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霸

wáng bà [wang ba]
注音 ㄨㄤˊ ㄅㄚˋ

词语释义

王霸 wángbà

(1) 王:春秋时周天子为各诸侯国之共主,称王。霸:诸侯国中的盟主,称“霸”。比喻用正义和权力来统治

rule by justice and rule by force

引证解释

⒈ 王业与霸业。

语本《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荀子·王制》:“王霸安存,危殆灭亡。”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餘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⒉ 指能成就王霸之业的人。

《三国志·魏志·陈矫传》:“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宋王谠《唐语林·品藻》:“二贤当为王霸佐命。”

⒊ 王道与霸道。

宋叶适《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忽语吾:‘道一尔,奚皇帝王霸之云!’”
清姚鼐《漫咏》之一:“王霸杂用之, 叔孙为圣人。”

王霸的国语词典

王道与霸道。语本《孟子.公孙丑上》:「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后泛指登基为帝,统治天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使一代之制,共日月而长存,王霸之迹,并天地而久大。」《三国演义.第二○回》:「今明公威名日盛,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

王霸的网络释义

王霸 (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 王霸(?—59年),字元伯,汉族,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西南襄城县)人,东汉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霸生性喜欢法律,初为监狱官。光武帝路过颍阳时,王霸归附光武帝,随光武帝打败王寻、王邑。
  • 公元23年,光武帝任大司马,以王霸为功曹令史。公元24年,因杀王郎之功,封王乡侯。公元25年,光武帝即位,拜任王霸为偏将军。公元26年,改封富波侯。
  • 公元28年,大败敌军苏茂、周建。公元29年,拜任讨虏将军。公元32年,攻打荣阳、中牟盗贼,全部攻克。公元33年,拜任上谷太守。
  • 公元34年,王霸与吴汉等四位将军率领六万人,打败卢芳部将贾览及匈奴联军。公元37年,改封向侯。当时,卢芳和匈奴、乌桓联合,王霸总计和匈奴、乌桓大小几十上百次交战,很熟悉边疆军事,多次上书说应与匈奴结亲讲和,又建议由温水漕运运输,省去陆路运输辛劳,建议都得到实行。公元54年,改封淮陵侯。公元59年,因病去世。
  • 王霸 (汉语词语)

  • 王霸,汉语词汇。
  • 拼音:wáng bà
  • 释义:1. 王业与霸业。2. 指能成就王霸之业的人。3. 王道与霸道。
  • 王霸造句

    虽无战神王霸气,雄鹰利爪当最强。
    故朝堂之上,一时之间,弟子颇费踌躇,跋前疐后,无有主张,不能遽然裁夺军国要策,故烦劳老师来,为弟子指点迷津、参酌王霸之道也。
    王霸胆见状便尴尬一笑,他可不敢在张勇面前放肆,只不过他跟张家子弟中,关系最好的就是跟他臭味相投的张建仁。
    王霸海的人和赖二狗的兄弟都不由停下准备厮杀,一脸呆然的看着这诡异的一幕!“对不住你了,狗哥!”。
    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楫芒砀隆准公;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
    呵,能有什么事?在我王霸之气下你堂弟对我纳头就拜,现在已经是我小弟了。
    林凡已经被他说服了,他要的小弟必须绝对的忠诚和坦诚,很明显,王霸这句话一说口,他就已经证明了这点。
    王霸见蓦然而起的大雾,短暂的惊慌以后,便是做出了抉择,重新冷静下来,不愧为首脑,卓识远见远非手下可以比的。
    村子里有一个先生,非说我的身体散发着有一股王霸之气,我到现在还怀疑丫的在骂我。
    等到陈友谅已灭,张士诚垂亡,朱元璋亟待建立帝王霸业,若继续使用龙凤年号,对自己的发展不利。
    做事头绪太多,把握不住要领,喜好谋划,却没有决断,要想和这样的人共同拯济天下大难,成就王霸大业,太难了!
    说古谈今话本,图王霸业兵机,要知成败是和非,都在渔樵话里。
    王霸的五万大军已抵达安定郡彭阳县,与归县的三万兵马对持,此时,刘峰东进北地的消息已传入马岭县,闹得人心惶惶。
    只要能够在这里经营上几年,做到兵精粮足,自可以横扫周边,成就王霸基业,到时自有问鼎天下的机会。
    苏望运用三千大道中的大王霸术,使得自己变身成一刀枪不入的超体,当然其也不是要以这一强劲的躯体去硬抗火焰僵尸王的这一记拳劲攻击。
    这王霸早订了包厢,等着二人的到来,一看到李力迈着步子进来了,马上笑着说道“哈哈,来了啊?”。
    汉朝人把这说成是王霸并用。
    对于孙叔敖与楚庄王霸业的关系,古人早有确评,《吕氏春秋》说,“使庄王功绩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拉家带口的个空格位置,如果不是这里高度不够,否则,琥珀龙和方舟叫出来,很王霸之气的喷吐着龙息那该有多犀利啊。
    不仅“儒家王霸之辨,皆世界主义与国家主义之辨”;其余道家、墨家,也都有明显的“超国家主义”色彩。

