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头鼠目

zhāng tóu shǔ mù [ zhang tou shu mu]
繁体 獐頭鼠目
注音 ㄓㄤ ㄊㄡˊ ㄕㄨˇ ㄇㄨ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獐头鼠目 zhāngtóu-shǔmù

(1) 形容人丑陋猥琐,神态奸猾

with the head of a buck and the eyes of a rat—repulsively ugly and sly-looking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旧唐书 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成语辨析

獐头鼠目与“贼眉鼠眼”有别:獐头鼠目侧重于形容面貌;“贼眉鼠眼”侧重于形容神情。

成语用法

獐头鼠目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獐头小而尖,鼠目小而圆,本形容人的寒贱相,后多用以形容人的面目猥琐、心术不正。

宋陆游《梦入禅林有老宿方升座》诗:“尘埃车马何憧憧,獐头鼠目厌妄庸;乐哉梦见德人容,巍巍堂堂人中龙。”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要看世上公侯相,先取獐头鼠目人。”
茅盾《清明前后》第一幕:“他确是一表堂堂,并非獐头鼠目。”
郭澄清《大刀记》开篇二:“此人獐头鼠目,秃顶黄胡,名叫马铁德。”

獐头鼠目的国语词典

獐头小而尖,鼠目小而凸出。形容人相貌鄙陋,令人生厌。《旧唐书.卷一二六.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儒林外史.第三回》:「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也作「鼠目獐头」。

獐头鼠目的网络释义

獐头鼠目

  • 獐头鼠目是一个成语。脑袋像獐子那样又小又尖,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猾。陆游《梦入禅林有老宿方升座》诗:“尘埃车马何憧憧,獐头鼠目厌妄庸;乐哉梦见德人容,巍巍堂堂人中龙。” 近代又生新义,多形容人形容枯槁,素质低下,生性猥琐,爱做苟且之事。
  • 獐头鼠目造句

    这个小偷长得獐头鼠目。
    这个人獐头鼠目,一看就是个心术不正的人。
    如鼠肚鸡肠、过街老鼠、鼠目寸光、獐头鼠目等等,无不带有极强的贬义,人们对鼠的憎恶之情溢于言表。
    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獐头鼠目。
    那獐头鼠目的家伙,整天在门口鬼鬼祟祟,当心他有什么不轨行动啊!
    哇!这男人虽然不是獐头鼠目,面目可憎,但也是囚首垢面,灰容土貌,尤其是身子烤热后,面露色相,馋涎欲滴,天生的色狼,妹纸心里想着。
    枣核脸,尖细眉,三角眼,酒糟鼻子一字嘴,整个一獐头鼠目啊。
    北城门里侧的一处小茶棚子边上坐着两个獐头鼠目的光膀子的汉子,他们端着手里的大碗茶,吸溜几口,眼睛却盯上了那商队前面的汉子。
    来的这个人獐头鼠目,一双贼溜溜的眼睛,好像总是在居心叵测的看着你。
    可以看出你肯定是长的獐头鼠目,人头猪脑,下流猬锁的垃圾我坚信,不论哪个地方的人,都有好有坏,按地论人简直就是荒谬。
    不过他并未注意到,一个阴暗的角落里,獐头鼠目的驼背闪身而过,嘴角露出阴鸷的冷笑。
    你看你那獐头鼠目,贼眉鼠眼的样子,肯定是个阴险狡诈,表里不一的伪君子。
    风箱也不再抽鼻子了,而且变的很讨厌,和獐头鼠目的铁条一样讨厌。
    包龙星獐头鼠目上,一副奸相。
    晚上路灯虽亮,但经常碰上拉人的小姐和獐头鼠目的男子,吓得人不敢出门。
    段少君也抬头打量了一下对面这两汉子,发现他们两人生的獐头鼠目,满嘴黄牙,言行举止痞里痞气,一看就知道是两个地痞无赖。
    那是一个身量猥琐,獐头鼠目,三两根小须挂在蜡黄下巴的老头儿。
    大旗之下,衣甲包容之中,却全部是猥琐下流种子的模样,要么獐头鼠目,要么便是面黄肌瘦,象是吸多了阿芙蓉膏。
    如果长得獐头鼠目、歪瓜裂枣,三寸丁谷树皮像武大郎那样,对不起,再有本事也没你的份。
    剑冢坟顶,一名獐头鼠目的男子幽幽转醒,大声怒道“他娘的,谁偷袭老子!”。

    汉字详情

    zhāng [zhang]
    部首: 324
    笔画: 14
    五笔: QTUJ
    五行:
    仓颉: KHYTJ
    四角: 40246

    详细解释

    名词

    (1) 野兽名 。像鹿,比鹿小,头上无角,有长牙露出嘴外。皮可以做衣服。也叫“牙獐”

