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慧

yá huì [ ya hui]
注音 一ㄚˊ ㄏㄨㄟˋ

词语释义

牙慧 yáhuì

(1) 指别人说过的话

拾人牙慧
trite expression;spittle

词语解释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云:‘ 康伯 未得我牙后慧。’”原谓言外的理趣,后以“牙慧”指旧有的观点、见解和说法等。

    《西湖佳话·孤山隐迹》:“﹝ 林逋 ﹞为诗孤峭澄淡,自写胸臆,絶不袭人牙慧。”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大蜈蚣》:“有客惯将牙慧拾,合呼他作可怜虫。”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其下焉者,则拾牙慧,蒙虎皮,借此以为阶进之路。”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此地有人拾‘彼间’牙慧,大讲‘革命文学’,令人发笑。”

引证解释

⒈ 原谓言外的理趣,后以“牙慧”指旧有的观点、见解和说法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 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西湖佳话·孤山隐迹》:“﹝林逋﹞为诗孤峭澄淡,自写胸臆,絶不袭人牙慧。”
清许秋垞《闻见异辞·大蜈蚣》:“有客惯将牙慧拾,合呼他作可怜虫。”
梁启超《新民说》十一:“其下焉者,则拾牙慧,蒙虎皮,借此以为阶进之路。”
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此地有人拾‘彼间’牙慧,大讲‘革命文学’,令人发笑。”

牙慧的国语词典

别人说过的言论、见解。如:「拾人牙慧」。《西湖佳话.孤山隐迹》:「为诗孤峭澄淡,自写胸臆,绝不袭人牙慧。」也作「牙后慧」。

牙慧的网络释义

牙慧

  • 牙慧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yahui,出自成语”拾人牙慧”,指牙缝里的一点聪明。
  • 牙慧的翻译

    英语: repetition, other person's opinion, hearsay, parroting

    牙慧造句

    书中提到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方案,而且还是拾人牙慧。
    这篇论文毫无见地,不过拾人牙慧而已。
    这副春联的词语能别出新意,不拾人牙慧,十分难得。
    写作文要有新意,不可拾人牙慧。
    他只是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罢了。
    写文章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那文章就没有什么价值。
    他没有真才实学,只是拾人牙慧,别人没有看穿罢了。
    我要的是创新的点子,而不是拾人牙慧的老套。
    这个节目只是把外国节目型态照抄,拾人牙慧而已。
    在现今的学术界,有没有拾人牙慧的人存在呢?
    小弟这场演讲的内容只是拾人牙慧而已,请多多指教!
    他喜欢拾人牙慧,怎知用得不恰当,反而闹了笑话。
    这件作品的设计理念,有拾人牙慧之嫌。
    个别人,一留学外国,便拾人牙慧。
    这是拾人牙慧的看法,缺乏创意。
    发表意见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要拾人牙慧。
    写论文要有创见,不可拾人牙慧。
    他才读了几本古书,说起话来就老是咬文嚼字,拾人牙慧,真让人受不了。
    不管是在家里面还是在教室里我们都不能带着拾人牙慧的去学习。
    或出于托古改制,或因为占得地统,或不甘拾人牙慧,王莽、曹睿、李亨的标新立异,使当时的历法较为混乱。

    汉字详情

    [ya]
    部首: 441
    笔画: 4
    五笔: AH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VDH
    四角: 712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2)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说文》

    皮草齿牙。——《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3) 又如:牙祭(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无关紧要的咒)

    (4) 形状像齿的东西

    檐牙高啄。——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狼牙山

    (6) 特指象牙

    牙旗缤纷。——班固《东京赋》。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7) 又如:牙樯(饰有象牙的桅杆);牙牌(骨牌。用象牙、竹、木或兽骨制的赌具,也用来占卜或娱乐。共三十二张,上面刻有点数);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颜色);牙梳(象牙梳子);牙章(象牙的印章)

    (8) 买卖介绍人;经纪人 。如:牙郎(掮客;买卖双方的中间介绍人);牙媪(牙嫂。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渔利的妇女,官媒);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侩)

    (9) 古称军中长官住所 。如:牙将(古代中下级军官);牙门(长官前的牙旗);牙官(牙门官。武官)

    (10) 萌芽

    霍氏有事萌牙。——《汉书·金日磾传》

    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淮南子·俶真》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11) 通“伢”。孩童

    唐且华颠以悟 秦, 甘罗童牙而报 赵。——《后汉书·崔駰传》

    (12) 姓

    形容词

    (1) 形容一个人聪明,敏捷,机警,灵巧,不好对付 。如:这孩子真牙

    (2) 副贰,辅佐 。如:牙将

    英文翻译

    tooth, molars, teeth; serr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2 [梅县腔] nga2 [陆丰腔] nga3 [东莞腔] nga2 [台湾四县腔] nga2 [宝安腔] nga2 [沙头角腔] nga2 [客语拼音字汇] nga2 [客英字典] nga2
    ◎ 潮州话:ghê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ŋangra/ngea
    huì [hui]
    部首: 440
    笔画: 15
    五笔: DHD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QJSMP
    四角: 5533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彗声。本义:聪明,有才智)

    (2) 同本义

    慧,儇也。——《说文》

    知或谓之慧。——《方言》三

    (3) 注:“慧,儇,皆意精明。”

    亟见窕察谓之慧。——《贾子道术》

    柔质受谏曰慧。——《周书·谥法》

    周子有兄而无慧。——《左传·成公十八年》

    而慧者不以藏书箧。——《韩非子·喻老》

    (4) 又如:慧侠(有才华,有胆略);慧给(聪敏而有口才);慧种(优良的天赋秉性);慧黠(聪敏机智);慧美(聪明美丽)

    (5) 狡黠 。如:慧齿(灵巧的口齿)

    (6) ∶眼睛清明

    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伤寒论》

    名词

    佛教名词 。意译为慧,智慧。如:慧目(指智慧的眼目能洞察世间的一切现象);慧光(智慧的光,能了彻一切);慧寂(佛教谓智慧和禅定);慧业(指智慧的业缘)

    英文翻译

    bright, intelligent; intellig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3 wai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fi4 fui4 [东莞腔] fui5 [客英字典] fui5 [海陆丰腔] fui6 [梅县腔] fi5 [宝安腔] fui5 [沙头角腔] fui5 [陆丰腔] fui6 [台湾四县腔] f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桂齊合去聲合口四等ɣiweighueh/hu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