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世包

xiàn shì bāo [ xian shi bao]
繁体 獻世包
注音 ㄒ一ㄢˋ ㄕˋ ㄅㄠ

词语释义

指出丑﹑丢脸的人。

词语解释

  1. 指出丑、丢脸的人。

    《金瓶梅词话》第七八回:“没轿子钱,不要来。料他家也没少你这个穷亲戚,休要做打嘴的献世包。”

引证解释

⒈ 指出丑、丢脸的人。

《金瓶梅词话》第七八回:“没轿子钱,不要来。料他家也没少你这个穷亲戚,休要做打嘴的献世包。”

献世包的网络释义

献世包

  • 献世包是汉语词汇,读音是xiàn shì bāo,意思是出丑﹑丢脸的人。
  • 汉字详情

    xiàn [xian]
    部首: 428
    笔画: 13
    五笔: FMU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BIK
    四角: 432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犬,鬳( 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2) 同本义

    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说文》

    犬曰羹献。——《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

    献禽以祭祖。——《周礼·大司马》

    献羔祭韭。——《诗·豳风·七月》

    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仪礼·聘礼》

    (3) 又如:献尸(向代表死人的尸者进献祭品);献帛(祭祀礼仪之一,献上巾帕);献爵(祭祀礼仪之一,献酒);献台(祭台)

    (4) 下对上、卑对尊的进献

    献,进也。——《广雅》

    春献鳖蜃,秋献龟鱼。——《周礼·鳖人》

    有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

    称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

    称远近而等贡献。——《荀子·正论》

    献俘,授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献之太常。——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献诸朝。

    (5) 又如:献馘(杀敌立功);献新(进奉应时的新鲜食品);献曲(进献乐曲)

    (6) 呈现;现露

    虽惠心妍状,愈献丑焉。——《后汉书·皇后纪上》

    (7) 又如:献地理图(比喻揭穿底细);献好儿(讨好);献台(比武台;赛台)

    (8) 进

    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楚辞》

    (9) 又如:献岁(一年的开始)

    (10) 古时特指主人向宾客敬酒

    为宾为客,献酬交错。——《诗·小雅·楚茨》

    主人坐取爵实之,宾之席前西北面,献宾。——《仪礼》

    (11) 又如:献酬(饮酒时相互酬劝);献酬交错(献酬)

    (12) 庆贺

    晋献 文子成室, 晋大夫发焉。——《礼记》

    (13) 又如:献寿(祝寿)

    名词

    (1) 熟知历史掌故的人

    文献不足故也。(文:典籍)——《论语·八佾》

    (2) 有价值的图书、文物等 。如:献状(字据,契约);文献

    (3) 进献的东西

    吏或多赋以为献,而诸侯王尤多,民疾之。——《汉书》

    英文翻译

    offer, present; show, display

    方言集汇

    ◎ 粤语:hin3

    宋本广韵

    shì [shi]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A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T
    四角: 44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2) 同本义

    世,三十年为一世。——《说文》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论语·子路》

    (3) 父子相继为世。一代(古礼规定,男子三十岁结婚生孩子,产生新一代)

    父子相代为一世。——《字汇》

    世室世世不毁也。——《公羊传·文公十三年》

    世相朝也。——《周礼·大行人》

    昔我先王世后稷。——《国语·周语》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孙权据有 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世功(累代的功绩);世世(代代);世治(世世代代地统治);世济(世代继承);世卿(指世代承袭的卿大夫);世职(父子相袭的官职);世爵(世代继承爵位);世谱(世系家谱);世将(世代为将);祖传世医

    (5) 一生;一辈子

    负刍必以魏,殁世事 秦。——《战国策·秦策》。注:“身也。”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今生今世;尘世;来世;出世;入世;永世不忘

    (7) 人世,世间;世界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唐· 韩愈《马说》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一世之雄;举世闻名;世故;世尊(佛祖。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世涂(光天化日之下;亦常比喻处世的经历);世界路上(人世交际场中);世外桃源

    (9) 时代;朝代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如:近世;治世;浊世;盛世;乱世;先世;世屯(时世艰难);世务(当世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11) 岁;年

    志国三世。——《礼记·曲礼》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论积贮疏》

    (12) 又如:世远事乖(年代久远,事情不顺)

    (13) 地质年代的划分,短于一个纪而长于一个代的地质年代的分期 。如:古新世

    (14) 世俗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易·乾》

    (15) 后嗣;后人

    卫瑞木叔者,子贡之世也。——《列子·杨朱》

    (16) 又如:后世;官人以世(官人不以贤才而以父兄)

