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轼

xióng shì [ xiong shi]
繁体 熊軾
注音 ㄒㄩㄥˊ ㄕˋ

词语释义

伏熊形的车前横木。因以指代有熊轼的车。古时为显宦所乘。 借指太守。

词语解释

  1. 伏熊形的车前横木。因以指代有熊轼的车。古时为显宦所乘。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章昭达墓志》:“前軨熊軾,后乘龙轜。” 唐 许浑 《酬邢杜二员外》诗:“熊軾并驱因雀噪,隼旟齐驻是鸿冥。” 明 申时行 《题<清秋出塞图>诗》:“帝授节鉞临 玄菟 ,高凭熊軾佩虎符。”

  2. 借指太守。

    唐 钱起 《江宁春夜裴使君席送萧员外》诗:“主人熊軾任,归客雉门车。”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夺却鸞堤史职,謫为熊軾守臣。”

引证解释

⒈ 伏熊形的车前横木。因以指代有熊轼的车。古时为显宦所乘。

南朝陈徐陵《司空章昭达墓志》:“前軨熊軾,后乘龙轜。”
唐许浑《酬邢杜二员外》诗:“熊軾并驱因雀噪,隼旟齐驻是鸿冥。”
明申时行《题<清秋出塞图>诗》:“帝授节鉞临玄菟,高凭熊軾佩虎符。”

⒉ 借指太守。

唐钱起《江宁春夜裴使君席送萧员外》诗:“主人熊軾任,归客雉门车。”
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夺却鸞堤史职,謫为熊軾守臣。”

熊轼的网络释义

熊轼

  • 熊轼伏熊形的车前横木。因以指代有熊轼的车。古时为显宦所乘。借指太守。
  • 汉字详情

    xióng [xiong]
    部首: 403
    笔画: 14
    五笔: CEX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PF
    四角: 2233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2)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熊兽似豕,山居各蛰。——《说文》

    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尔雅》

    黄能入于寝门。——《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

    (3) 有长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脚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实和昆虫,虽然通常笨拙迟钝,也能在短距离内迅速行动,尤其是在崎岖或陡峭的地形上。又指使人感到像熊一样的人;特指在粗暴无礼、笨拙粗野、呆滞强壮方面。如:熊罴(熊和罴。指猛兽;常比喻勇猛之士);熊罴之兆(指生儿子的兆头);熊足(熊蹯、熊掌。熊的脚掌。一种珍贵的食品);熊席(熊皮坐席)

    (4) 古代以熊皮为饰的箭靶

    有熊侯。——《仪礼·乡射礼》

    (5) 又如:熊侯(饰以熊皮的箭靶)

    (6) 古州名

    熊、 谷二州在度内,不取,敦邻好也。——《新唐书》

    (7) 姓

    形容词

    (1) 通“雄”。雄性

    及赞戎律,熊武斯裁。——《北史·羊祉传》

    (2) 软弱,无能 。如:熊包;人熊被人欺,马熊被人骑

    动词

    斥骂 。如:我把他狠狠地熊了一顿

    英文翻译

    a bear; brilliant; brigh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宝安腔] jung2 [客英字典] jung2 [海陆丰腔] rung2 ngiung2 [梅县腔] jung2 [台湾四县腔] jung2 ngiung2 [东莞腔] jung2 [陆丰腔] jung3 [沙头角腔] j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弓東三平聲開口三等iung/hiungĭuŋ
    shì [shi]
    部首: 405
    笔画: 10
    五笔: LAAG
    五行:
    仓颉: KQIPM
    四角: 435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式声。本义: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 同本义

    轼,车前也。——《说文》。按,车阑上之木。周于舆外者,在前曰轼,在旁曰骑。

    冯轼下齐七十余城。——《汉书·郦食其传》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2) 又如:登轼(爬上车厢前的横木);轼櫃(固定在车厢前横木上的小柜);轼车(在车上凭轼致敬)

    英文翻译

    horizontal wooden bar in front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宋本广韵