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牛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
《礼记·曲礼下》:“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庄子·列御寇》:“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芻菽,及其牵而入於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孰与衔轡而伏櫪,同被绣於牺牛哉!” 唐 薛逢 《惊秋》诗:“长笑 李斯 称溷鼠,每多 庄叟 喻牺牛。” 宋 王禹偁 《对雪感怀》诗:“詎能悲鵩鸟,早舍畏牺牛。”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
引《礼记·曲礼下》:“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
《庄子·列御寇》:“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芻菽,及其牵而入於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孰与衔轡而伏櫪,同被绣於牺牛哉!”
唐薛逢《惊秋》诗:“长笑李斯称溷鼠,每多庄叟喻牺牛。”
宋王禹偁《对雪感怀》诗:“詎能悲鵩鸟,早舍畏牺牛。”
牺牛的网络释义
牺牛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羲声。本义:做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
(2) 同本义
牺,宗庙之牲也。——《说文》
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书·微子》。传:“色纯曰牺。”
共其牺牲。——《周礼·牧人》。注:“毛羽完具也。”
宗庙曰刍豢、山川曰牺牲。——《大戴礼记·曾子大圆》
自惮其牺也。——《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名词,古代供祭祀用的牲畜,指猪、牛、羊等。玉,指玉器。帛,丝织品。)——《左传·庄公十年》
(3) 又如: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牺羊(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羊);牺牢(供宴飨或祭祀用的牛、羊、猪);牺宰(古代祭祀时掌管牺牲的官吏)
(4) 指伏羲氏
于穆二圣,仁等春生,除弃周汉遐轨 牺庭。——《魏书·程骏传》
(5) 又如:牺年(伏羲氏之世。借指太平盛世);牺皇(羲皇。称伏羲氏)
(6) 酒樽名(以前读
,今读 )牺,酒尊名。——《集韵》
(7) 又如:牺人(官名。专掌供设酒醴的官吏);牺羽(古代雕饰于酒樽的禽鸟图案);牺杓(瓢的别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i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耕牛(耕地用的牛);牛酒(牛和酒);牛旄(即旄牛尾);牛性(牛的本性);牛埭(用牛力拉船过堰);牛领(牛的脖子);牛具(耕牛和农具);牛刀(宰牛的刀。常比喻大材器);牛蓑(牛衣。泛指蓑衣);牛骥同皂(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喻愚贤不明;牛骥共牢);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地位);牛眠地(合适的坟地)
(4) 星名。牛宿的省称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晋书·张华传》
(5) 姓
形容词
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ngiu2 [客语拼音字汇] ngiu2 [沙头角腔] ngieu2 [东莞腔] ngiu2 [海陆丰腔] ngiu2 [客英字典] ngiu2 ngeu2 [陆丰腔] gniu3 [梅县腔] niu2 ngieu2 [台湾四县腔] ng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牛 | 語求 | 疑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ŋĭəu | ngiu/ngi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