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政

xī zhèng [ xi zheng]
注音 ㄒ一 ㄓㄥˋ

词语释义

修明政治。

词语解释

  1. 修明政治。

    《宋史·窦俨传》:“歷代致理,六纲为首……三曰熙政,政不熙则羣务不整。”

引证解释

⒈ 修明政治。

《宋史·窦俨传》:“歷代致理,六纲为首……三曰熙政,政不熙则羣务不整。”

熙政的网络释义

熙政

  • 《宋史·窦俨传》:“历代致理,六纲为首:一曰明礼,礼不明则彝伦不叙。二曰崇乐,乐不崇则二仪不和。三曰熙政,政不熙则群务不整。”
  • 汉字详情

    [xi]
    部首: 403
    笔画: 14
    五笔: AHKO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UF
    四角: 7733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曝晒;晒太阳)

    (2) 同本义

    熙,燥也。——《说文》

    仰熙丹崖,俯澡绿水。——《文选·卢谌·赠刘琨》

    (3) 振兴;兴起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书·尧典》

    (4) 又如:熙朝(使朝廷兴隆);熙隆(兴盛,盛隆);熙国(振兴国家)

    (5) 通“嬉”。嬉戏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

    臣不敢以死为熙。——《淮南子·人间》

    (6) 又如:熙游(游乐;游戏) ?

    形容词

    (1) 光明、明亮

    熙,光也。——《尔雅》

    于缉熙敬止。——《礼记·缁衣》。注:“缉熙皆明也。”大学注:“缉熙,光明也。”

    缉熙单厥心。——《国语·周语》。注:“熙,光也。”

    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煊赫流淳熙。——李商隐《韩碑》

    (2) 又如:熙皞(熙熙皞皞。光明祥和);熙天(明朗的天空);熙光(辉耀);熙焰(烈焰)

    (3) 兴盛

    熙朝之佚事,即衰世之危端。——王世贞《艺苑卮言》

    (4) 又如:熙盛(兴隆);熙朝(兴盛的朝代)

    (5) 和悦

    熙熙兮共乐人之臧也。——《荀子·儒效》。注::和乐之貌。”

    (6) 又如:熙怡(和悦的样子);熙治(清明和乐的时代);熙笑(和悦地笑着)

    (7) 通“禧”。幸福;吉祥

    忽乘青玄,熙事备成。

    双桥镇上依然满眼熙和太平之盛。—— 茅盾《子夜》

    (8) 又如:熙恬(愉快安静);熙然(和乐的样子)

    (9) 和暖;暖和

    群山霭遐瞩,绿野布熙阳。——韦应物《扈亭西陂燕赏》

    (10) 又如:熙阳(温暖的阳光)

    英文翻译

    bright, splendid, glor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he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宝安腔] gi1 hi1 [客英字典] hi1 [陆丰腔] hi1 [东莞腔] hi1 [台湾四县腔] hi1 [梅县腔] hi1
    ◎ 潮州话:h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其平聲開口三等xĭəhi/xio
    zhèng [zheng]
    部首: 425
    笔画: 9
    五笔: GH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MOK
    四角: 181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 )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2) 同本义

    政,正也。——《说文》

    政者,有所改更匡正。——《论语·有政》马注

    必从上之政下。——《墨子·天志上》

    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清· 秋瑾《致琴文书》

    (3) 又如:正己

    (4) 主持政事

    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后汉书》

    (5) 又如:政本(为政的根本);政主(执政者);政官(掌管军政的官员);政术(施政的方法);政要(施政要领);政理(为政之道);政路(为政的途径)

    名词

    (1) 政治;政事

    其政不获。——《诗·大雅·皇矣》。释文:“政,政教也。”

    使帅其属而掌邦政。——《周礼·夏官》

    荆国之为政。——《吕氏春秋·察今》

    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元政紊弛。——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言时政者。——清· 张廷玉《明史》

    沽名乱政。

    (2) 又如:政化(政治和教化);政地(处理政事的地方);政争(政治斗争);政役(政事役使);政拙(拙于政事);政制(政治制度);政俗(政治与风俗)

    (3)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 。如:民政;邮政;财政

    (4) 指家庭或团体的事务 。如:家政;校政

    (5) 政策;法令

    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袁有守多惠政。——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6) 又如:政刑(政令和刑罚);政典(政策和制度);政条(政令);政道(施政的方略)

    (7) 官长;主事者

    政诸侯。——《墨子·非命上》

    以为大政。——《左传·昭公十五年》

    周公作立政。——《书·立政》

    (8) 又如:学政;盐政

    (9) 旧说做官一任为一政 。如:历官七政

    (10) 政权

    州吁果杀其君而夺之政。——《韩非子·内储说下》

    (11) 策略 其次伐兵,下政攻城。——《孙子》

    (12) 朝廷;政府机关

    在其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 脱脱《宋史》

    (13) 姓

    英文翻译

    government, political affairs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in5 [东莞腔] zin5 [客语拼音字汇] zin4 [陆丰腔] zhin5 [梅县腔] zhin5 [宝安腔] zin5 [沙头角腔] zin5 [海陆丰腔] zhin5 [台湾四县腔] tsi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五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之盛清開去聲開口三等tɕĭɛŋcjengh/tje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