿。
    星期天,妈妈终于带我去买到了梦寐以求的玩具熊。
    表弟看到我来了,把家里的一切玩具都端出来。
    父亲给小红买了一只玩具,她高兴得喜上眉梢。
    这孙子太调皮了,刚买回来的玩具,就给弄得五马分尸了。
    小妹开心地玩弄着她的玩具屋。
    他大吵大嚷要爸妈为他买一个玩具。
    昨天是我的生日,同学们送给我许多小巧玲珑的玩具。

    汉字详情

    wán [wan]
    部首: 436
    笔画: 8
    五笔: GFQN
    五行:
    仓颉: MGMMU
    四角: 11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玉,元声。本义:以手玩弄)

    (2) 玩耍;玩弄

    玩,弄也。——《说文》

    将还玩吾国于股掌之上。——《国语·吴语》

    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左传·昭公二十年》

    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白氏长庆集·读谢灵运诗》

    玩古知今,特可宝爱。——《颜氏家训·杂艺》

    玩天地于掌握之中。——《淮南子·精神》

    摩玩不已。——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玩服(玩赏佩用之物);玩爱(玩赏珍爱);玩饰(供玩赏的佩饰)

    (4) 玩赏;欣赏

    展玩不可晓。——《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玩咏(玩赏吟咏);玩幽(玩赏幽景);玩好(玩赏与爱好);玩月(赏月)

    (6) 从事或投入 。如:玩戏(非专业演员演戏,玩票;耍闹,开玩笑);玩棒球;玩雪;玩适(娱乐);玩之不足(观赏不尽);玩影(弄影)

    (7) 戏弄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书·旅獒》

    (8) 又如:为人所玩;玩巧(玩弄巧诈手段);玩奸(玩弄奸诈的手段);玩谑(戏弄;开玩笑);玩是玩,笑是笑(俗语。开玩笑是开玩笑,该正经时要正经)

    (9) 研讨;反复体会

    顾玩所见。——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而玩其辞。——《易·系辞上》

    玩其文也久矣。——《列子·黄帝》

    (10) 又如:玩索(体味探索);玩习(玩味研习);玩占(占卜;研究卦象、卜辞);玩思(研究,探索);玩耽(潜心玩味);玩咏(玩味讽咏);玩意(玩味,体味)

    (11) 轻慢;轻视

    究属玩视, 着记大过三次。——《官场现形记》

    (12) 又如:玩令(玩命。玩忽命令);玩延(玩忽延误);玩弛(玩忽松懈);玩法(玩忽法令);玩泄(玩忽,轻慢);玩俗(玩忽法令的风气);玩怠(玩忽,懈怠)

    (13) 不认真对待;轻率无礼地谈话、写作、行事等 。如:玩事(不严肃认真对待所干的事情);玩兵(按兵不动)

    名词

    (1) 供玩赏之物

    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国语·楚语下》

    (2) 又如:古玩;珍玩;玩好(玩物,供人玩赏的东西)

    英文翻译

    play with, joke, enjoy

    方言集汇

    ◎ 粤语:waan4 wun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an5 ngan2 [海陆丰腔] ngan3 ngan6 ngan2 [东莞腔] ngan3 [陆丰腔] nguan3 [梅县腔] ngan5 [沙头角腔] ngan5 [宝安腔] ngan3 [台湾四县腔] ngan3 ngan5 ngan2 [客语拼音字汇] ngan4 nguan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換去聲合口一等ŋuɑnnguanh/nguann
    [ju]
    部首: 201
    笔画: 8
    五笔: HWU
    五行:
    吉凶:
    仓颉: BMMC
    四角: 778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

    (2) 同本义。泛指准备,备办

    具,供置也。——《说文》

    具,备也,办也。——《广韵》

    以食具告。——《仪礼·士相见礼》。注:“犹办也。”

    官备则具备。——《礼记·祭统》

    寿为具召武帝显。——《汉书·何武传》

    礼举仪具。——张衡《东京赋》

    具器械。——《孙子·谋攻》

    故人具鸡黍。——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别具本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具食(准备食物);具觞(备酒。觞:酒杯);具状(备办词状;写状子);具禀(备办上报的文件);具覆(备办回复的文件)

    (4) 写,题

    李具状求在狱。—— 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具草(拟稿,起草);具衔(题写官衔);知名不具;具结检验(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出具保证,以免对尸体、现场等进行检验)

    (6) 具备,有

    具乎其前。——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各具情态。——明· 魏学洢《核舟记》

    狱具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具寿(和尚的通称。师父呼弟子或长老呼少年和尚时常用。具有尽其寿命及法身慧命的意思);具眼(具有鉴别事物的见识和能力);具足(具备)

    (8) 判决;定案

    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名词

    (1) 用具;器械

    实战之具。——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奉生送死之具。——《史记·货殖列传》

    虑患之具。——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具器食(用食具盛放的便餐);具理(瓶罐之类的器皿);农具;文具;刑具;卧具;茶具;道具;餐具;量具

    (3) 才能;才干

    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文选·李陵·答苏武书》

    干诚之具。——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酒席

    今有贵客,为具召之。——《史记》

    (5) 饭食

    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

    则佐长者视具。——《礼记·内则》。注:“馔也。”

    分曹携具。——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副词

    (1) 完备;详尽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私见 张良,具告以事。欲呼 张良与俱去,曰:“无从俱死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具述(详细叙述);具言(详细说明);具考(详细推问);具论(详细讨论);具告(详细上告)

    (3) 假借为“俱”。都;全

    火烈具举。——《诗·郑风·大叔于田》

    火烈具扬。

    神具醉止。——《诗·小雅·楚茨》

    莫怨具庆。

    具馔于西塾。——《仪礼·士冠礼》

    皆立而待鼓而然火,即具发之。——《墨子·备梯》

    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荀子·修身》

    具答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具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具对所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4) 又如:具悉(完全了解);具然(自足的样子)

    量词

    用于表示尸体和某些器物的数量。如:一具尸体

    英文翻译

    tool, implement; draw up, write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6
    ◎ 客家话:[梅县腔] ki3 [宝安腔] ki3 [客英字典] ki3 [客语拼音字汇] ki1 ki4 [海陆丰腔] ki1 ki3 [台湾四县腔] ki1 ki3 [沙头角腔] ki3 [东莞腔] ki3 [陆丰腔] gi5
    ◎ 潮州话:gu6 (kũ)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其遇去聲合口三等gʰĭugyoh/gi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