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帖

yù tiē [ yu tie]
注音 ㄩˋ ㄊ一ㄝ

词语释义

熨帖 yùtiē

(1) 指用字、词等妥当、合适

(of words) appropriate

(2) 心中没有波澜,平静

熨帖的心情
calm

(3) 〈方〉事情办得完全妥当

be properly settled

词语解释

  1. 亦作“ 熨贴 ”。把衣物烫平。

    唐 杜甫 《白丝行》:“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唐 白居易 《春末初夏闲游江郭》诗之二:“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 清 朱彝尊 《赐紵纪事》诗:“织自珠宫加熨贴,擎来黄纸验封题。”

  2. 平坦;平静。

    宋 杨万里 《将至醴陵》诗:“行尽崎嶇峡,初逢熨帖坡。”《小说月报》1981年第4期:“这恳切的声调,诚心的话语,立即使小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严肃而熨贴。”

  3. 紧帖。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今夜呵,权收苦泪,且舒皱眉,把香肌熨贴,较瘦论肥。”

  4. 按压;按揉。

    沙汀 《淘金记》二二:“他洞察地望了 何丘娃 一眼,接着便专心专意向烟哨里装上一口棉烟,深恐棉烟会自己再从烟哨里跳出来似的,他用大指拇熨贴着,而且就那么一直熨贴下去。” 沙汀 《困兽记》二四:“他就叹息着往后一靠,拿手掌往复不息地熨贴着愁蹙苍白的瘦脸,仿佛试图抹掉他的烦忧一样。”

  5. 舒服;舒适。

    宋 范成大 《范村雪后》诗:“熨贴愁眉展,勾般笑口开。”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六:“ 老梁 ,你是不是不熨贴?我去给你沏碗姜汤。” 陈建功 《丹凤眼》:“三言两语,把 孟老太太 说得乐散了架儿,既开心,又熨贴。”

  6. 慰藉;体贴。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边人见公色词,既已心安公,公益务宽简绳法,以休懊熨帖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韩樾子》:“有顷,珍异毕陈,觥筹交错, 娟 则娇痴宛转,輭倚轻偎, 韩 则熨贴慇懃。” 殷夫 《监房的一夜》:“外面也静谧着,整个世界也似乎合着绅士先生的鼾声而呼吸着……夜是十二分的熨贴着人的灵魂。”

  7. 贴切;妥帖。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内召以后,更细意熨贴,因物赋形,无一字不稳愜。”《孽海花》第四回:“不如让我来替你拾掇一下,总比你两位贵僮要细腻熨贴些。” 郭沫若 《沸羹集·人做诗与诗做人》:“这在贺寿上似乎更要切合一些,这对我们所共同怀抱的信念,也表现得更熨贴一些。”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四:“她爱精致,爱素净,总是把房间里,灶门口,菜土里,都收拾得熨熨贴贴。”

  8. 方言。整理妥当;办妥。

    冰心 《姑姑·三年》:“中间一张小藤桌子,罩着细麻绣白花的桌布,上面三副杯盘……这都是 青 睡前亲手熨贴的。”

  9. 亦作“ 熨贴 ”。热敷。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案杌毒熨” 唐 司马贞 索隐:“毒熨谓毒病之处以药物熨帖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熨贴”。

⒉ 把衣物烫平。

唐杜甫《白丝行》:“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唐白居易《春末初夏闲游江郭》诗之二:“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
清朱彝尊《赐紵纪事》诗:“织自珠宫加熨贴,擎来黄纸验封题。”

⒊ 平坦;平静。

宋杨万里《将至醴陵》诗:“行尽崎嶇峡,初逢熨帖坡。”
《小说月报》1981年第4期:“这恳切的声调,诚心的话语,立即使小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严肃而熨贴。”

⒋ 紧帖。

清李渔《奈何天·狡脱》:“今夜呵,权收苦泪,且舒皱眉,把香肌熨贴,较瘦论肥。”

⒌ 按压;按揉。

沙汀《淘金记》二二:“他洞察地望了何丘娃一眼,接着便专心专意向烟哨里装上一口棉烟,深恐棉烟会自己再从烟哨里跳出来似的,他用大指拇熨贴着,而且就那么一直熨贴下去。”
沙汀《困兽记》二四:“他就叹息着往后一靠,拿手掌往复不息地熨贴着愁蹙苍白的瘦脸,仿佛试图抹掉他的烦忧一样。”

⒍ 舒服;舒适。

宋范成大《范村雪后》诗:“熨贴愁眉展,勾般笑口开。”
郭澄清《大刀记》开篇十六:“老梁,你是不是不熨贴?我去给你沏碗姜汤。”
陈建功《丹凤眼》:“三言两语,把孟老太太说得乐散了架儿,既开心,又熨贴。”

