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曝

xiàn pù [ xian pu]
繁体 獻曝
注音 ㄒ一ㄢˋ ㄆㄨˋ

词语释义

《列子•杨朱》:“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后因以“献曝”为所献菲薄、浅陋但出于至诚的谦词。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列子·杨朱》:“昔者 宋国 有田夫,常衣緼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緜纊狐狢。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后因以“献曝”为所献菲薄、浅陋但出于至诚的谦词。 清 赵翼 《真州萧娘制糕饼最有名》诗:“馈节聊同献曝情,竞邀椽笔赐褒荣。” 清 冯桂芬 《与许抚部书》:“阁下洞晓机宜,自必早为计及,而某等献曝之诚,知无不能,亦有不能自己者。” 季羡林 《自传》:“我想到这样平凡的真理,不敢自秘,便写了出来,其意不过如野叟献曝而已。”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献曝”为所献菲薄、浅陋但出于至诚的谦词。

《列子·杨朱》:“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緼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緜纊狐狢。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清赵翼《真州萧娘制糕饼最有名》诗:“馈节聊同献曝情,竞邀椽笔赐褒荣。”
清冯桂芬《与许抚部书》:“阁下洞晓机宜,自必早为计及,而某等献曝之诚,知无不能,亦有不能自己者。”
季羡林《自传》:“我想到这样平凡的真理,不敢自秘,便写了出来,其意不过如野叟献曝而已。”

献曝的国语词典

书载古时宋国农民,冬日在太阳底下干活,感到温暖舒适,便觉得这是个妙法,想献给国君以求重赏。典出《列子.杨朱》。后比喻人的见识浅陋,视平常事物为珍奇,并妄想他人亦会欣赏重视。今日用法多含谦义。如:「我只是学作献曝,思虑不周之处,敬请海涵。」也作「曝献」。

献曝的网络释义

献曝

  • 献曝(xian pù)。“献曝”的典故,见诸《列子》·杨朱,讲的是春秋时期宋国一农夫,用新旧丝絮缝成冬装,聊以卒岁。劳作后“自曝于日”(晒太阳)感觉非常舒适,甚至忘记了天下还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于是,他高兴地说:“负日之暄(晒太阳的温暖),人莫知之,以献吾君,将有重赏。”从此,“献曝”一词成了“上书建议自谦言不足取”的专用辞汇,与其同义的词还有“献芹”。
  • 汉字详情

    xiàn [xian]
    部首: 428
    笔画: 13
    五笔: FMU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BIK
    四角: 432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犬,鬳( 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2) 同本义

    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说文》

    犬曰羹献。——《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

    献禽以祭祖。——《周礼·大司马》

    献羔祭韭。——《诗·豳风·七月》

    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仪礼·聘礼》

    (3) 又如:献尸(向代表死人的尸者进献祭品);献帛(祭祀礼仪之一,献上巾帕);献爵(祭祀礼仪之一,献酒);献台(祭台)

    (4) 下对上、卑对尊的进献

    献,进也。——《广雅》

    春献鳖蜃,秋献龟鱼。——《周礼·鳖人》

    有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

    称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

    称远近而等贡献。——《荀子·正论》

    献俘,授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献之太常。——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献诸朝。

    (5) 又如:献馘(杀敌立功);献新(进奉应时的新鲜食品);献曲(进献乐曲)

    (6) 呈现;现露

    虽惠心妍状,愈献丑焉。——《后汉书·皇后纪上》

    (7) 又如:献地理图(比喻揭穿底细);献好儿(讨好);献台(比武台;赛台)

    (8) 进

    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楚辞》

    (9) 又如:献岁(一年的开始)

    (10) 古时特指主人向宾客敬酒

    为宾为客,献酬交错。——《诗·小雅·楚茨》

    主人坐取爵实之,宾之席前西北面,献宾。——《仪礼》

    (11) 又如:献酬(饮酒时相互酬劝);献酬交错(献酬)

    (12) 庆贺

    晋献 文子成室, 晋大夫发焉。——《礼记》

    (13) 又如:献寿(祝寿)

    名词

    (1) 熟知历史掌故的人

    文献不足故也。(文:典籍)——《论语·八佾》

    (2) 有价值的图书、文物等 。如:献状(字据,契约);文献

    (3) 进献的东西

    吏或多赋以为献,而诸侯王尤多,民疾之。——《汉书》

    英文翻译

    offer, present; show, display

    方言集汇

    ◎ 粤语:hin3

    宋本广韵

    pù,bào [pu,bao]
    部首: 429
    笔画: 19
    五笔: JJAI
    五行:
    仓颉: AATE
    四角: 6609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日,暴声。字本作“暴”,小篆字形,从日,从出,从廾,从米。会合表示把米拿到阳光下照晒。廾( gǒng),两手捧物。本义:晒)

    (2) 同本义

    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冬曝其日。——晋· 陶渊明《自祭文》

    (3) 又如:一曝十寒;曝衣(晒衣服);曝罟(晒网);曝射(曝晒照射);曝书(晒书);曝阳(晒太阳);曝场(曝晒粮食的场地)

    (4) 暴露 。如:曝尸(暴露尸骸);曝扬(暴露传扬)

    (5) 另见 bào

    bà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sun, air in sun, expose or dry in the sun

    方言集汇

    ◎ 粤语:buk6
    ◎ 客家话:[梅县腔] pok7 [宝安腔] pok7 pau5 [客英字典] pok7 [台湾四县腔] pau5 pok7 [客语拼音字汇] pug6 [海陆丰腔] pau5 pok7 [东莞腔] p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報去聲開口一等bʰɑubauh/b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