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甲

xī jiǎ [ xi jia]
注音 ㄒ一 ㄐ一ㄚˇ

词语释义

1.犀牛皮制的铠甲。犀皮不常有,或用牛皮,亦称犀甲。 2.借指军队。

词语解释

  1. 犀牛皮制的铠甲。犀皮不常有,或用牛皮,亦称犀甲。

    《楚辞·九歌·国殇》:“操 吴 戈兮被犀甲,车错轂兮短兵接。”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犀甲 吴 兵鬭弓弩,蛇矛 燕 骑驰锋鋩。” 郑泽 《王寅春日谒屈子祠》诗:“犀甲 吴 戈悲 战国 ,女萝山鬼怨灵修。”

  2. 借指军队。

    清 唐孙华 《文信国祠》诗:“犀甲逃荒谷,龙舆落海湾。”参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铁甲皮甲水犀鲛鱼》。

引证解释

⒈ 犀牛皮制的铠甲。犀皮不常有,或用牛皮,亦称犀甲。

《楚辞·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轂兮短兵接。”
唐杜牧《郡斋独酌》诗:“犀甲吴兵鬭弓弩,蛇矛燕骑驰锋鋩。”
郑泽《王寅春日谒屈子祠》诗:“犀甲吴戈悲战国,女萝山鬼怨灵修。”

⒉ 借指军队。参阅宋程大昌《演繁露·铁甲皮甲水犀鲛鱼》。

清唐孙华《文信国祠》诗:“犀甲逃荒谷,龙舆落海湾。”

犀甲的国语词典

犀牛皮制成的甲胄。

犀甲的网络释义

犀甲

  • 犀甲,中国古代用犀牛甲做成的步兵战衣。
  • 犀牛曾经遍布南中国地区,数量巨大,质地坚硬,因而被用来制作成士兵的甲胄,后世将此类甲胄都成为犀甲。
  • 犀甲造句

    犀甲的牛皮进行了硝制,甲片制作已使用金属模具,用丝带穿结,再进行彩绘。
    操无果因被犀甲,车错毂因短被揭。
    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
    娇靥犀甲碧叶护,山崖庭院展靓容。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夫纯钩,鱼肠之始下型,击则不能断,刺则不能入,及加之砥砺,摩其锋鄂,则水断龙舟,陆团犀甲。

    汉字详情

    [xi]
    部首: 421
    笔画: 12
    五笔: NIR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EHQ
    四角: 77259

    详细解释

    名词

    (1) 犀牛

    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说文》

    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尔雅》郭注

    水犀之甲。——《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

    黄支国献犀牛。——《汉书·平帝纪》

    正南以文献为献。——《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2) 又如:犀牛望月(形容长久盼望);犀分(划分。古代传说有水兽名水犀,出入有光,水为之分开,故云)

    (3) 犀牛皮

    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张逸少《北征凯旋诗》

    (4) 又如:犀帖(薄犀皮制的帷幔);犀革(犀牛皮)

    (5) 犀牛角 。可入药,也可制器

    饰以文犀。——《文选·曹植·七启》

    (6) 又如:犀箸(用犀牛角做的筷子);犀尘(犀柄尘尾)

    (7) 称人发际隆起的骨 。如:犀骨(如犀角之额骨。所谓贵者之相);犀顶龟纹(头顶骨隆起如犀角,脚掌上有龟背纹。旧时所谓贵人之相)

    形容词

    (1) 锋利;坚固

    虽有犀舟劲楫,…,有须者也。——《后汉书》

    (2) 又如:犀烛(比喻能明察事理者);犀光(锐利的目光);犀舟(坚固的船只);犀车(坚固的车子);犀兵(锋利的兵器);犀刻(观察事物锐利深刻)

    (3) 强,强大 。如:犀兵(强兵);犀卒(强兵);犀弩(强劲的弓弩);犀军(强兵)

    英文翻译

    rhinoceros; sharp, well-tempered

    方言集汇

    ◎ 粤语:sai1
    ◎ 客家话:[东莞腔] si1 [宝安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shi1 [台湾四县腔] si1 cih1 [梅县腔] si1 [陆丰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海陆丰腔] si1 chi1 [沙头角腔] si1 ci1
    ◎ 潮州话:s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西先稽齊開平聲開口四等se/seisiei
    jiǎ [jia]
    部首: 521
    笔画: 5
    五笔: LHN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L
    四角: 6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 同本义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易·解》

    (3)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4)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5) 武器

    得甲库,取器械。——《资治通鉴》

    (6) 披甲的人,即甲士

    晋侯饮 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

    精甲万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动物的坚硬的外壳 。如:龟甲;鳞甲

    (8)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如:指甲;趾甲

    (9)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如:保甲;甲首(元代每二十户为一甲,明代十户为一甲,一甲之长为甲长)

    (10) 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苏轼《喜雨亭记》

    (11) 又如:六甲甲胆(中医认为人的脏腑分五行,同属的再以甲乙分。胆与肝同属木,胆称甲木,亦称甲胆)

    (12) 六十甲子的省称 。如:年过花甲

    (13) 代词。用来指称佚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 。如:某甲与某乙

    (14) 姓

    动词

    (1) 居第一;冠于

    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3) 把甲衣穿在身上

    晞一营大噪,尽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甲马(披甲的战马;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甲坊署(掌管甲胄等的官署);甲伍(披甲执兵的队伍);甲士(押甲的战士);甲第连云(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 的样子)

    形容词

    第一的,上等的 。如:甲第(上等的府第;指豪富之家)

    英文翻译

    armor, shell; fingernails; 1st heavenly stem

    方言集汇

    ◎ 粤语:gaap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p7 [客英字典] gap7 [台湾四县腔] gap7 [梅县腔] gap7 [沙头角腔] gap7 [东莞腔] gap7 [陆丰腔] gap7 [客语拼音字汇] gab5 [宝安腔] gap7
    ◎ 潮州话:g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二狎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狎入聲開口二等krap/keapk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