⒎ 慰藉;体贴。

明唐顺之《周襄敏公传》:“边人见公色词,既已心安公,公益务宽简绳法,以休懊熨帖之。”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韩樾子》:“有顷,珍异毕陈,觥筹交错, 娟则娇痴宛转,輭倚轻偎, 韩则熨贴慇懃。”
殷夫《监房的一夜》:“外面也静谧着,整个世界也似乎合着绅士先生的鼾声而呼吸着……夜是十二分的熨贴着人的灵魂。”

⒏ 贴切;妥帖。

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内召以后,更细意熨贴,因物赋形,无一字不稳愜。”
《孽海花》第四回:“不如让我来替你拾掇一下,总比你两位贵僮要细腻熨贴些。”
郭沫若《沸羹集·人做诗与诗做人》:“这在贺寿上似乎更要切合一些,这对我们所共同怀抱的信念,也表现得更熨贴一些。”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四:“她爱精致,爱素净,总是把房间里,灶门口,菜土里,都收拾得熨熨贴贴。”

⒐ 方言。整理妥当;办妥。

冰心《姑姑·三年》:“中间一张小藤桌子,罩着细麻绣白花的桌布,上面三副杯盘……这都是青睡前亲手熨贴的。”

⒑ 亦作“熨贴”。热敷。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案杌毒熨” 唐司马贞索隐:“毒熨谓毒病之处以药物熨帖也。”

熨帖的网络释义

熨帖

  • 熨帖,是一个有多重意义的形容词。
  • 1(用字、用词)贴切、妥帖。
  • 2 心里平静:这一番坦诚的谈话,说的他心里十分~。
  • 3 <方> 舒服:
  • ①他身上不要回家躺一会儿。
  • ②文他娘说:“这回你们该~了,该蹦高乐了——秀儿肚子里的孩子丢了!
  • ③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旱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而微苦的味道。(史铁生《我与地坛》)
  • ④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着大地,潜伏在深谷。(余秋雨《沙原隐泉》)
  • 4 <方>(事情)完全办妥:这事不办~,我不能走。
  • 熨帖造句

    他身上不熨帖,要回家躺一会儿。
    熨帖,是一个有多重意义的形容词。
    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
    各人自顾在熨帖入心的泉水里浸泡,游弋,尽情地消释着盛夏带来的郁闷与烦躁。
    我打量他,高大的身材配一张耐看的脸,穿着一身质地良好的休闲杉和长裤,给人的感觉熨帖而清爽,我唇角一弯,邪笑:我的男朋友马上就来了,你还和我聊吗?
    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我已看出了它的讥谑,于是亟亟地来试探下削的陡坡。
    经过我的反复推敲,最终我还是决定用这个词比较熨帖。
    这一番坦诚的谈话,说的他心里十分熨帖。
    朋友是寂寞中的一支歌谣,当你百无聊赖时,替你唱尽心头的烦闷,熨帖好心中的忧伤。
    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旱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着秋色。
    寂寞流泪时闭了眼把脸深埋进去。它的温暖实在敌得过许许多多的人,我可以,用我全部的心来对待它,我可以确信,生活里,没有什么比它更熨帖更忠贞的了。
    与人交谈时,眼神专注,一口道地的北京话,却没有一般北京男人常有的那种京油子味,声音低沉悦耳,每一句话都能熨帖到你心里去。
    画上是一个姑娘,他看了千万次,从未揉过眼睛。她长得那样好看,是他自入人世洪荒,有记忆开始,从未见过的好看。她熨帖着他的心,眉眼唇角像是为他而生的契合。书海沧生。
    这种美妙的自由度为清唱与影像熨帖地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间具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入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
    值得一提的是,娱乐性和科教性的结合,在片中处理得也特别熨帖。
    风度,往往与一个人的自知度呈“正相关”。对一个个体生命而言,没有恒久不变的“一派天真”,也没有与生俱来的“沉静内敛”。自觉修行的生命,不造作,不夸张,不张扬,在熨帖中开出最美的花朵。
    你温柔的嗓音是熨帖人心的力量低吟浅唱融化了。

    汉字详情

    yùn,yù [yun,yu]
    部首: 414
    笔画: 15
    五笔: NFIO
    五行:
    仓颉: SIF
    四角: 74809

    详细解释

    yùn

    动词

    (1) (形声。从火,尉( )声。本义:用金属器具加热,按压衣服,使之平贴)

