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印

yá yìn [ ya yin]
注音 一ㄚˊ 一ㄣˋ

词语释义

1.即佛牙。 2.用象牙制的印章。 3.齿痕。

词语解释

  1. 即佛牙。

    《法苑珠林》卷四七:“汝初成道时,当取一牙印,印汝脚足下,千辐轮现。”

  2. 用象牙制的印章。

  3. 齿痕。

引证解释

⒈ 即佛牙。

《法苑珠林》卷四七:“汝初成道时,当取一牙印,印汝脚足下,千辐轮现。”

⒉ 用象牙制的印章。

⒊ 齿痕。

牙印的网络释义

牙印

  • 牙印:名词
  • 牙印:电影
  • 牙印 (名词)

  • 解释 1.即佛牙。2.用象牙制的印章。3.齿痕
  • 1. 即佛牙。《法苑珠林》卷四七:“汝初成道时,当取一牙印,印汝脚足下,千辐轮现。”
  • 2. 用象牙制的印章。
  • 3. 齿痕。
  • 牙印造句

    鲨鱼说着亮出了左臂上的一道牙印,一脸的淫笑道。
    在我上学的那时候,女孩们常把铅笔咬得满身牙印,而男生通常会用指甲剔掉上面的漆。
    如霜的雪色衣袍,宽广的长袖口有一道妖治的艳红色连云花纹,长长的银发在风中凌乱飞舞,毫无瑕疵的脸宠俊美绝伦,一双银色的眼眸如月下一河潋滟的水,清泠而深邃,眉间一弯绯色的月牙印记衬得整张面容显出几分高贵与张扬傲然之气。
    他历经多次格斗,颈圈上留下了道道狗的牙印,现在项圈也变形了。
    事後,遥夜那遍体鳞伤的身体,在肩胛骨的皮肉上再度增添了四道牙印外型的见血伤痕……。
    当然为了避免手臂上再多一道牙印,他果断决定还是把这话烂在肚子里吧……
    十几秒后,当阿狼满脸是血,额头上还有几道牙印时,他终于爬回门口,将手伸向了老诺,似乎想要求救。
    过了一会儿,牙印确实淡退了,因而我也就没再继续深想,只宽慰自己说,也许就是一些脏东西粘在了皮肤上而已。
    怪不得我心里害怕,因为小时候,我曾被屋场里的狗咬过一回,至今小腿上还留下了三个小小的狗牙印。
    的一声惨叫,陈辰胳膊上就又多了一道牙印……
    盯着那道牙印,小家伙有些不安地扭动了几下身子。
    一排小木片整齐的被透明胶带固定在小腿上,把眼镜那瘦小的腿围了个结结实实,上面还清晰可见到一排牙印,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木片上。
    缚妖索这玩意儿太低级了,有我没它,有它我也要把它弄没了。——月牙印记。沧澜止戈。
    她说,我的过去,与你们相同,从一个人,再回归到一个人的宿命。只是,留下一个无法消除的牙印,噬在喉头,再深一寸,致命。书海沧生。
    上网、打字、发微博、发微信,他嘴唇边的小水泡灭了又生,触屏笔已被他咬得瘪陷下去,上面“烙”下无数的牙印。
    谁知这位举重冠军口劲了得,一口下去,牙印就清晰地“烙”在了这枚宝贵的“金镶玉”上。
    冬天已经开始张嘴咬人了,他的牙印就清晰地印在兵工厂的阵容上。
    钟神秀看着五步蛇王留下的牙印,没用片刻,刚刚还在涌血的小窟窿居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封口。
    大坏蛋,你一定要记得我,我在你身上留下的这道牙印,以后你想我的话,就看看这道牙印。

    汉字详情

    [ya]
    部首: 441
    笔画: 4
    五笔: AH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VDH
    四角: 712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2)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说文》

    皮草齿牙。——《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3) 又如:牙祭(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无关紧要的咒)

    (4) 形状像齿的东西

    檐牙高啄。——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狼牙山

    (6) 特指象牙

    牙旗缤纷。——班固《东京赋》。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7) 又如:牙樯(饰有象牙的桅杆);牙牌(骨牌。用象牙、竹、木或兽骨制的赌具,也用来占卜或娱乐。共三十二张,上面刻有点数);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颜色);牙梳(象牙梳子);牙章(象牙的印章)