    吾今日围猎,欲射“马”,误中一“獐”。——《全图绣像三国演义》

    (2) 又如:獐猫(貌似猫头的獐子)

    英文翻译

    roebuck, hornless river deer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ong1 [宝安腔] z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cjang/tjangtɕĭaŋ
    tóu,tou [tou]
    部首: 308
    笔画: 5
    五笔: UDI
    五行:
    仓颉: YK
    四角: 34800

    详细解释

    tóu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动词

    (1) 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方〉∶临到;接近 。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量词

    (1) 件,桩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助词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英文翻译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方言集汇

    ◎ 粤语:tau4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

    shǔ [shu]
    部首: 1302
    笔画: 13
    五笔: VNU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XVYV
    四角: 777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头部象锐利的鼠牙,下象足、脊背、尾巴形。本义:老鼠)

    (2) 同本义

    鼠,穴虫之总名也。——《说文》

    谁谓鼠无牙?——《诗·召南·行露》

    鼠小虫,性盗窃。——《汉书·五行志》

    鼠者,人之所薰也。——《说苑·善说》

    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汉· 贾谊《陈政事疏》

    逆夷各狐凭鼠伏。——《三元里人民抗英》

    (3) 又如:鼠窜而狼忙(形容逃窜得匆忙狼狈);鼠牙雀角(比喻强暴侵凌,引起争讼);鼠盗蜂起(封建统治阶级对小股农民起义的污蔑);鼠腹蜗肠(形容器量狭小);鼠市(一种戏鼠的器具);鼠布(以鼠毛制成的布);鼠裘(用鼠皮制的裘袍)

    (4) 十二生肖之一

    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周书》

    (5) 喻指小人、奸臣。如:鼠目(比喻见识狭小);鼠璞(比喻有名无实的人或物);鼠窃(比喻小贼);鼠雀之辈(卑微之徒)

    (6) 通“癙”,忧;病

    鼠思泣血。——《诗·小雅·雨无止》

    狸头愈鼠,鸡头已瘘。——《淮南子》

    (7) 比喻胆小怕事 。如:鼠步(指趑趄却步如鼠。形容恭谨畏惧);鼠胆(比喻胆小)

    (8) 瘰疬,淋巴结核 。如:鼠疮;鼠瘘

    英文翻译

    rat, mouse; KangXi radical 208

    方言集汇

    ◎ 粤语:sy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3 [客英字典] chu3 [沙头角腔] c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台湾四县腔] cu3 [宝安腔] cu3 [东莞腔] su3 [梅县腔] chu3 [陆丰腔] ch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舒吕上聲開口三等sjox/sjvv
    [mu]
    部首: 512
    笔画: 5
    五笔: HH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U
    四角: 601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 同本义

    目,人眼,象形。——《说文》

    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瞋目大怒。——晋· 干宝《搜神记》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目无下尘(眼睛不朝下看。形容态度高傲。下尘,下风,喻指比自己低下的人);目耗(眼睛昏花);目指(用眼睛示意指点);目眦(眼眶);目珠(眼球);目睛(眼珠);目精(眼珠;眼睛)

    (4) 目光;眼力

    四海注目。——《晋书·孙惠传》

    (5) 又如:目捷(目光敏捷);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目色(视力);目使颔令(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注(目光注视);目波(水波似的目光、谓目光流盼如水波);目逆(以目光相迎);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6) 孔眼

    举一纲而万目张。——郑玄《诗谱序》

    (7) 又如:纲举目张;一个60目的筛

    (8) 条目;要目 。如:目次(书刊上的目录。表示内容的篇目次序)

    (9) 目录 。如:参考书目;故事节目

    (10) 首领;头目

    夷目嘉符。——《广东军务记》

    (11) 又如:目把(指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小首领)

    (12) 分类学上位于科之上、纲之下的类别 。如:松柏目

    (13) 名目,数目;行列

    不在使者之目。——宋· 文天祥《后序》

    动词

    (1) 观看,注视

    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指目牵引。——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目过(过目;细看);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目笑(目视而窃笑);目礼(以目注视,表示敬意);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目识(看后即记住);目属(瞩目;注视);目艳(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羡慕);目为(看作)

    (3) 递眼色,使眼

    酒阑,吕布因目留 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禁(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

    (5) 看待

    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英文翻译

    eye; look, see; division, topic

    方言集汇

    ◎ 粤语:m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k7 muk8 [客英字典] muk7 muk8 [台湾四县腔] muk7 muk8 [东莞腔] muk7 [陆丰腔] muk7 [梅县腔] muk8 muk7 [沙头角腔] muk7 [宝安腔] muk7 | muk8 [客语拼音字汇] mug5 mu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miukmĭuk

    獐头鼠目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