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札

yù zhá [ yu zha]
注音 ㄩˋ ㄓㄚˊ

词语释义

玉札 yùzhá

(1) 地榆

great burnet

(2) 尊称对方的书信

your letter

词语解释

  1. 玉版刻的道书。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岂况金简玉札,神僊之经,至要之言。”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丹丘 肃朝礼,玉札工紬绎。”《云笈七籤》卷七:“此金简玉札,出自太上灵都之宫,刻玉为之。”

  2. 对别人书信的敬称。

    唐 皮日休 《怀华阳润卿博士》诗之三:“数行玉札存心久,一掬云浆漱齿空。”

  3. 植物名。即地榆,也叫玉豉。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神仙服食经》云:地榆,一名玉札。北方难得……其实黑如豉,北方呼豉为札,当言玉豉。”

  4. 药名。玉泉的别名。

    唐 韩愈 《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 王伯大 音释:“玉泉,一名玉札。” 郑观应 《盛世危言》卷五:“如服玉札金丹,悉革瞶聋之病。”

引证解释

⒈ 玉版刻的道书。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岂况金简玉札,神僊之经,至要之言。”
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丹丘肃朝礼,玉札工紬绎。”
《云笈七籤》卷七:“此金简玉札,出自太上灵都之宫,刻玉为之。”

⒉ 对别人书信的敬称。

唐皮日休《怀华阳润卿博士》诗之三:“数行玉札存心久,一掬云浆漱齿空。”

⒊ 植物名。即地榆,也叫玉豉。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神仙服食经》云:地榆,一名玉札。北方难得……其实黑如豉,北方呼豉为札,当言玉豉。”

⒋ 药名。玉泉的别名。

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
王伯大音释:“玉泉,一名玉札。”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五:“如服玉札金丹,悉革瞶聋之病。”

玉札的国语词典

玉制的书札。

玉札的网络释义

玉札

  • 玉札是汉语词汇,拼音是yù zhá,指地榆。
  • 玉札的翻译

    英语: great burnet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nephrite

    玉札造句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硃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仙女们舞有半炷香时间,黄门官跨入灵霄宝殿,来到丹墀前跪倒在殿内启?万岁,玉虚宫元始天尊派大弟子南极仙翁送玉札来了。
    典出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宝华结络胃管朗开着名玉札年同二仪。
    传《消魔智慧》、《宝洞飞霄绝玄金章》、《赤书八景晨图》,皆上金十两、玉札一枚、金鱼、玉龙各一枚、紫缯四十尺。
    南极仙翁伸手接过玉札,塞进袖子里,拜别了元始天尊,出离玉虚宫,腾云飘至麒麟崖前,落到崖顶上,打个唿哨。

    汉字详情

    [yu]
    部首: 527
    笔画: 5
    五笔: G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I
    四角: 1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3)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的工艺品);玉栏(玉石制的栏杆)

    (4) 泛指玉石的制品 。如:玉尺量才(考试);玉鉴(玉镜);玉斝(玉酒器);玉辇(君后坐的车);玉笈(玉饰的书籍)

    (5) 指玉制的乐器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6) 又如:玉徽(美玉装饰的琴);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玉振金声(演奏古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指钟,玉指罄)

    (7) 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 。如:玉色瑗姿(色泽如玉,姿态万行);玉溜(目光);玉箸(玉筯。死后垂下的鼻涕);玉笋(美女的手指);玉竹(一种竹,颜色青黄相间)

    (8) 比喻美德、贤才

    君子比德如玉。——《礼记》

    (9) 又如:玉笋之班(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称玉笋。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玉堂金马(指翰林出身;亦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玉堂(翰林院);玉音(帝王的话语)

    形容词

    (1) 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

    (2) 又如: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3) 形容美好 。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4) 形容洁白 。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5) 珍贵 。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

    英文翻译

    jade, precious stone, gem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uk8 [陆丰腔] gniuk8 [东莞腔] ngiuk8 [海陆丰腔] ngiuk8 [梅县腔] niuk8 [沙头角腔] niuk8 [客语拼音字汇] ngiug6 [台湾四县腔] ngiuk8 [宝安腔] ngi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魚欲入聲開口三等ŋĭwokngyuk/ngivk
    zhá [zha]
    部首: 420
    笔画: 5
    五笔: S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U
    四角: 429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札声。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2) 同本义

    札,牒也。——《说文》

    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汉书·循吏传》

    卿有札书。——《汉书·郊祀志上》

    上令尚书给笔札。——《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太平御览》

    (3) 古代公文的泛称 。如:札子(古代官方公文的一种);札付(官府上行下的文书,多指手谕);札吏(旧时官府撰拟公文的使员);札委(旧时官府委派差使的公文);札书(牒,公文);札函(奏折);札稿(文稿);札牍(借指簿册)

    (4) 引申为书信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古诗十九首》

    (5) 又如:札帙(犹书函、书套);札诲(赐函教诲。旧时书信套语);札翰(书信)

    (6) 疫病。也指遭瘟疫死亡

    大札则不举。——《周礼》

    土气和,亡札厉。——《列子》

    (7) 又如:札荒(瘟疫与灾荒);札丧(因疫病死亡);札厉(因疫病死亡);札瘟(因疫疠、疾病而死);札手风(手张开而不能自由伸缩的一种病。亦比喻醒态)

    动词

    (1) 拔出;拔除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孔子家语》

    (2) 夭死

    疠疾不降,民不夭札。——《左传》

    (3) 书写 。如:札记

    (4) 缠绕;捆,绑 。如:札裹(收拾;打扮);札缚(结扎;捆缚);札合(把分散的东西捆在一起);札足(缠足);札抹(犹缠束);札实(牢靠稳固)

    (5) 同“扎”。刺

    语来言去各仇恨,棒迎拐架当心札。——《西游记》

    (6) 同“炸”

    刽子手将一把铁笊篱,在油锅里捞,…又奏道:“和尚身微骨嫩,俱札化了。”——《西游记》

    英文翻译

    letter, note; correspond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zaat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ad5 [沙头角腔] zat7 [东莞腔] zat7 [台湾四县腔] zap7 [客英字典] zap7 [宝安腔] zat7 [梅县腔] zap7 [陆丰腔] zhap7 [海陆丰腔] zap7
    ◎ 潮州话:zab4 zag4(tsap tsak) [澄海]zag4(ts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側八鎋開入聲開口二等ʧætcret/tr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