    (8) 买卖介绍人;经纪人 。如:牙郎(掮客;买卖双方的中间介绍人);牙媪(牙嫂。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渔利的妇女,官媒);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侩)

    (9) 古称军中长官住所 。如:牙将(古代中下级军官);牙门(长官前的牙旗);牙官(牙门官。武官)

    (10) 萌芽

    霍氏有事萌牙。——《汉书·金日磾传》

    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淮南子·俶真》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11) 通“伢”。孩童

    唐且华颠以悟 秦, 甘罗童牙而报 赵。——《后汉书·崔駰传》

    (12) 姓

    形容词

    (1) 形容一个人聪明,敏捷,机警,灵巧,不好对付 。如:这孩子真牙

    (2) 副贰,辅佐 。如:牙将

    英文翻译

    tooth, molars, teeth; serr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2 [梅县腔] nga2 [陆丰腔] nga3 [东莞腔] nga2 [台湾四县腔] nga2 [宝安腔] nga2 [沙头角腔] nga2 [客语拼音字汇] nga2 [客英字典] nga2
    ◎ 潮州话:ghê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ŋangra/ngea
    yìn [yin]
    部首: 215
    笔画: 5
    五笔: QGBH
    五行:
    仓颉: HPSL
    四角: 7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2) 同本义

    印,执政所持信也。——《说文》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独断》

    印,验也。——《苍颉篇》

    玺谓之印。——《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

    每字为一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布字印。

    每一字皆有数印。

    其印自落。

    (3) 又如:印务(有关印章管理和收发文书的工作;也指官印和职务);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印佩(官印);印牌(将印或令牌);印囊(古代装印信的口袋);印曹(掌刻印的官)

    (4) 泛指图章

    凡写诗文,名印当在上,字印当在下,道号又次之…试看宋元诸儒真迹中,用印皆然。—— 明· 徐官《古今印史》

    (5) 又如:打印(盖图章);印匣(印章盒);印篆(印章);印合(印盒,模子)

    (6) 痕迹,标记

    原来宋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唤做“打金印”。——《水浒传》

    (7) 又如:手印;印痕;印识(犹印记)

    (8) 用尖头工具划的线 。如:活塞在汽缸壁上划的一道印

    (9) 姓

    动词

    (1) 盖章

    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睡虎地秦墓竹简》

    (2) 又如:印子债(一种高利贷,即印子钱);印结(清制外省人在京考试或捐官,皆须在京的同乡京官为具保结,上盖六部印,这文书叫“结”。盖印的“结”叫“印结”);印马(验收马匹时诸监按马之优劣,在不同部位加不同印记);印子铺(房)(放印子钱的处所);印封(盖印的封泥);印署(盖印签押)

    (3) 印刷

    板印书籍。——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若止印二三本。

    若印数十本。

    此印者才毕。

    (4) 又如:印板(指用木或金属雕成的印刷底板);印板儿(刻着字的板。喻印象深刻);印造(印刷制作)

    (5) 印证 。证明与事实相符

    虽时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证印:印证)。——清· 袁枚《祭妹文》

    (6) 又如:印正(证明;验证)

    (7) 铭刻 。如:深深印在脑子里

    (8) 直接将 印在 上 。如:印有两分的邮票

    (9) 使物上留下痕迹

    脚上印着黄泥。——郭沫若《女神》

    (10) 又如:印合(模子)

    英文翻译

    print, seal, stamp, chop, mark

    方言集汇

    ◎ 粤语:jan3 ngan3
    ◎ 客家话:[梅县腔] jin5 [海陆丰腔] rin5 rang5 [客英字典] jin5 [陆丰腔] jin5 [客语拼音字汇] yin4 [宝安腔] jin5 [沙头角腔] jin5 [东莞腔] jin5 [台湾四县腔] jin5 jang5
    ◎ 潮州话:ing3 「揭阳」ê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刃眞A去聲開口三等眞Aqjinh/innʔĭĕ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