    汉字详情

    wáng,wàng [wang]
    部首: 436
    笔画: 4
    五笔: GGGG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
    四角: 10104

    详细解释

    wáng

    名词

    (1) (象形字。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本义:天子、君主)

    (2) 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小雅·北土》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说文》

    王,天子也。——《释名》

    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王。 秦有天下,遂自尊为皇帝。 汉有天下,因 秦制称帝,封同姓为王,名始乱矣。——《六书故》

    故百王之法不同。——《荀子·王霸》

    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柳宗元《封建论》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王公(天子与诸侯;泛指达官贵人);王土(天子的土地);王士(天子的士民);王宇(天子的宫殿);王志(天子的意向);王车(王之车乘)

    (4) 春秋时,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称“王”,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

    越王勾践栖于 会稽之上。——《国语·越语上》

    请勾践女女于王。

    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王人(国君);王女(古时封王者之女);王吏(天子或国君的官吏);王使(天子或王侯的使者);王政(国君的政令);王妃(侯王、太子之配偶;帝王之妾,位次于皇后)

    (6) 从秦代开始,天子改称“皇帝”,“王”便成了对贵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即诸侯王

    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王侯以下。——《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西汉初,刘濞被封为吴王;韩信先被封为齐王,后改为楚王

    (8) 朝廷 。如:王庭,王廷(朝廷);王役,王徭(朝廷的徭役);王务(朝廷的公事);王机(朝廷的政事);王体(朝廷的大政方针)

    (9) 王朝 。如:王轨(王朝的秩序、制度);王制(王朝的制度);王灵(王朝的威德)

    (10) 首领;同类中最突出者

    王久不至。——唐· 李朝威《柳毅传》

    (11) 又如:擒贼先擒王;乐器之王;拜他为王

    (12) 中国古代对祖父母的尊称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尔雅》

    (13) 统治者,主宰者 。如:王化(以仁义治天下的教化);王官(宗藩王府的小职官)

    (14) 冠军 。如:拳王

    (15) 姓

    (16) 另见 wàng

    wàng

    动词

    (1)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诗·大雅》

    欲王关中。——《史记·项羽本纪》

    秦地可尽王。

    沛公为 汉王,王 巴、 蜀。——《史记·留侯世家》

    (2) 作皇帝,称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公孙丑上》

    周不法 商, 夏不法 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商君书》

    (3) 胜过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庄子》

    (4) 另见 wáng

    英文翻译

    king, ruler; royal;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wong6
    ◎ 客家话:[陆丰腔] wong3 [客英字典] vong2 [海陆丰腔] wong2 [宝安腔] wong2 [台湾四县腔] wong2 [梅县腔] wong2 wong5 [沙头角腔] wong2 [东莞腔] wong2 [客语拼音字汇] ong2 vong2
    ◎ 潮州话:uang5(uâng) <姓>hêng5(hê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雨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ĭwaŋyang/hvang
    [ba]
    部首: 802
    笔画: 21
    五笔: FAF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BTJB
    四角: 105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月。①( )本义:阴历每月之初始见的月光。这个意义又写作“魄”。②古代诸侯之长)

    (2) 假借为伯。指古代诸侯联盟的盟主

    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职。——《白虎通》

    管仲以其君霸。——《孟子·公孙丑上》

    霸者,长也。言为诸侯之长。——《孟子·离娄·丁音》

    五霸不同法而霸。——《商君书·更汉》

    (3) 又如:春秋五霸;霸王请客;强留(歇后语)

    (4) 依仗权势或实力横行一方的人

    薛家系 金陵一霸。—— 曹雪芹《红楼梦》

    (5) 又如:渔霸;恶霸

    动词

    (1) 称霸

    共工氏之霸九州也。——《礼记·祭法》

    遂霸有天下。——《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各霸一方;独霸天下;霸道(指行事蛮不讲理)

    (3) 霸占

    硬把桦林山这座天生天化的东西霸成他自己的家产。——《吕梁英雄传》

    (4) 过人

    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文心雕龙》

    英文翻译

    rule by might rather than right

    方言集汇

    ◎ 粤语:baa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5 [客英字典] ba5 [沙头角腔] ba5 [客语拼音字汇] ba4 [梅县腔] ba5 [陆丰腔] ba5 [东莞腔] ba5 [台湾四县腔] ba5 [宝安腔] ba5
    ◎ 潮州话:b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必駕麻二開去聲開口二等prah/peahbʰuɑ

    王霸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