猒倦
词语释义
对某种活动感到乏味而不愿继续下去。
词语解释
对某种活动感到乏味而不愿继续下去。
《后汉书·范升传》:“近有司请置《京氏易》博士……各有所执,乖戾分争。从之则失道,不从则失人,将恐陛下必有猒倦之听。”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山人诗》:“ 张山人 自 山 东入京师,以十七字作诗,著名於 元祐 、 绍圣 间……年益老,颇猒倦,乃还乡里。”一本作“ 厌倦 ”。
引证解释
⒈ 对某种活动感到乏味而不愿继续下去。一本作“厌倦”。
引《后汉书·范升传》:“近有司请置《京氏易》博士……各有所执,乖戾分争。从之则失道,不从则失人,将恐陛下必有猒倦之听。”
宋洪迈《夷坚乙志·张山人诗》:“张山人自山东入京师,以十七字作诗,著名於元祐、绍圣间……年益老,颇猒倦,乃还乡里。”
猒倦的国语词典
厌恶疲惫。
猒倦的网络释义
猒倦
汉字详情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懕 | 一鹽 | 影 | 鹽A | 平聲 | 鹽 | 開口三等 | 鹽A | 咸 | qjem/iem | ʔĭɛm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卷声。本义:疲倦,劳累)
(2) 同本义
倦,疲也。——《汉书·司马相如传》集注
倦狭路之迫隘。——潘岳《西征赋》
不继之以倦。——《礼记·表记》
居之无倦。——《论语》
士卒罢倦。——《汉书·严助传》
文倦于事。——《战国策·齐策四》
劳苦倦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鸟倦飞而知还。——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相公倦。——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困倦(疲乏想睡);倦程(倦于旅程);倦飞(疲于飞行。以鸟自比,比喻归隐);倦怯(倦怠而没心绪);倦惫(疲倦困惫);倦闷(疲倦烦闷);倦劳(疲倦劳累)
(4) 懈怠,厌烦,厌倦
诲人不倦。——《论语》
则徧而不倦。——《国语·晋语》。注:“懈也。”
(5) 又如:闷倦(烦闷厌倦);倦游(厌于游宦而想辞官);倦笔(不经心的手笔);倦世(厌倦于俗世的生活)
动词
(1) 蹲坐,双臂贴近身体弯下腰去,或蜷腿并用臀部贴近地面。通“踞”
方倦龟壳而食蛤梨。——《淮南子》
(2) 衰减
居贫苦而志不倦。——《论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en5 (kioi5) gien3 [梅县腔] kian3 [东莞腔] ken5 [客语拼音字汇] kian4 [陆丰腔] kian6 [客英字典] ken3 kien5 [海陆丰腔] kien5 (kioi5) gien3 [宝安腔] ke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倦 | 渠卷 | 羣 | 仙B合 | 去聲 | 霰 | 合口三等 | 仙B | 山 | gyenh/gwenn | gʰĭw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