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口

shēng kou [sheng kou]
注音 ㄕㄥ ㄎㄡ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牲口 shēngkou

(1) 牲畜的俗称。专指供人役使的家畜,如牛、马、骡、驴等

beasts of burden;draught animal

词语解释

  1. 牲畜的俗称。泛指禽兽等动物。亦专指为人服役的家畜,如牛、马、驴、骡等。

    《通典·食货七》:“自十三载以后, 安禄山 为 范阳 节度,多有进奉驼马牲口,不旷旬日。”《明史·职官志三》:“其外有内府供用库……牲口房。”原注:“收养异兽珍禽。”《金瓶梅词话》第五五回:“分付叫把牲口牵到后槽去。”《儒林外史》第二一回:“那几个人都上了牲口……那一羣马泼剌剌的如飞一般也似去了。”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四章:“他刚从外面使车回来,正在喂牲口。”

引证解释

⒈ 牲畜的俗称。泛指禽兽等动物。亦专指为人服役的家畜,如牛、马、驴、骡等。

《通典·食货七》:“自十三载以后, 安禄山为范阳节度,多有进奉驼马牲口,不旷旬日。”
《明史·职官志三》:“其外有内府供用库……牲口房。”
原注:“收养异兽珍禽。”
《金瓶梅词话》第五五回:“分付叫把牲口牵到后槽去。”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那几个人都上了牲口……那一羣马泼剌剌的如飞一般也似去了。”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十四章:“他刚从外面使车回来,正在喂牲口。”

牲口的国语词典

牲畜类的总称。或指被人役使的家畜,如牛、马、驴、骡等。《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此刻正是沿途大水,车断走不得,你难道还能骑长行牲口去不成?」也作「生口」。

牲口的网络释义

牲口

  • 牲口,指牲畜的俗称。专指供人役使的家畜,如牛、马、骡、驴等。
  • 牲口的翻译

    英语: animals used for their physical strength (mules, oxen etc)​, beast of burden
    德语: Vieh (S)​
    法语: bétail, bête

    牲口造句

    每次下地,赵大叔都要嘱咐赶牲口的人小心点。
    周扒皮向来把长工当牲口使唤。
    他恍惚意识到他和牲口区别不大了。
    他们喜欢下象棋,棋子的造型是牛羊马等牲口造型,游戏规则类似今天的国际象棋。
    你方才算完水钱又算草钱,算完草钱又算牲口钱,就是这样算的。
    第六天,冬天的明亮太阳把积雪照成教人目眩的了。那辆终于套好了的长途马车在旅馆门外等着,一大群白的鸽子从它们的厚而密的羽毛里伸着脑袋,亮出它们那种瞳孔乌黑的玫瑰色眼睛,稳重地在六匹牲口的脚底下散步,向着牲口撒下的热气腾腾的粪里边寻觅它们的营养物。
    化冻春整地时抡镢头刨高粱茬子,赶牲口耙地,用木榔头敲打茬子,装车往回运茬子,平整土地,好准备开犁。
    电磨用来磨小麦,冯家川的人家从此不再用牲口拉磨磨麦子了,粉碎机则可以把包谷杆子之类的东西破碎后用来喂猪,冯家川成了让周边的山区居民无比羡慕的地方。
    他还爆料,第一次主持节目时,因为紧张,差点临阵脱逃;回忆当年记者生涯,他一度用牲口形容自己;谈及爱情观,他更是直言无忌……
    牲口棚里的牲口饿得朝她嗷嗷叫。
    应该先禀告尊长,然后选择吉日良时,备齐祭祀的牲口果品,庄而重之地按照礼节进行方可。
    “无才干、无武功、无口才”的三无人员姜子牙,开过酒店、贩过牲口,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只是不经意的在某个角落发现惊世骇俗的红苕花,然后引发几只牲口狂啸着冲出早已孤寂的校园。
    先是办了初级社,然后是办高级社,到后来,又办起了人民公社,全体村民都将土地归公,所有牲口和农具也集中到了生产队。
    对不起,生为女人,所以身如牲口;对不起,身为女人,所以命若飘萍。
    我必打发野地的走兽到你们中间、使你们丧失儿女,剪灭你们的牲口、减少你们的人数,你们的道路就荒凉。
    饱受饥荒缺衣无食的少女,半裸着身子被装上运牲口的货车运往上海的妓院。
    此外,园里还有一个牲口棚,最初是救济院的厨房,现在主教在那里养着两头母牛。
    水坑干涸了,在光秃秃的绵延起伏的山坡上,我们看到到处都是死去的牲口。
    轧碾用牲口当然省力,且功效倍增,所以毛驴常套在碾上。

    汉字详情

    shēng [sheng]
    部首: 422
    笔画: 9
    五笔: TRTG
    五行:
    仓颉: HQHQM
    四角: 255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从生。本义: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

    (2) 同本义

    牲,牛完全也。——《说文》。按,牛完全当为字之训。

    全曰牲,伤曰牛。——《谷梁传·哀公元年》

    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是牲者,祭祀之牛也。——《周礼·庖人》注

    用大牲。——《易·萃》。郑注:“大牲,牛也。”

    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3) 又如:牲体(古时祭祀用的牺牲的躯体);牲礼(祭祀时的用牲之礼);牲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牲事(古代祭祀中有关准备牺牲的事)

    (4) 泛指供祭祀、盟誓及食用的家畜,包括牛、羊、豕、马、犬、鸡等

    掌牧六牲。——《周礼·牧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左传·庄公十年》

    (5) 又如:牲犊(古代诸侯向天子供膳的小牛);牲饩(所献赠的活的牛羊豕);牲醪(牲体);牲头(祭祀用的牲畜之头);牲糈(祭祀用的牲畜和精米);牲币(牺牲和币帛);牲号(牺牲的名号)

    (6) 指野生动物

    是故为礼以奉之: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7) 通“腥”。生的肉食

    凡诸侯之礼,上公五积…鼎簋十有二,牲三十有六,皆陈。——《周礼·掌客》

    英文翻译

    sacrificial animal; animal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g1 sa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ang1 sen1 [梅县腔] sang1 sen1 [海陆丰腔] sang1 sen1 [东莞腔] sang1 [沙头角腔] sang1 [宝安腔] sang1 [陆丰腔] se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g1 sen1 [客英字典] sang1 s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所庚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srvng/shangʃɐŋ
    kǒu [kou]
    部首: 319
    笔画: 3
    五笔: KKKK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R
    四角: 6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人口,人口数量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如:碗口;杯口

    形容词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量词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英文翻译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ha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u3 heu3 [宝安腔] kiu3 hiu3 [客语拼音字汇] heu3 keu3 [东莞腔] keu3 [梅县腔] heu5 keu3 [陆丰腔] keu3 [客英字典] keu3 h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heu3 [海陆丰腔] kieu3 he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后上聲開口一等kʰəukhux/q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