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

xīng hóng [xing hong]
繁体 猩紅
注音 ㄒ一ㄥ ㄏㄨㄥ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猩红,猩红色 xīnghóng,xīnghóngsè

(1) 一种鲜红色,比苹果的红色黄而略浅,比洋红黄而浅,比卡斯蒂利红黄而暗,比茜草的深红色黄而浅,比辣椒稍蓝、稍淡而略暗

scarlet red;bloodred

词语解释

  1. 指像猩猩血那样鲜红的颜色。

    宋 陆游 《花下小酌》诗:“柳色初深燕子回,猩红千点海棠开。”《说岳全传》第二二回:“﹝ 于工 ﹞又将一件猩红战袍,一条羊脂玉玲瓏带,各盛在盘内。” 冰心 《寄小读者》七:“他们送给我们 都灵市 特产的蜜甜的巧克力糖,猩红的玫瑰花。”

  2. 银朱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银朱》。

引证解释

⒈ 指像猩猩血那样鲜红的颜色。

宋陆游《花下小酌》诗:“柳色初深燕子回,猩红千点海棠开。”
《说岳全传》第二二回:“﹝于工﹞又将一件猩红战袍,一条羊脂玉玲瓏带,各盛在盘内。”
冰心《寄小读者》七:“他们送给我们都灵市特产的蜜甜的巧克力糖,猩红的玫瑰花。”

⒉ 银朱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银朱》。

猩红的国语词典

鲜红色。

猩红的网络释义

猩红

  • 猩红:一种颜色
  • 猩红:日本2019年户田惠梨香主演晨间剧
  • 猩红造句

    过不了多久几场淅淅沥沥的秋雨下来,必又是打落片片猩红的叶子,只剩下根根枯枝伸向高天,枝杈上天马行空般垂挂着金红绚丽的大盖柿。
    金凤姐已经走到跟前,依旧脸上搽着雪白的铅粉,嘴唇涂得猩红,依旧乜着眼,扭着腰,十分风骚。
    猩红的铠甲,紫黑的气焰,黑腾腾的阴煞之气。
    血雨中,少年一步迈过,点点血花在他的身上溅开,渲染出猩红的杀气。
    染上鲜血的双手再也洗不干净,目前只有用这双猩红的手换你一世雪白。花香蘑菇。
    锯齿鼠王高速旋转的身体中急射出根根血刺,猩红无比,仿佛是用鲜血染红的一般,技能尖刺抛射。
    小明穿着猩红的衬衫,显得特别有精神。
    沥沥拉拉的屎尿、稠厚黄白色浊液与稀涔涔的猩红色血水混在一起,伴着一些组织的碎块,时急时缓地从下身不断流出,到处都是。
    一声脆响杨凡手中的茶杯应声而碎,猩红的血混合着茶水滴在地上。
    落霞熔金中,拓印出一坐一立两个绝世少年。一个戎装英挺斗篷猩红,一个白袍清冷灵透出尘。料峭的春寒清风吹入襟怀,刮得两人衣袂柔柔翻飞,泼洒出水墨淡雅,写意风流。沧海遗墨。
    他们喉咙里发出那干涩的吼声,以及那无数的猩红之眼让人头皮发麻。
    猩红热病愈后皮肤上的鳞屑就会脱落。
    小犼低吼了一声,听话的照做了,张开猩红大口,大口吞食这洞天之中的仙灵之气,犹如鳌掷鲸吞,气势磅礴。
    周大民就站立在大旗前面,头戴铁盔,身穿一副‘紫花罩甲’,手按宝剑,身披一袭猩红色的大氅,燕颔虬须,威风凛凛。
    双手揉着猩红的睡眼,含含糊糊道;“那里有酒?那里有酒?”。
    猩红热和脓毒性咽喉炎一样,也可能由链球菌感染引发。
    星语一改平时的儒生状态,一身猩红戎装,腰间的血燚刀发出阵阵刀鸣。
    雷吉尔那头可怕而粗糙的假发;厚重、粘满粘液的白色妆容;猩红的嘴唇;还有黑森森的眼睛。
    不要接近那一家,他们在患猩红热。
    风雨飘零中,昔日的好友,反目成仇,往日的手足之情,终敌不过那已猩红的双眼。

    汉字详情

    xīng [xing]
    部首: 324
    笔画: 12
    五笔: QTJG
    五行:
    仓颉: KHAHM
    四角: 462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猩猩的省称

    (2) 〈形〉 鲜红色

    俄而大轿内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来了。——《红楼梦》

    英文翻译

    species of orangutan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en1 siang1 sin1 [海陆丰腔] sen1 sin1 [梅县腔] sen1 [台湾四县腔] sen1 sin1 [客语拼音字汇] sen1 [宝安腔] s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庚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ʃɐŋsrvng/shang
    hóng,gōng [hong,gong]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M
    四角: 21112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