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嗛

yuán qiàn [ yuan qian]
注音 ㄩㄢˊ ㄑ一ㄢˋ

词语释义

1.亦作"猨嗛"。 2.传说猿颊中藏食的囊。 3.指猿颊中所藏的食物。多借指微薄的食品。

词语解释

  1. 亦作“猨嗛”。传说猿颊中藏食的囊。

    宋 梅尧臣 《和王仲仪咏瘿二十韵》:“ 汝水 出山险, 汝 民多病癭。或如鸡精满,或若猨嗛并。”猨,一本作“ 猿 ”。

  2. 指猿颊中所藏的食物。多借指微薄的食品。

    宋 陆游 《访隐者不遇》诗:“笛声尚近人已遁,日啜薄糜终不贬。何如小住共一樽,山藜野芋分猿嗛。”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猨嗛”。

⒉ 传说猿颊中藏食的囊。猨,一本作“猿”。

宋梅尧臣《和王仲仪咏瘿二十韵》:“汝水出山险, 汝民多病癭。或如鸡精满,或若猨嗛并。”

⒊ 指猿颊中所藏的食物。多借指微薄的食品。

宋陆游《访隐者不遇》诗:“笛声尚近人已遁,日啜薄糜终不贬。何如小住共一樽,山藜野芋分猿嗛。”

汉字详情

yuán [yuan]
部首: 324
笔画: 13
五笔: QTFE
五行:
仓颉: KHGRV
四角: 44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袁声。猿似犬,故从犬。本义:灵长类动物,形态与猴相似) 同本义

蝯善援,禺属。——《说文》。通常写作“猨、猿”。

貉逾汶则死。——《考工记·总目》。注:“貉或为猨。谓善缘木之猨也。”

毋教猱升木。——《诗·小雅·角弓》。传:“猱,猨属。”

猿狙之便自山林来。——《庄子·天地》

猿之所以寿者,好引其末,是故气四越。——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2) 又如:猿猴献果(指将人的四肢在胸前捆在一起的姿势);猿狖(猿猴);猿眩(猿临悬崖而目眩。极言险峻);猿臂(臂长如猿,运用自如,亦比喻攻守自如的作战形势)

英文翻译

ap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en2 [客英字典] jen2 [陆丰腔] jan3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宝安腔] j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雨元元合平聲合口三等ĭwɐnyan/hvan
xián,qiǎn,qiān [xian,qian,qian]
部首: 319
笔画: 13
五笔: KUVO
仓颉: RTXC
四角: 68037

详细解释

qiān

形容词

(1) 通“谦”。谦虚

易之嗛嗛。——《汉书·艺文志》

思嗛约兮。——班固《东征赋》

嗛嗛之德。——《国语·晋语》

(2) 又如:嗛小(谦虚谨慎);嗛退(谦逊退让);嗛约(谦恭检束);嗛嗛(谦逊的样子)

(3) 另见 qiǎn

qiǎn

名词

(1) 猴鼠之类的颊囊

窃取人食,皆知自实其嗛。——唐· 柳宗元《赠王孙文》

(2) 另见 qiān

xián

动词

(1) 用嘴含

嗛,口所衔也。从口,兼声。——《说文》

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史记·外戚世家》

而昆莫生,弃于野。乌嗛肉飞其上,狼往乳之。——《史记·大宛列传》

(2) 怀恨

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己赇。——高启《书博鸡者事》

形容词

(1) 歉收;不足

一谷不升谓之嗛。——《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

满则虑嗛。——《荀子·仲尼》

今谷嗛未报。——《汉书·郊祀志》

(2) 通“谦”。谦虚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庄子·齐物论》

主信爱之,则谨慎而嗛。——《荀子·仲尼》

《易》之嗛嗛。——《汉书·艺文志》

(3) 满足;快意。通“慊”

由俗谓之,道尽嗛矣。——《荀子·解蔽》

齐桓公夜半不嗛。——《战国策·魏策二》

英文翻译

pouch; hold; content

方言集汇

◎ 粤语:haam4 him1 hip3
◎ 客家话:[梅县腔] kiap7 [台湾四县腔] kiap7 kiam1 [客英字典] kiap7 ham2 kiam1 [海陆丰腔] kiap7 ki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十一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簟上聲開口四等kʰiemkhemx/q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