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痒痒

yá yǎng yǎng [ ya yang yang]
繁体 牙癢癢
注音 一ㄚˊ 一ㄤˇ 一ㄤˇ

词语释义

愤恨而切齿。

词语解释

  1. 愤恨而切齿。

    《红楼梦》第三十回:“他们是憨皮惯了的,早已恨的人牙痒痒。” 茅盾 《秋收》二:“ 老通宝 恨得牙痒痒地,没有办法。”

引证解释

⒈ 愤恨而切齿。

《红楼梦》第三十回:“他们是憨皮惯了的,早已恨的人牙痒痒。”
茅盾《秋收》二:“老通宝恨得牙痒痒地,没有办法。”

牙痒痒的国语词典

形容愤恨切齿。

牙痒痒的网络释义

牙痒痒

  • 牙痒痒,汉语词汇。
  • 拼音:yá yǎng yǎng
  • 释义:愤恨而切齿。
  • 牙痒痒造句

    岳东恨得牙痒痒,却也不敢有对徽商轻举妄动,因为在盐业中,徽商财雄势大,扬州一半以上的盐场都是安徽人的,其中犹以黄、汪、吴三族为甚。
    在剧中,海陆饰演的张晓君和张迪饰演的刘嘉佑可谓是一对苦命鸳鸯,原本相爱的两人却因为众多反面角色的挑拨而相互误会产生隔阂,令一大批观众恨得牙痒痒。
    剧中令人恨得牙痒痒的小三张家宁,为了平息众怒,更是一口吃下敷过脸的黄瓜切片!
    武玄奇恨得牙痒痒,撇开书本看着程冉,眼睛时而朝那片山谷瞄上一瞄妞!你这是在放火。
    此时黄石不由有些牙痒痒的,被围寨的那几天经常能看到海盗的大掌柜在不过二十丈的距离耀武扬威,要是当时就有一支这样的钢弩,怕是早就解围了。
    赵成恨得牙痒痒的,他感觉这事儿有点邪门,按照他们团伙的约定俗成,一般遇到这么邪门的事情最好的做法就是避之则吉。
    看着陈天一等人整天发微博、发微信,晒那些漂亮的风景和美食,躺在病床上的雷老大就恨得牙痒痒。
    郭暖气得牙痒痒,浑身也颤抖了,一时也顾不得以大欺小了,眼前这两小子,尤其是紫衣孩子实在是太可恶了,要是长大了,恐怕大唐有多了一个误国殃民的大混蛋。
    我的小伙伴叫何俊辉,他黑黑的脸给我们一个“非洲黑人”的印象,所以我们又叫他“黑人”。因为我们经常这样叫他,总是气得他牙痒痒的,想动手打人。
    晚报讯名声在外的襄阳路一直以来都受到销售“假冒名牌”的指责,特别是一些国外名牌厂商,早就对它“恨得牙痒痒”了。
    罗晨似乎真的有些取舍两难,每部功法都有优缺点,优点都很吸引人,而缺点也让人恨的牙痒痒。
    门主梅慧儿恨得粉唇差一点咬出血,碎米牙痒痒地,恨不能把庄中之人寝皮食肉,加之野心的需要消灭红叶山庄当然成了势在必果之举。
    那老板顿时面如土色,狼狈万状,而他在心里面狠得牙痒痒,骂道“不懂规矩的乡下小子,坏了我的大好事!”。
    多少娇俏妙龄的女子半吐半露,欲拒还迎的示好,薛遒嫉妒得牙痒痒,但是却都被他视若无睹地搪塞过去了。
    狄龙气的牙痒痒,张语嫣这家伙看上去挺乖挺温和的样子,其实骨子里蔫儿坏,狄龙算是体会到了,至少她随便顶上一句就能让狄龙冒火。

    汉字详情

    [ya]
    部首: 441
    笔画: 4
    五笔: AH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VDH
    四角: 712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2)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说文》

    皮草齿牙。——《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3) 又如:牙祭(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无关紧要的咒)

    (4) 形状像齿的东西

    檐牙高啄。——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狼牙山

    (6) 特指象牙

    牙旗缤纷。——班固《东京赋》。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7) 又如:牙樯(饰有象牙的桅杆);牙牌(骨牌。用象牙、竹、木或兽骨制的赌具,也用来占卜或娱乐。共三十二张,上面刻有点数);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颜色);牙梳(象牙梳子);牙章(象牙的印章)

    (8) 买卖介绍人;经纪人 。如:牙郎(掮客;买卖双方的中间介绍人);牙媪(牙嫂。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渔利的妇女,官媒);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侩)

    (9) 古称军中长官住所 。如:牙将(古代中下级军官);牙门(长官前的牙旗);牙官(牙门官。武官)

    (10) 萌芽

    霍氏有事萌牙。——《汉书·金日磾传》

    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淮南子·俶真》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11) 通“伢”。孩童

    唐且华颠以悟 秦, 甘罗童牙而报 赵。——《后汉书·崔駰传》

    (12) 姓

    形容词

    (1) 形容一个人聪明,敏捷,机警,灵巧,不好对付 。如:这孩子真牙

    (2) 副贰,辅佐 。如:牙将

    英文翻译

    tooth, molars, teeth; serr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2 [梅县腔] nga2 [陆丰腔] nga3 [东莞腔] nga2 [台湾四县腔] nga2 [宝安腔] nga2 [沙头角腔] nga2 [客语拼音字汇] nga2 [客英字典] nga2
    ◎ 潮州话:ghê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ŋangra/ngea
    yǎng [yang]
    部首: 513
    笔画: 11
    五笔: UUDK
    五行:
    仓颉: KTQ
    四角: 0015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养声。本义:一种皮肤不适、引人欲搔的感觉)

    (2) 同本义 。如:痒刺刺(形容痒的感觉强烈);痒处(发痒的部位);痒背(作痒的背)

    (3) 形容某些难以抑制的强烈愿望

    花前技痒又成诗。——宋· 陆游《还东》

    (4) 又如:痒滋滋(形容按捺不下某种兴奋的情绪);痒酥酥(形容产生某种难以压抑的强烈愿望;形容轻松愉快的感觉);痒处(指心里怀的强烈愿望或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英文翻译

    itch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似羊陽開平聲開口三等zsiang/sziangzĭaŋ
    yǎng [yang]
    部首: 513
    笔画: 11
    五笔: UUDK
    五行:
    仓颉: KTQ
    四角: 0015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养声。本义:一种皮肤不适、引人欲搔的感觉)

    (2) 同本义 。如:痒刺刺(形容痒的感觉强烈);痒处(发痒的部位);痒背(作痒的背)

    (3) 形容某些难以抑制的强烈愿望

    花前技痒又成诗。——宋· 陆游《还东》

    (4) 又如:痒滋滋(形容按捺不下某种兴奋的情绪);痒酥酥(形容产生某种难以压抑的强烈愿望;形容轻松愉快的感觉);痒处(指心里怀的强烈愿望或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英文翻译

    itch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似羊陽開平聲開口三等zsiang/sziangz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