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纸

zhuàng zhǐ [ zhuang zhi]
繁体 狀紙
注音 ㄓㄨㄤˋ ㄓˇ

词语释义

状纸 zhuàngzhǐ

(1) 旧法院发售专用于写诉状的统一纸张,也指所写的诉状

plaint form

词语解释

  1. 印有规定格式供写诉状用的纸。

  2. 诉状。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玄玄子 ﹞又是个无根蒂的,没个亲戚朋友与他辩诉一纸状纸,活活的顶罪罢了。” 柔石 《二月》:“穷人打官司总是输,我还是将来做一个律师,代穷人做状纸,辩诉。” 沙汀 《兽道》:“政府并没有接受她的状纸,他们仅仅命令保长向施材局帮她讨了一副棺材。”

引证解释

⒈ 印有规定格式供写诉状用的纸。

⒉ 诉状。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玄玄子﹞又是个无根蒂的,没个亲戚朋友与他辩诉一纸状纸,活活的顶罪罢了。”
柔石《二月》:“穷人打官司总是输,我还是将来做一个律师,代穷人做状纸,辩诉。”
沙汀《兽道》:“政府并没有接受她的状纸,他们仅仅命令保长向施材局帮她讨了一副棺材。”

状纸的国语词典

诉讼的文书。

状纸的网络释义

状纸

  • 状纸,zhuàng zhǐ,出自《二刻拍案惊奇》,旧时解释为法院发售专用于写诉状的统一纸张,也指所写的诉状,现指印有规定格式供写诉状用的纸或诉状。
  • 状纸造句

    这哪里是什么状纸啊,分明是一篇雕章琢句,踔厉风发的佳作。
    可当时那情景谁肯罢了?当时秀才的父亲便请人写好状纸,准备另日去府衙告状。
    在清代各地的官方状纸上,都附有统一印制的告状不准的相关事项,即通称的“状式条例,”以此对书状的有关内容等方面予以规范。
    将状纸交给一边的师爷,楚小姐轻轻的点了点头,道“知府大人,奶娘范氏说的都是实情!”。
    这次等于是抓了现行犯来见官,没有状纸,方应物便口述道老父母在上,小民见官是为谭公道敲诈勒索、并激起我村民变之事。
    有什么不敢,一个山神的官位谢某还没放在眼里,只要你们敢写状纸,本亭就敢受理!
    叶星?没有说话,只是抓起状纸就迅速的看起来,只是片刻后他又抬起头,似乎想张嘴问些什么。
    我们有叶片、心型和花朵状纸片可以使用。
    你可有状纸,呈上来让本官一阅。
    筒状纸罐比起一般的纸品包装具有硬度高、所占空间少、耐用、密封性好等优点,而且新颖的纸罐包装能让您的产品别树一格。
    将“赖词”写进状纸的目的,大概是为加重状子的分量,容易被受理吧。
    张永胜神态凄惶,一脸悔悟,状甚可怜;状纸之上,字迹清秀,可是他犯下的罪孽却也是让人惊怒……
    桌上的这一叠状纸,每件都查有实据,现在捅到县里,赵德民最轻要落个撤职查办。
    另外一个原因是摩擦力,没有折过的纸很平滑,无法扣住两个圆筒表面,波浪状纸则恰巧相反。
    哎呀,你这状纸写得不但层次分明、说理透彻,而且字体娟秀、悦目赏心哇!

    汉字详情

    zhuàng [zhuang]
    部首: 428
    笔画: 7
    五笔: UD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MIK
    四角: 331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爿( 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2)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状,犬形也。——《说文》

    且曰献状。——《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

    凡铸金之状。——《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

    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郦道元《水经注》

    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状类(形似);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4) 情形;状况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史记·淮阴侯列传》

    欲死秦军状。——《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状语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巡抚状闻。——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巴陵胜状。——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绘败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景状亦近。——蔡元培《图画》

    (5) 又如:现状;状容(形态);状候(情况;状态)

    (6) 聘任或奖励人员的证书 。如:奖状;委任状

    (7) 行状,记述死者事迹的一种文体,属于传记类

    敢以状私于执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8) 又如:状略(行状的大略);状式(行状的格式)

    (9) 诉状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状头(原告人);状儿(状子;起诉书);告状;状呈(即状子);状告(递状控告)

    (11) 书信

    是以前状辄述鄙城,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

    (12) 容貌,面貌

    妾无状。——《汉书·东方朔传》。注:“形貌也。”

    不韦使 楚服相见,王后悦其状,高其智。——《战国策·秦策》

    (13) 礼貌 。常与“无”连用,“无状”即没有礼貌之意

    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 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史记·项羽本纪》

    动词

    (1) 陈述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庄子·德充符》

    再思此言,自状其短,观过知仁,亦足称也。——洪迈《容斋四笔》

    (2) 描绘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文心雕龙》

    (3) 又如:状物(描绘事物);状写描绘

    (4) 描摹

    遂以五可之容颜发肤,神情态度,口写而手状之。——《聊斋志异》

    英文翻译

    form; appearance; shape; official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6

    宋本广韵

    zhǐ [zhi]
    部首: 332
    笔画: 7
    五笔: XQA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VMHVP
    四角: 221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

    (2) 同本义

    纸,絮也,一曰苫也。——《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

    令逵自选《公羊》 严、 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传》,与简纸经传各一通。——《后汉书·贾逵传》

    (3) 又如:纸撚儿(用易燃纸搓成的点火纸卷儿);纸标儿(纸做的出售标志);纸筋(用于做纸浆的废纸);纸阄(带有标记的纸片,用于拈韵);纸衣(以纸制成的衣服)

    (4) 冥钱,旧俗为祭奠鬼神而焚化的纸钱

    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西游记》

    (5) 又如:纸劄(纸糊的冥器);纸锞(纸钱);纸扎(纸糊的冥器);纸元宝(有金色或银色纸糊制的元宝形冥钱。迷信用品)

    (6) 文契,字据

    把小的驴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还不发出纸来。——《儒林外史》

    量词

    (1) 书信、文件的张;件

    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颜氏家训》

    (2) 又如:一纸空文;纸半张(即半张纸。比喻微不足道);太宗真迹六百纸

    英文翻译

    paper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