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浆泡

liáo jiāng pào [ liao jiang pao]
繁体 燎漿泡
注音 ㄌ一ㄠˊ ㄐ一ㄤ ㄆㄠˋ

词语释义

1.见"燎浆"。

词语解释

  1. 见“ 燎浆 ”。

引证解释

⒈ 见“燎浆”。

燎浆泡的国语词典

皮肤因烫伤或火伤而引起的水泡。

如:「小心!别把手上的燎浆泡弄破了!」

汉字详情

liáo,liǎo [liao]
部首: 414
笔画: 16
五笔: ODUI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FKCF
四角: 94896

详细解释

liáo

名词

(1) 放在地上的火炬,大火把

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疏:“庭燎者,树之于庭,燎之为明,是烛之大者。“

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仪礼·士丧礼》注

(2) 又如:燎火(火炬);燎炬(火把);燎烛(烛炬)

动词

(1) 烫 。如:燎浆泡

(2) 另见 liǎo;liào

liǎo

动词

(1) (形声。从火,尞( liáo)声。本义:放火焚烧草木)

(2) 同本义

燎,放火也。——《说文》

燎,烧田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燎,烧也。——《广雅》

若火之燎于原。——《书·洛诰》

燎京薪。——张衡《西京赋》

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诗·小雅·正月》

(3) 又如:星火燎原。又指放火烧田除草。如:燎荒;燎野(放火烧田;火烧原野)。泛指延烧;烧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书·盘庚上》

(4) 又如:燎火(延烧着的火);燎草儿(到祖坟上烧纸)

(5) 烤炙,烘干,烘烤

疑以火自燎。——《汉书·王莽传》

光武对灶燎衣。——《后汉书·冯异传》

(6) 被火焰烧焦

发一灯可燎阿房。——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如:燎眉(火烧眉毛。比喻情况急迫);燎发;燎毛

(8) 用同“憭”。明白;明了

佼人燎兮。——《诗·陈风·月出》

(9) 又如:燎悟(明了,领悟);燎彻(了解透彻);燎燎(明显);燎亮(明白)

(10) 另见 liáo;liào

liào

动词

(1) 照明

桓公虽不言,若暗夜而烛燎也。——《吕氏春秋·精谕》

(2) 夜猎

昔有司原氏者,燎猎中野。——《潜夫论》

(3) 又如:燎猎

(4) 假借为“尞”。烧柴祭天

及百祀之新燎。——《吕氏春秋·季冬》。注:“燎者,积聚柴薪,置璧与牲于上而燎之。升其烟气。”

民所燎矣。——《诗·大雅·旱麓》。释文:“柴祭天也。”

休之以燎。——《汉书·司马相如传》。注:“祭天也。”

燎祭天,报之义也。——《白虎通·封禅》

(5) 又如:燎柴(烧柴祭天);燎祭(古代祭祀仪式之一。把玉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祭天);燎燔(烧柴而祭)

(6) 另见 liáo;liǎo

英文翻译

to burn, set afire; to illuminate; a signal lamp

方言集汇

◎ 粤语:liu4 liu6
◎ 客家话:[陆丰腔] liau3 [客语拼音字汇] liau2 [海陆丰腔] liau2 liau5 [宝安腔] liau2 [台湾四县腔] liau2 liau5 [梅县腔] liau5 [东莞腔] liau2 [客英字典] li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昭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lieulĭɛu
jiāng,jiàng [jiang]
部首: 434
笔画: 10
五笔: UQIU
五行:
吉凶:
仓颉: LNE
四角: 379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从水,将声。本义:饮料)

(2) 古代一种微酸的饮料

浆,酢浆也。——《说文》

饮酒浆饮俟于东房。——《仪礼·公食礼》

箪食壶浆。——《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浆水(一种饮料);浆糗(饮料与干粮)

(4) 浓厚的液体 。如:浆汁(酱果的汁液);浆人(卖浆的人);浆荇(泛指粗茶淡饭);浆家(卖酒食的店铺)

动词

(1) 用粉浆或米汤浸纱、布、衣服,使干后变硬变挺 。如:把衬衣浆了再烫;浆洗

(2) 另见 jiàng

英文翻译

any thick fluid; starch; broth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1

宋本广韵

pào,pāo [pao]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QNN
五行:
仓颉: EPRU
四角: 37112

详细解释

pāo

名词

(1) 古水名。又名丰水

泡,泡水,出 山阳平乐,东北入 泗。——《说文》

(2) 鼓起而松软的东西 。如:豆腐泡儿;眼泡儿

形容词

(1) 盛大

泡,盛也。——《方言》二

(2) 又如:泡溲(水盛大的样子)

(3) 〈方〉∶虚而松软 。如:这块木料发泡;泡枣

量词

(1) 用于屎尿或涕泪 。如:撒一泡尿;拉泡屎

(2) 相当于“番”、“回”

顺便去会制台,着实恭维一泡。——《文明小史》

(3) 另见 pào

pào

名词

(1) (形声。从水,包声。本义:浮沤,水泡)

(2) 同本义 。如:水泡;肥皂泡

(3) 像水泡一样的东西 。如:手上起了泡;泡灯(同“炮灯”。一种圆形的灯);泡头钉(钉的一种。钉帽鼓起呈泡状);泡幻(如水泡般空幻);血泡

动词

(1) 用沸水、热水烫浸,或将东西浸在水中 。如:泡种谷;泡咖啡;泡茶(把干果、蜜饯等泡在茶里,叫泡茶);泡在牛奶里的面包

(2) 较长时间地呆在某处消磨 。如:大家陪着“泡”一天可受不住呢!;泡病号(指借故称病长期不上班,或小病大养);别瞎泡了,快把工作做完

(3) 另见 pāo

英文翻译

bubbles, suds; blister; soak

方言集汇

◎ 粤语:paau1 paau3 pou5
◎ 客家话:[东莞腔] pau5 pau1 [台湾四县腔] pau5 po1 pau1 [梅县腔] pau1 pau5 po2 [宝安腔] pau1 | pau5 [客语拼音字汇] pau1 pau4 po1 [海陆丰腔] pau5 po1 pau1 [客英字典] pau5 [陆丰腔] pau5
◎ 潮州话:pa6(phã) pao3(phà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匹交平聲開口二等pʰauphrau/ph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