幡织

fān zhī [ fan zhi]
繁体 幡織
注音 ㄈㄢ ㄓ

词语释义

亦作“幡织”。旗帜。

词语解释

  1. 见“ 幡帜 ”。

引证解释

⒈ 见“幡帜”。

汉字详情

fān [fan]
部首: 318
笔画: 15
五笔: MHTL
五行:
仓颉: LBHDW
四角: 4226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番声。本义:擦拭写字板的布)

(2) 同本义

(3) 如:幡布(抹布)

(4) 用竹竿等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泛指旗帜

青崔白鹄舫,四角龙子幡。——《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幡幢(作为仪仗用的旗帜);幡信(题表官号以为符信的旗帜);幡旆(旗帜之类);幡旄(旌旗的羽毛饰);幡麾(指挥用的幡旗)

(6) 冠上的巾饰

却非冠,制似长冠,下促。宫殿门吏仆射冠之。负赤幡,青翅燕尾,诸仆射幡皆如之。——《后汉书》

(7) 簿册 。如:幡薄(丹书符箓之类)

(8) 通“旛”。长幅下垂的旗

垂绛幡之素蜺兮,载云气而上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9) 如:举幡

动词

(1) 通“翻”。变动;反覆;翻转,翻腾

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孟子·万章上》

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荀子·大略》

幡比翄回集,贰双飞常羊。——《汉书》

(2) 又如:幡幡(翻动的样子);幡纚(飞扬的样子)

英文翻译

pennant, banner, streamer, flag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an1 [台湾四县腔] fan1 [梅县腔] fan1 [宝安腔] fan1 [客语拼音字汇] fan1 [海陆丰腔] f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pʰĭwɐnphyan/phvan
zhī [zhi]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K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VMRC
四角: 2618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埴( zhí)声。从“糸”,与丝织品有关。本义:织布,制作布帛的总称)

(2) 同本义

织,作布帛之总名也。——《说文》

治丝曰织。织,绘也。——《尔雅》

厥篚织贝。——《书·禹贡》。传:“细紵。”

士不衣织。——《礼记·玉藻》。注:“染丝织之。”

文织良货贿之物。——《周礼·玉府》。注:“文织画及绣锦。”

妇人不织。——《韩非子·五蠹》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女不织。——汉·贾谊《论积贮疏》

织纺井臼。——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织纸(纺织缝紝);织紝(泛指织布。织是织布帛,紝是用以织布帛的丝线,也指织布帛的工人);织造(织作绸、布、呢绒等之总称);织花(用各种纱线、丝缕在织机上织成带有花纹的纺织品);织帛(织作丝织品)

(4) 编制,组成

下展禽,置 六关,妾织蒲,三不仁。——《孔子家语》

(5) 又如:织毛衣;织皮(兽毛织成的毛布或毛衣);织金(交错金丝);织罗(虚构情由,网罗入罪,以诬谄无辜的人;编织罗网)

(6) 搜罗;收集

要什么东西?顺便织来孝敬。——《红楼梦》

名词

(1) 布帛,织布机上的丝

织生自蚕茧。——《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今若断斯织。

何异断斯织。

(3) 掌管制作布帛的官属 。如:织坊(纺织之所。即织室);织室(官署名。“汉代”掌管织造皇室丝帛的官府)

英文翻译

weave, knit; organize, unite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潮州话:zik4 [揭阳]zêh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