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舂

dú chōng [ du chong]
繁体 獨舂
注音 ㄉㄨˊ ㄔㄨㄥ

词语释义

鹖鴠的别名。

词语解释

  1. 鹖鴠的别名。

    三国 吴 沉莹 《临海异物志》:“独舂鸟声似舂声,声多者五穀伤,声少者五穀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寒号虫》﹝释名﹞引 郭璞 曰:“鶡鴠,夜鸣求旦之鸟。夏月毛盛,冬月裸体,昼夜叫,故曰寒号,曰鶡旦。古刑有城旦舂,谓昼夜舂米也。故又有城旦、独舂之名。”

引证解释

⒈ 鹖鴠的别名。

三国吴沉莹《临海异物志》:“独舂鸟声似舂声,声多者五穀伤,声少者五穀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二·寒号虫》﹝释名﹞引郭璞曰:“鶡鴠,夜鸣求旦之鸟。夏月毛盛,冬月裸体,昼夜叫,故曰寒号,曰鶡旦。古刑有城旦舂,谓昼夜舂米也。故又有城旦、独舂之名。”

独舂的网络释义

独舂

  • 独舂,屎名五灵脂,气味 (五灵脂)甘、温、无毒。功能主治心腹痛及小肠疝气、产后恶露不快,腰腹疼痛。或月经不调,久有瘀血、男子脾积气痛。女子血崩诸痛、产后血晕,不知人事、小儿蛔虫病、月经不止、血崩、吐血呕血以及化食消气、消渴饮水、手足冷麻、骨年肿痛、损伤接骨、咳嗽肺胀、痰血凝结、目生浮翳、虫、蛇咬伤等等。
  • 汉字详情

    [du]
    部首: 324
    笔画: 9
    五笔: QTJY
    五行:
    吉凶:
    仓颉: KHLMI
    四角: 4523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2) 同本义

    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

    君子慎其独也。——《礼记·礼器》

    儒有特立而独行。——《礼记·儒行》

    我独南行。——《诗·邶风·击鼓》

    天之生是使独也。——《庄子·养生主》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南朝 宋· 鲍照《代放歌行》

    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宋· 王安石《怀元度》

    (3) 又如:独角兕( )(一种独角的犀牛);独根孤种(独生子);独幅(性格孤僻,不合群);独脚腿(孤立无援的人) ;独院;独家院

    (4) 独特

    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吕氏春秋·制乐》

    (5) 又如:独步(超群出众,独一无二);独拔(超众,特出);独绝(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独智(过人的才能;独特的智慧);独照(独特的眼光)

    副词

    (1) 独自 。如:独有(独自安慰);独罟(独吞;独占。罟:网的总称);独擅(独揽;独占。擅:拥有;据有);独吃自疴(喻指顾己不顾人,一人独吞。疴:即“屙”,拉屎撒尿);独乐(独自欣赏音乐);独觉(一人独睡);独吟(独自吟诗);独言(一人自言);独笑(独自喜笑;自乐);独专(单独占有);独怀(独自思念);独写(独自抒发);独抚(独自安慰);独说(独自解说);独用(单独使用)

    (2) 特,特别地

    (3) 又如:独惨(特惨);独甚(特甚)

    (4) 唯独,仅仅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谢灵运为 永嘉守,凡 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 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不独是城里姓贾的多,外省姓 贾的也不少。——《红楼梦》

    别人来得,独你来不得。——周立波《卜春秀》

    (5) 又如:独言(只说);独独(唯独;独自一个);独说(唯独喜欢。说,通“悦”);独得(只得到);独惟(唯独;只有);独知(仅一人知道);独树(一株树;一根木);独拍(单掌拍击);独见(坚持己见,固守节操)

    (6) 岂,难道

    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相如虽驽,独畏 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兄不能威,独不能断“出”耶?——《聊斋志异》

    名词

    (1) 无子孙的老人

    老而无子曰独。——《孟子·梁惠王下》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存幼孤,矜寡独。——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2) 又如:鳏寡孤独

    (3) 无丈夫的妇女

    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后汉书》

    (4) 姓

    动词

    (1) 专断;独裁

    回闻 卫君,其年壮,其行独。——《庄子·人间世》

    (2) 又如:独断

    英文翻译

    alone, single, solitary, only

    方言集汇

    ◎ 粤语:duk6

    宋本广韵

    chōng [chong]
    部首: 609
    笔画: 11
    五笔: DWVF
    五行:
    仓颉: QKHX
    四角: 50777

    详细解释

    动词

    (1)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

    舂,捣粟也。——《说文》

    城曰舂。——《后汉书·明帝纪》

    水舂河漕。——《后汉书·西羌传》。注:“即水碓也。”

    (2) 又如:舂堂(又叫舂塘。舂谷的木槽);舂谷(舂捣谷物);舂揄(指舂米。捣米于臼曰舂,自臼取出曰揄)

    (3) 通“冲”。冲击

    舂其喉以戈,杀之。——《史记·鲁周公世家》

    舂,撞也。以舂筑地为节也。——《释名》

    (4) 又如:舂击(冲击);舂撞(冲撞;冲击)

    名词

    (1) 臼

    刚勇有力,能举石舂。——《聊斋志异》

    (2) 古代因犯罪或被俘等成为舂膳的奴隶 。如:舂市(古代舂人所役女犯劳作之处);舂槁(又叫舂槁。 周代舂人、槁人的合称。职掌罪人服苦役之事)

    英文翻译

    grind in mortar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ung1 [陆丰腔] zhung1 [海陆丰腔] zhung1 [客英字典] zhung1 [梅县腔] cung1 [客语拼音字汇] zung1 [宝安腔] zung1 [东莞腔] z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書容平聲開口三等sjyung/sjvngɕĭwoŋ

    独舂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