    (2) 同本义

    衣裳不整,伏床熨之。——《南史》

    (3) 又如:熨衣(烫平衣服)

    (4) 烘烤 。如:熨手(烫手);熨炉(暖炉)

    (5) 紧贴

    以身熨之。——《世说新语》

    (6) 又如:熨贴(贴切;妥帖)

    (7) 用药热敷

    汤熨之所及。——《韩非子·喻老》

    (8) 另见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iron, press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3 wai3 wan6 wat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ung5 wi3 jun5 [东莞腔] tong5 [海陆丰腔] tung5 wui3 run5 [梅县腔] jun5 wut7 [宝安腔] tong5 [客语拼音字汇] yun4 [客英字典] vu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胃微合去聲合口三等qyoih/voyʔĭwəi
    tiè,tiě,tiē [tie]
    部首: 318
    笔画: 8
    五笔: MHH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LBYR
    四角: 41260

    详细解释

    tiē

    形容词

    (1) 帖服。对约束、控制或权威命令顺从的

    塞外蛮人方帖服,水边鬼卒又猖狂。——《三侠五义》

    (2) 又如:伏伏帖帖;俯首帖耳;帖帖(形容帖伏收敛的样子;温顺,服帖);帖伏(折服,顺从不反抗);帖胁(拘束不展)

    (3) 安定

    事不妥帖。——王逸《楚辞序》

    安置妥帖平不颇。——韩愈《石鼓歌》

    (4) 又如:帖然(安定);帖泰(安宁;安定)

    (5) 安静

    帖,静也。——《广雅》

    (6) 又如:帖息(平静无声);帖妥(静止不动)

    动词

    (1) 粘。同“贴”

    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2) 如:帖黄(贴黄。唐时敕书用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

    (3) 紧挨着

    因帖卧床上,剑至果高。——《世说新语·假谲》

    (4) 又如:帖骑(贴身于马上);帖席(贴卧席上);帖伏(贴地而伏)

    (5) 砌垒

    帖石防溃岸。——唐· 杜甫《早起》

    (6) 添补,增添 。

    (7) 如:帖例(帖附前例)

    (8) 典押

    臣计天下编户,贫弱者众,有卖舍、帖田供王役者。——《新唐书·李峤传》

    (9) 另见 tiě;tiè

    tiě

    名词

    (1) 官府文书,公文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

    (2) 又如:帖发(行文发送);帖写(清时衙门中的抄写小吏);帖头(差役)

    (3) 证券;单据;凭证

    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宋史》

    (4) 写有简短文字的柬帖 。

    (5) 如:名帖;拜帖;盟帖;庚帖;请帖;下帖子;回帖;谢帖

    (6) 书面的或印刷的通告或公告 。

    (7) 如:招帖

    (8) 科举时代明经科的考试名目

    题赋曰帖,故唐制帖试士曰试贴。——《通俗文》

    (9) 又如:帖恬(科举考试的一种程式文章);帖经(帖文。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帖试(帖括。以帖经试士)

    (10) 箭靶

    箭头破帖浑无敌。——唐· 贾岛《上邠宁邢司徒》

    (11) 旧时妇女置放缝纫用品的器物

    启帖理针线,非独学裁缝。——唐· 孟郊《古意》

    (12) 标签

    以纸帖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每韵为一帖。

    量词

    (1) 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

    (2) 如:一帖药

    (3) 另见 tiē;tiè

    tiè

    名词

    (1) (形声。从巾,占声。本义:古代字写在布帛上叫帖)

    (2) 写在帛上的书签

    帖,帛书署也。——《说文》。段玉裁注:木部曰:“检,书署也。”木为之谓之检,帛为之则谓之帖,皆谓幖题,今人所谓签也。”

    (3) 名册,名簿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

    (4) 铭功纪事的石刻称“碑”,书疏称“帖” 。

    (5) 如:晋代王羲之有《姨母帖》、《快雪时晴帖》

    (6) 又指石刻、木刻的拓本,书画的摹临范本 。

    (7) 如:碑帖;字帖;画帖

    (8) 对联;联语

    金子友来乞楹帖。——《瓯北诗话》

    (9) 又如:春帖(春联)

    (10) 另见 tiē;tiě

    英文翻译

    invitation card; notice

    方言集汇

    ◎ 粤语:tip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ap7 [沙头角腔] tiap7 [梅县腔] tiap7 [台湾四县腔] tiap7 [客语拼音字汇] tiab5 tiab6 [东莞腔] diap7 [陆丰腔] tiap7 [宝安腔] tiap7 [海陆丰腔] tia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協入聲開口四等theptʰi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