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愆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冤仇罪过。《西游记》第九六回:“点一架药师灯,焰焰辉光亮。拜水懺,解冤愆;讽《华严》,除诽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利己者必损人,种种机械,因是而生,种种冤愆,因是而造。”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
引证解释
⒈ 冤仇罪过。
引《西游记》第九六回:“点一架药师灯,焰焰辉光亮。拜水懺,解冤愆;讽《华严》,除诽谤。”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利己者必损人,种种机械,因是而生,种种冤愆,因是而造。”
鲁迅《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
冤愆的网络释义
冤愆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兔,从冖(
)。“冖”表示覆盖。兔子被覆盖住了,卷曲不能伸。或从冖,表示在房屋内。本义:屈缩;不舒展)(2) 同本义
冤,屈也。从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说文》
冤,曲也。——《广雅》
冤颈折翼,庸得往兮!——《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冤,屈也”
(3) 如:冤曲(弯曲);冤伏(屈伏);冤延(宛延。长曲的样子)
(4) 上当;不合算 。如:花冤钱;白跑一趟,真冤
(5) 〈方〉∶欺骗 。如:你别冤人
名词
(1) 枉曲,冤屈
哀枯杨之冤雏兮。——《楚辞·离世》。注:“冤,烦冤也。”
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冤苦钱(囚犯送给狱卒的贿赂);冤业(含冤的鬼魂)
(3) 通“怨”(
)。冤仇,仇敌无冤尤。——《盐铁论·毁学》
掠拷冤滥。——《后汉书·杨终传》
孤魂抱深冤。——韩愈《谢自然》
(4) 又如:冤衍(冤仇;罪咎);冤业之症(指由于结冤造孽而得的病症);冤冤相报(冤家对头世世代代循环以恶相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jen1 [客英字典] jen1 [台湾四县腔] jen1 [梅县腔] jan1 [海陆丰腔] zan1 [客语拼音字汇] yan1 [东莞腔] jen1 [沙头角腔] jen1
◎ 潮州话:uang1 (uang 旧时:uen)「潮州」uê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鴛 | 於袁 | 影 | 元合 | 平聲 | 元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qyan/van | ʔĭwɐ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衍声。本义:过错;罪过)
(2) 同本义
愆,过也。——《说文》
失所为愆。——《左传·哀公十六年》
不愆不忘。——《诗·大雅·假乐》
街亭之役,咎由 马谡,而君引愆。——《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愆锁(罪锁);愆戾(过失;罪咎);愆尤(过失,罪咎);愆忒(差错);愆罪(罪咎,罪过);愆殃(过失,罪恶);愆负(过失);愆过(罪恶,罪过)
(4) 原因
泪出羞涩疼痛甚,大人肝肾虚风愆。——《医宗金鉴》
动词
(1) 违背、违反 。又如:愆忘(违反);愆面(久违,久未见面);愆位(未能坚守工作岗位,克尽职责);愆义(违反道义)
(2) 超过;延误
愆期。——《易·归妹》
冬无愆阳。——《左传·昭公四年》
不愆于素。——《左传·宣公十一年》
匪我愆期。——《诗·卫风·氓》
(3) 又如:愆亢(久旱);愆阳(阳气过盛);愆晴(久雨未晴);愆程(误了预定的旅程);愆悬(失期不至);愆候(失时);愆素(越过原来计划)
(4) 失掉,丧失
王昏不若,用愆厥位。——《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天时有愆伏。——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愆德隳好(丧失道义,破坏友好);愆伏(阴阳失调);愆和(失和)
(6) 通“骞”。亏,损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大雅·假乐》
苟伤廉而愆义。——陆机《文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an1 yan1 [宝安腔] ken1 [客英字典] ken1 kien1 [海陆丰腔] kien1 [梅县腔] kian1 [台湾四县腔] kie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愆 | 去乾 | 溪 | 仙B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仙B | 山 | khien/qyen | kʰĭ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