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惮
词语释义
疑忌畏惧。
词语解释
疑忌畏惧。
《后汉书·宦者传论》:“少主凭谨旧之庸,女君资出内之命,顾访无猜惮之心,恩狎有可悦之色。”《晋书·贾充传论》:“ 贾充 以諂諛陋质……滥叨非据。抽戈犯顺,曾无猜惮之心。”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王大将军 既为逆,顿军 姑孰 。 晋明帝 以英武之才,犹相猜惮。”
引证解释
⒈ 疑忌畏惧。
引《后汉书·宦者传论》:“少主凭谨旧之庸,女君资出内之命,顾访无猜惮之心,恩狎有可悦之色。”
《晋书·贾充传论》:“贾充以諂諛陋质……滥叨非据。抽戈犯顺,曾无猜惮之心。”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王大将军既为逆,顿军姑孰。晋明帝以英武之才,犹相猜惮。”
猜惮的网络释义
猜惮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犬,青声。本义:疑恨;忌恨)
(2) 同本义
猜,恨贼也。——《说文》。按,字从犬,如狡狯狂猛之类,本以言犬,移以言人。
耦俱无猜。——《左传·僖公九年》。注:“两无猜恨。”
猜,恨也。——《方言十二》
夫子从君,而守臣丧邑,虽吾子亦有猜焉。——《左传·昭公七年》
(3) 又如:猜忍(猜忌残忍);猜迫(疑忌而加以逼迫);猜忿(疑忌愤恨);猜刻(疑忌而刻薄);猜虐(疑忌暴虐);猜狠(疑忌而凶狠);猜贰(疑忌而有二心);猜惮(疑忌畏惧);猜谋(因疑忌而采取的计谋)
(4) 揣测;推测
当夜猜三划五,吃了半夜,把二百文都吃完了。——《儒林外史》
(5) 又如:猜谜语;猜灯谜;猜料(猜测料想);猜量(猜测估量)
(6) 起疑心
猜,疑也。——《释言》
寡君猜焉。——《左传·昭公三年》。注:“疑也。”
名词
(1) 怀疑;疑心
虽吾子亦有猜焉。——《左传·昭公七年》
(2) 又如:猜警(因疑心而警戒)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i1 [宝安腔] cai1 [台湾四县腔] cai1 [梅县腔] cai1 [沙头角腔] cai1 [东莞腔] cai1 [客语拼音字汇] cai1 [客英字典] cai1
◎ 潮州话:ca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猜 | 倉才 | 清 | 咍 | 平聲 | 灰 | 開口一等 | 咍 | 蟹 | chai/coi | tsʰɒi |
详细解释
dá
动词
(1) 使惊恐
则虽有疾风,亦弗之能惮矣。——《周礼》
(2) 另见
dàn
动词
(1) (形声。从心,单声。本义:畏难,怕麻烦)
(2) 同本义
岂敢惮行?——《诗·小雅·ń蛮》
何惮于病?——《左传·僖公七年》
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何许子之不惮烦?——《孟子·滕文公上》
小人而无忌惮也。——《礼记·中庸》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3) 又如:肆无忌惮;惮劳(害怕劳苦);惮惮(忧惧惶恐);惮烦(畏惧烦琐)
(4) 憎恶;忌恨
权内惮 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 曹公,乞以讨 羽自效。——《三国志·吴主传》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多安6(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