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土

jué tǔ [ jue tu]
注音 ㄐㄩㄝˊ ㄊㄨˇ

词语释义

1.官爵和封地。 2.指接受官爵和封地。

词语解释

  1. 官爵和封地。

    《东观汉记·阴兴传》:“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令天下觖望。”《新唐书·封常清传赞》:“ 常清 乃驱市人数万以婴贼锋,一战不胜,即夺爵土。” 元 丁复 《次韵噩无梦楩用堂吴中倡和佳什》:“ 刘郎 爵土方诸将, 严子 生涯老一裘。”

  2. 指接受官爵和封地。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夫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祸。”

引证解释

⒈ 官爵和封地。

《东观汉记·阴兴传》:“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令天下觖望。”
《新唐书·封常清传赞》:“常清乃驱市人数万以婴贼锋,一战不胜,即夺爵土。”
元丁复《次韵噩无梦楩用堂吴中倡和佳什》:“刘郎爵土方诸将, 严子生涯老一裘。”

⒉ 指接受官爵和封地。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夫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祸。”

爵土的网络释义

爵土

  • 爵土,读音jué tǔ,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官爵和封地。
  • 汉字详情

    jué [jue]
    部首: 445
    笔画: 17
    五笔: EL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WLI
    四角: 20746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古代饮酒器。本义:古代酒器。青铜制)

    (2) 盛酒的礼器,形似雀,青铜制,有流、两柱、三足,用以温酒或盛酒,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

    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说文》

    实二爵。——《仪礼·特牲礼》

    殷以斝, 周以爵。——《仪礼·明堂位》

    洗爵奠斝。——《诗·大雅·行苇》

    虢公请器,王与之爵。——《左传·庄公二十一年》

    (3) 爵位,爵号,官位

    王者之制禄爵。——《礼记·王制》

    受爵不让。——《诗·小雅·角弓》

    请卖爵子。——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爵通侯。——《汉书·李广苏建传》

    高爵显位。——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又如:爵人(有爵位吃俸禄的人);爵敕(分封爵位的敕书);爵谥(爵位和谥号);爵号(爵位的名号);爵等(爵位的等级)

    (5) 通“雀”。一种鸟,赤黑色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易·中孚》

    (6) 又如:爵跃(如雀之跳跃。表示欣喜之极);爵踊(足不离地而跳);爵钗(雀形的发钗);爵韦(赤黑色的韦);爵室(古代船上的远望室)

    动词

    授予官爵 。如:爵命(封爵受职)

    英文翻译

    feudal title or rank

    方言集汇

    ◎ 粤语:zoek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ok7 [宝安腔] ziok7 [海陆丰腔] ziok7 [梅县腔] ziok7 [陆丰腔] ziok7 [东莞腔] ziok7 [客语拼音字汇] jiog5 [客英字典] zi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即略藥開入聲開口三等tsĭakciak/ziak
    [tu]
    部首: 334
    笔画: 3
    五笔: FF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G
    四角: 40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2)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

    百谷草木丽乎土。——《易·彖传》

    禹敷土。——《书·禹贡》

    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

    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不若燔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土膏微润。——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又如:土粉(粉刷墙壁用的白垩土);土力(土壤肥沃的程度);土化(施肥使土壤肥沃);土坷拉(土块);土山(泥土堆积成的山);土城(土筑之城);土堡(用土石筑成的碉堡);土堰(土筑成的拦水坝);土阶茅屋(谓居住俭朴)。又指炼金术者的四大元素之一和五行之一。如:水、火、木、金、土

    (4) 土地

    甘食其土之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土工(从事挖土埋人工作的人);土宇(土地住宅);土田(土地田畴);土功(治水土的工程);土作(土木工程);土薄(土地硗薄);守土有责;土公(土地神)

    (6) 尘土 。如:土雨(飞扬的尘土);他鞋上都是土

    (7) 领土,国土

    天府之土。——《三国志·诸葛亮传》

    北土禾平。——《资治通鉴》

    能守其土。——宋· 苏洵《六国论》

    守土吏或降。——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8) 又如:土疆(领土);土境(领土,国土)

    (9) 乡土,居处。某人的出生地、出身地、居住地或国籍地 。如:故土;土棍(地方上的无赖、地痞);土团(乡里的自卫组织);土豪(乡里仗势欺人的人);土风(乡土歌谣);土思(思念故乡);土宇(乡土和屋宅)

    (10) 坟墓 。如:土眼(坟);土中人(坟中人);土中宅(坟墓);土骨堆(坟)

    (11) 烟土,粗制的鸦片 。如:土栈(贩运、囤积鸦片烟的商行);运土

    (12) 平原,平地 。如:土国(地处平原的国家)

    (13) 田

    土,田也。——《尔雅》。郝懿行义疏:土为田之大名,田为已耕之土。对文则别,散则通也。

    (14) 中医学上指脾

    不想春气渐深,肝木克了脾土,每日只吃两碗米汤,卧床不起。——《儒林外史》

    (15) 土地神。后作“社”

    天子祭天,诸侯祭土。——《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16)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分布在青海省及甘肃天祝等地

    (17) 姓

    形容词

    (1) 本地的;本国的;地方的 。如:土兵(地方兵;民兵);土帮(当地人结成的团伙);土货(本地出产的货品);土酥(本地产的酒);土音(本地语音);土兵(地方兵)

    (2) 指民间延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区别于“洋”)。如:土栈(经营土特产品的商行);土造,土制(土法制造);土法;土纸

    (3) 属于或关于普通语言的 。如:土白(土话;方言);欧洲的几种土语

    (4) 俗气的,不合潮流的。如:土头土脑;土里土气的

    动词

    (1) 测量土地

    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周礼·地宫·大司徒》

    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以土地。——《周礼·考工记·玉人》。郑玄注:土,犹度也。

    不土其地,不分其民,明正也。——《谷梁传·僖公四年》

    (2) 吐

    土,泻也。——《广雅》。王念孙疏证:土之为言吐也。

    英文翻译

    soil, earth; items made of earth

    方言集汇

    ◎ 粤语:tou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tu3 [陆丰腔] tu3 [梅县腔] tu3 [东莞腔] tu3 [客英字典] tu3 [宝安腔] tu3 [沙头角腔] tu3 [台湾四县腔] tu3 tu2 [海陆丰腔] tu3 tu2
    ◎ 潮州话:tou2(thó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魯上聲開口一等tʰuthox/thuu

    爵土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