    (17) 家世

    陵不引决,忝世灭姓。——《汉书》

    (18) 世族

    以族论罪,以世举贵,虽欲无乱,得乎哉?——《荀子·君子》

    (19) 又如:世家子弟(泛指世代做官人家的子弟);世家军籍(世代都是军人);世胄(贵族后裔;泛指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20) 姓

    形容词

    (1) 有世交关系,表示两家之间世代交往

    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儒林外史》

    (2) 又如:世先生(对世交的尊称);世侄;世台(对世交晚辈的尊称);世伯(对父辈朋友中年长于己父者的称呼);世叔(对父辈朋友中年小于己父者的称呼);世翁(对世代有交谊的长辈的尊称)

    (3) 指嫡长

    父之兄弟先生为世父。——《尔雅》

    世父言为嫡统继世也。故世子亦曰大子。——《释名》

    卫世叔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4) 通“太”。大的

    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庄子·大宗师》

    (5) 又如:世利(大大有利于)

    副词

    (1) 既然,已经

    小子世来你家,大姐不要说闲话。——元· 马致远《青衫泪》

    (2) 从来;终归

    我将这角门儿世不曾牢拴。——元· 王实甫《西厢记》

    (3) 永远

    再休想那章台走马郎,度你到西方…,世脱下皮囊。——元· 李寿卿《度翠柳》

    英文翻译

    generation; world; era

    方言集汇

    ◎ 粤语:sai3
    ◎ 客家话:[梅县腔] she5 she.5 [东莞腔] si5 [客英字典] se5 shi5 [客语拼音字汇] se4 si4 [海陆丰腔] se5 shi5 [宝安腔] si5 | se5 [沙头角腔] si5 se5 [陆丰腔] se5 [台湾四县腔] se5 si5
    ◎ 潮州话:si3 (sì)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舒制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sjed/sjeyɕĭɛi
    bāo [bao]
    部首: 202
    笔画: 5
    五笔: Q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PRU
    四角: 277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外边是“勹”。中间是个“巳”( )字,“象子未成形”。“勹”就是“包”的本字。本义:裹)

    (2) 用纸、布等裹东西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诗·召南·野有死麕》

    草木渐包。——《书·禹贡》

    包有鱼。——《易·姤》

    包之以虎皮。——《礼记·乐记》

    (3) 又如:纸包不住火;包缠(包裹缠绕)

    (4) 包含,包容。里面含有

    举一滴可包陵谷。——唐· 李朝威《柳毅传》

    皆包在诸谷中。——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把小费包在内;包函(包有,含有);包吞(包含);包荒(掩饰;遮盖;原谅,宽容)

    (6) 包围。四面围住

    河水分流,包山而过。——《水经注·河水》

    (7) 又如:包络(包围环绕)

    (8) 保证,担保

    包你没事。——萧德祥《杀狗劝夫》

    (9) 又如:包换;包退;包赔;包管(保证;保险;保单);包票

    (10) 约定专用

    烂倾新酿酒,包载下江船。——梅尧臣《村豪诗》

    (11) 又如:全包(全部占有);包饭;包厢;包程;包机

    (12) 承担,即答应负责办好 。如:包销;包办;包产;包工;包医;包教

    (13) 镀上一层 。如:包金;包银

    (14) 做 。如:包饺子

    名词

    (1) 装东西的袋子 。如:书包;旅行包;行李包

    (2) 包裹起来的东西 。如:药包;邮包;包复(包袱。用布包起来的包裹)

    (3) 因碰撞而引起的肿块 。如:脑门儿上碰了个包;脚上起了个包

    (4) 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食物 。如:菜包;汤包

    (5) 毡制的圆顶帐篷 。如:蒙古包

    (6) 姓

    量词

    (1) 包装好的一堆单件

    五官掾献橘数包。——《后汉书·杨由传》

    (2) 又如:一包香烟

    英文翻译

    wrap, pack, bundle; packag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u1
    ◎ 客家话:[梅县腔] bau1 [台湾四县腔] bau1 [客英字典] bau1 [陆丰腔] bau1 [客语拼音字汇] bau1 [东莞腔] bau1 [沙头角腔] bau1 [宝安腔] bau1 [海陆丰腔] bau1
    ◎ 潮州话:b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布交平聲開口二等pauprau/p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