獯鬻

xūn yù [ xun yu]
注音 ㄒㄨㄣ ㄩˋ

词语释义

獯鬻 Xūnyù

见“荤粥”( Xūnyù)

词语解释

  1. 亦作“ 獯粥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夏商 时称 獯鬻 , 周 时称 猃狁 , 秦 汉 称 匈奴 。《孟子·梁惠王下》:“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 太王 事 獯鬻 , 勾践 事 吴 。” 赵岐 注:“ 獯鬻 , 北狄 彊者,今 匈奴 也。”《后汉书·南匈奴传》:“昔 獫狁 獯粥 之敌中国,其所由来尚矣。” 李贤 注:“ 周 曰 獫狁 , 尧 曰 熏粥 , 秦 曰 匈奴 。” 明 汪廷讷 《种玉记·捷报》:“休道是 白登 曾此围 高帝 , 獯鬻 犹然屈 太王 。”

  2. 泛指北方少数民族。

    唐 张说 《高宗天皇大帝室钧天之舞乐章》:“化怀 獯鬻 ,兵戢 句驪 。” 清 赵翼 《静观》诗之十三:“或笑此论迂,谓北有 獯鬻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獯粥”。

⒉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夏商时称獯鬻,周时称猃狁,秦汉称匈奴。

《孟子·梁惠王下》:“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
赵岐注:“獯鬻,北狄彊者,今匈奴也。”
《后汉书·南匈奴传》:“昔獫狁獯粥之敌中国,其所由来尚矣。”
李贤注:“周曰獫狁,尧曰熏粥,秦曰匈奴。”
明汪廷讷《种玉记·捷报》:“休道是白登曾此围高帝,獯鬻犹然屈太王。”

⒊ 泛指北方少数民族。

唐张说《高宗天皇大帝室钧天之舞乐章》:“化怀獯鬻,兵戢句驪。”
清赵翼《静观》诗之十三:“或笑此论迂,谓北有獯鬻。”

獯鬻的国语词典

匈奴于夏朝时的名称。参见「匈奴」条。

獯鬻的网络释义

獯鬻 (匈奴的前称)

  • 獯鬻是指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也作薰育、荤粥、薰粥。古族名。与猃狁同族之称,而熏育之名较早。居地在周王朝之西北,西起汧陇,东至山西太行山一带。
  • 獯鬻 (汉语词汇)

  • 獯鬻,拼音:xūn yù。亦作“獯粥”。
  • 泛指北方少数民族。
  • 唐·张说《高宗天皇大帝室钧天之舞乐章》:“化怀 獯鬻 ,兵戢 句骊 。”
  • 清·赵翼《静观》诗之十三:“或笑此论迂,谓北有 獯鬻 。”
  • 獯鬻的翻译

    英语: an ethnic group in ancient northern China, also written

    汉字详情

    xūn [xun]
    部首: 324
    笔画: 17
    五笔: QTTO
    五行:
    仓颉: KHHGF
    四角: 42231

    英文翻译

    a tribe of Scythians which invaded China during the Hsia dynasty

    方言集汇

    ◎ 粤语:fan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iun1 [客英字典] hiun1 [海陆丰腔] hiun1 [梅县腔] hi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云平聲合口三等xĭuənhyon/xiun
    [yu]
    部首: 1003
    笔画: 22
    五笔: XOX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NMRB
    四角: 17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 zhōu)本义:粥。引申为“卖”)

    (2) 卖,出售

    鲋也鬻狱。——《左传·昭公十四年》

    市贱鬻贵。——《国语·齐语》

    人争鬻之。——明· 刘基《卖柑者言》

    明告鬻梅者。——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如:鬻卜(卖卦);鬻文(为人撰写文章而接受酬劳。即“卖文”);鬻技(出卖技艺以谋生);鬻歌(卖歌,以歌唱谋生);鬻爵(出卖官爵)

    (4) 使用 。如:鬻狱(利用讼案而收受贿赂);鬻举(使用钱财贿赂而登科第)

    (5) 盗取 。如:鬻事(盗取事名);鬻权(弄权)

    形容词

    幼小 。如:鬻子(稚子)

    英文翻译

    sell; child, childish; nourish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台湾四县腔] zuk7 [宝安腔] zuk7 | juk7 [梅县腔] j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余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jĭukj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