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炙

fán zhì [ fan zhi]
注音 ㄈㄢˊ ㄓˋ

词语释义

1.烧与烤。亦泛指烹煮。 2.指烤肉。亦泛指佳肴。

词语解释

  1. 烧与烤。亦泛指烹煮。

    《战国策·魏策二》:“ 齐桓公 夜半不嗛, 易牙 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 宋 陆游 《鹅湖夜坐书怀》诗:“马鞍挂狐兔,燔炙百步香,拔剑切大肉,哆然如饿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燔炙肥甘,晨昏饜飫。”

  2. 指烤肉。亦泛指佳肴。

    《诗·大雅·凫鹥》:“旨酒欣欣,燔炙芬芬。”《文选·张衡<东京赋>》:“春醴惟醇,燔炙芬芬。” 薛综 注:“燔炙,谓炙肉也。” 清 林则徐 《会奏英夷抗不交凶严断接济查办情形折》:“所嗜之肥浓燔炙,日久必缺於供。”

引证解释

⒈ 烧与烤。亦泛指烹煮。

《战国策·魏策二》:“齐桓公夜半不嗛, 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
宋陆游《鹅湖夜坐书怀》诗:“马鞍挂狐兔,燔炙百步香,拔剑切大肉,哆然如饿狼。”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燔炙肥甘,晨昏饜飫。”

⒉ 指烤肉。亦泛指佳肴。

《诗·大雅·凫鹥》:“旨酒欣欣,燔炙芬芬。”
《文选·张衡<东京赋>》:“春醴惟醇,燔炙芬芬。”
薛综注:“燔炙,谓炙肉也。”
清林则徐《会奏英夷抗不交凶严断接济查办情形折》:“所嗜之肥浓燔炙,日久必缺於供。”

燔炙的网络释义

燔炙

  • 烧与烤。亦泛指烹煮。《战国策·魏策二》曾经写到:“”齐桓公半夜不舒服,易牙于是煎熬烧烤,美味可口的菜肴给他。 宋 陆游 《鹅湖夜坐书怀》诗:“马鞍挂狐狸野兔,烧烤百步香,拔出剑来,切大肉,哆这样就像饥饿的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烧烤佳肴,晨昏满足饫。”
  • 汉字详情

    fán [fan]
    部首: 414
    笔画: 16
    五笔: OTOL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FHDW
    四角: 9286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番声。本义:焚烧)

    (2) 同本义

    燔,爇也。从火,番声。与焚略同。——《说文》

    藉芿燔林。——《列子·黄帝》

    燔之于四通之衢。——《汉书·东方朔传》。注:“焚烧也。”

    体若燔炭。——《素问·生气通天论》

    抱木而燔死。——《庄子·盗跖》

    燔其茏城。——《史记·平津侯生父传》

    人民饥饿,相燔烧以求食。——《汉书·宣帝纪》

    燔诗书——《汉书·儒林传》

    不若燔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如:燔燎(火把);燔石(焙烧矿石);燔刑(烧人至死的残酷刑罚);燔燃(燃烧);燔销(烧毁) 火烧整只的牲畜

    (4) 火烧整只的牲畜

    有免斯首,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为俎孔硕,或燔或炙。——《诗·小雅·楚茨》

    (5) 又如:燔柴(将玉帛、牺牲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以祭天);燔祀(焚柴祭祀)

    英文翻译

    to roast; to burn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an1 pan1 [梅县腔] fan1 [台湾四县腔] fan1 pan1 [客英字典] fan1 p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附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byan/bvanbʰĭwɐn
    部首: 414
    笔画: 8
    五笔: QOU

    英文翻译

    roast, broil; toast; caute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