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爆炸
(1) 物体体积急剧膨大炸裂,使周围气压发生强烈变化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
词语解释
物体体积急剧膨大,使周围气压发生强烈变化并产生巨大的声响,谓之爆炸。核反应、急剧的氧化作用和容器内部气体的压力突然增高等都能引起爆炸。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有羿 呆呆地留在堂屋里,靠壁坐下,听着厨房里柴草爆炸的声音。”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当时在原子弹爆炸中心附近有一所小学,一千五百个学生中一千四百人死亡。”
引证解释
⒈ 物体体积急剧膨大,使周围气压发生强烈变化并产生巨大的声响,谓之爆炸。核反应、急剧的氧化作用和容器内部气体的压力突然增高等都能引起爆炸。
引鲁迅《故事新编·奔月》:“有羿呆呆地留在堂屋里,靠壁坐下,听着厨房里柴草爆炸的声音。”
巴金《探索集·长崎的梦》:“当时在原子弹爆炸中心附近有一所小学,一千五百个学生中一千四百人死亡。”
爆炸的国语词典
物体体积发生急速膨胀,使周围气压发生强烈变化而炸破并发出巨大的声响,这种现象称为「爆炸」。核反应、急速的氧化作用和容器内部压力突然增高都能引起爆炸。
如:「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爆炸的网络释义
爆炸 (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
爆炸的翻译
反义词
爆炸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暴声。本义:炸裂发声)
(2) 同本义
爆,灼也。——《说文》
火爆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车胎爆了;爆烈(猛烈爆炸);爆响(突然而猛裂地发出声响)
(4) 燃着
湿薪未爆先烟。——宋· 范成大《苦雨》
(5) 把食物放进沸油锅里炸 。如:爆肚片;爆双脆
(6) 突出来;鼓起
满额爆出了青筋。——茅盾《子夜》
火烧物声
叵堪朋娄多,沸耳作惊爆。——唐· 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u5 pau5 bok7 [东莞腔] bau5 [台湾四县腔] bau5 pau5 bok7 [梅县腔] bau5 [陆丰腔] pau5 [宝安腔] pau5 bau5 [客语拼音字汇] bau4 [客英字典] bau5 pau5
◎ 潮州话:ba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豹 | 北敎 | 幫 | 肴 | 去聲 | 效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prauh/peaw | pau |
详细解释
zhá
动词
(1) 把食物放在滚沸的油锅中熬熟 。如:炸供(油炸供神用的食品)
(2) 〈方〉∶焯 。如:把菠菜炸一下
(3) 将旧金属器物加工,使重现光泽
妹妹的项圈我瞧瞧,只怕该炸一炸去了。——《红楼梦》
(4) 另见
zhà
动词
(1) 指物体突然破裂
不拿姜汁子和酱预先抹在底子上烤过,一经了火是要炸的。——《红楼梦》
(2) 又如:瓶子炸了;爆炸
(3) 用炸药、炸弹爆破 。如:炸碉堡;炸桥;炸丸(即炸弹);炸坑(爆炸后形成的土坑);炸裂弹(即炸弹)
(4) 〈方〉∶因受惊而四处乱逃 。如:炸眼(马、驴等牲畜突然见到生人或其他不熟悉的东西而惊恐嘶鸣或狂奔)
(5) 因某事而激烈发作 。如:炸毛(方言。发脾气;发怒);炸呼(乱喊叫;吆喝)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a5 [宝安腔] za5 [客英字典] za5 [海陆丰腔] za5 cap7 [台湾四县腔] za5 cap7 [客语拼音字汇] za4 [东莞腔] za5 [梅县腔] za5
◎ 潮州话:za3 zan3(tsà tsàⁿ) zah8(tsâ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