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浆泡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皮肤被烫后出现的水泡。
《水浒传》第八回:“﹝ 林冲 ﹞被 薛霸 只一按,按在滚汤里…… 林冲 看时,脚上满面都是潦浆泡。”《红楼梦》第二五回:“﹝ 贾环 ﹞将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烛,向 宝玉 脸上只一推……只见 宝玉 左边脸上起了一溜潦泡。”
引证解释
⒈ 皮肤被烫后出现的水泡。
引《水浒传》第八回:“﹝林冲﹞被薛霸只一按,按在滚汤里…… 林冲看时,脚上满面都是潦浆泡。”
《红楼梦》第二五回:“﹝贾环﹞将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烛,向宝玉脸上只一推……只见宝玉左边脸上起了一溜潦泡。”
潦浆泡的国语词典
因火伤或烫伤而在皮肤上形成的水泡。《水浒传.第八回》:「林冲看时,脚上满面都是潦浆泡。」也作「燎泡」。
潦浆泡的网络释义
潦浆泡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láo
名词
(1) 水名。即“涝水” 。在今陕西省户县境,北入渭河
(2) 另见
lǎo
形容词
(1) 雨水盛大的样子
水潦降,不献鱼鳖。——《礼记》
(2) 又如:潦浸(指大雨泛滥成灾);潦潦(雨大水流的样子);潦雨(大雨);潦水(雨后的积水)
名词
(1) 雨后积水
潦水尽而寒潭清。——唐· 王勃《滕王阁序》
秋深潦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另见
lào
动词
(1) 同“涝”。水淹没;雨多
潦,雨水大皃。——《说文》
禹之时,十年九潦,——《庄子·秋水》
(2) 又如:潦旱(谓水涝与干旱);潦灾(水灾);潦岁(水涝之年)
(3) 另见
liáo
名词
(1) 水名
(2) 今辽宁省的辽河
(3) 江西省修水的支流南潦河、北潦河
(4) 河南省白河的支流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au2 lau2 lo3 [梅县腔] lau5 [台湾四县腔] liau2 lau2 lo3 [客语拼音字汇] lau2 liau2 lo2 [宝安腔] liau2 [客英字典] liau2
◎ 潮州话:lao2(láu) lao3(làu) lo2(ló)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老 | 盧晧 | 來 | 豪 | 上聲 | 晧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laux/lav | lɑ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从水,将声。本义:饮料)
(2) 古代一种微酸的饮料
浆,酢浆也。——《说文》
饮酒浆饮俟于东房。——《仪礼·公食礼》
箪食壶浆。——《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浆水(一种饮料);浆糗(饮料与干粮)
(4) 浓厚的液体 。如:浆汁(酱果的汁液);浆人(卖浆的人);浆荇(泛指粗茶淡饭);浆家(卖酒食的店铺)
动词
(1) 用粉浆或米汤浸纱、布、衣服,使干后变硬变挺 。如:把衬衣浆了再烫;浆洗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pāo
名词
(1) 古水名。又名丰水
泡,泡水,出 山阳平乐,东北入 泗。——《说文》
(2) 鼓起而松软的东西 。如:豆腐泡儿;眼泡儿
形容词
(1) 盛大
泡,盛也。——《方言》二
(2) 又如:泡溲(水盛大的样子)
(3) 〈方〉∶虚而松软 。如:这块木料发泡;泡枣
量词
(1) 用于屎尿或涕泪 。如:撒一泡尿;拉泡屎
(2) 相当于“番”、“回”
顺便去会制台,着实恭维一泡。——《文明小史》
(3) 另见
pào
名词
(1) (形声。从水,包声。本义:浮沤,水泡)
(2) 同本义 。如:水泡;肥皂泡
(3) 像水泡一样的东西 。如:手上起了泡;泡灯(同“炮灯”。一种圆形的灯);泡头钉(钉的一种。钉帽鼓起呈泡状);泡幻(如水泡般空幻);血泡
动词
(1) 用沸水、热水烫浸,或将东西浸在水中 。如:泡种谷;泡咖啡;泡茶(把干果、蜜饯等泡在茶里,叫泡茶);泡在牛奶里的面包
(2) 较长时间地呆在某处消磨 。如:大家陪着“泡”一天可受不住呢!;泡病号(指借故称病长期不上班,或小病大养);别瞎泡了,快把工作做完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pau5 pau1 [台湾四县腔] pau5 po1 pau1 [梅县腔] pau1 pau5 po2 [宝安腔] pau1 | pau5 [客语拼音字汇] pau1 pau4 po1 [海陆丰腔] pau5 po1 pau1 [客英字典] pau5 [陆丰腔] pau5
◎ 潮州话:pa6(phã) pao3(phà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胞 | 匹交 | 滂 | 肴 | 平聲 | 肴 | 開口二等 | 效 | 肴 | pʰau | phrau/phea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