狎扰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亲近嬉闹。
唐 张说 《羊乳麞表》:“牝羊乳麞麑一头,狎扰因依,动息随恋,如从所产,若素同羣。”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先是舟侧一巨鱼,狎扰不去,舟人谓可膾也,饵而获之,其大专车。”
引证解释
⒈ 谓亲近嬉闹。
引唐张说《羊乳麞表》:“牝羊乳麞麑一头,狎扰因依,动息随恋,如从所产,若素同羣。”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先是舟侧一巨鱼,狎扰不去,舟人谓可膾也,饵而获之,其大专车。”
狎扰的网络释义
狎扰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犬,甲声。从犬,犬善与人玩耍。本义:驯犬)
(2) 同本义
狎,犬可习也。——《说文》
故欲以刑罚慈民,辟其犹以鞭狎狗也,虽久弗亲矣。——《新书》
(3) 驯养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韩非子》
驯乌逐饭磬,狎兽绕禅林。——南朝陈· 沈炯诗
(4) 又如:狎兽(驯顺之兽)
(5) 亲昵,亲近而不庄重
稍近,益狎。——唐· 柳宗元《三戒》
而狎风雨。——宋· 苏轼《教战守》
自此狎媟无间。——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狎而不甘问焉。——清· 刘开《问说》
(6) 又如:狎游(嬉戏亲昵);狎浪(淫秽放浪);狎侮(轻慢;侮辱);狎熟(亲昵、熟悉);狎慢(亲热轻慢);狎媟(亲昵而近于放荡);狎笑(亲昵嬉笑)
(7) 亲近;接近
狎习于乱而容于治,故郑人不能归。——《韩非子·南面》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论语·乡党》
(8) 又如:狎弄(亲近戏弄);狎近(亲近);狎异(亲近异常)
(9) 不重视或不注意
礼,君不使无耻,不近刑人,不狎敌,不迩怨。——《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
(10) 又如:狎侮(轻视;忽视);狎敌(轻敌);狎视
(11) 交替
自无令王,诸侯逐进,狎主齐盟,其又可壹乎?——《左传·昭公元年》。杜预注:“强弱无常,故更主盟。”
(12) 又如:狎主(交替主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ap7 [客语拼音字汇] gab5 hiab6 [台湾四县腔] ap7 [客英字典] ap7 [陆丰腔] ap7 [梅县腔] ap7 [海陆丰腔] ap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狎 | 胡甲 | 匣 | 狎 | 入聲 | 洽 | 開口二等 | 銜 | 咸 | ghrap/heap | ɣap |
详细解释
动词
(2) (形声。从手,擾省(
)声。本义:搅扰;扰乱)(3) 同本义
扰,扰乱也。——《玉篇》
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左传·襄公四年》
秦失其道,豪杰并扰。——《史记·太史公自序》
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三国志·吴主传》
(逆夷)不敢复行兹扰。——《广东军务记》
大惊扰。——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扰搅(搅扰);扰怨(扰民惹怨);扰紊(扰乱);扰逼(骚乱逼迫);扰累(扰害);扰习(言习以为常);扰夺(掠夺);扰民(侵扰百姓)
(5) 叨扰,指受人财物、饮食
凡吊及送丧葬者,必助其丧事而勿扰也。——司马光《书仪》
(6) 安抚;和顺
以扰万民。——《周礼·大宰》
(7) 又如:扰乂(安定,治理);扰绥(安抚)
(8) 驯养
乃扰畜龙。——《左传·昭二九年》
(9) 又如:扰化(教化);扰畜(驯服;驯养);扰柔(驯服);扰服(驯服);扰狎(驯服);扰民(驯服百姓);扰顺(驯服)
形容词
(1) 混乱;烦乱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扰冗(烦乱);扰惑(烦乱);扰烦(烦扰);扰弊(因纷扰而衰弊);扰嚷(犹吵闹);扰惧(惊恐,慌乱)
(3) 浑浊不清
水扰则鱼鳖不大。——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引《吕氏春秋》
(4) 柔弱;顺从
扰而毅。——《书·皋陶谟》
其后有刘累,学扰龙。——《史记·夏本纪》
里安户扰,罔有不咸。——宋· 曾巩文
(5) 又如:扰从(顺从);扰毅(和顺坚毅)
名词
家畜
其畜宜六扰。——《周礼·夏官》。郑玄注:“六扰,马、牛、羊、豕、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